冉龍文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中學 廣東 肇慶 526400)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歷史課程的性質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边@些規(guī)定凸顯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的核心地位,是歷史課程改革的重大成果也是歷史教育的本質要求所在。
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受到各種外在或內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面從三個方面對影響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因素進行詳細說明。
1.1 學校受到檢查、考試、升學等壓力的影響,重視雙基基礎教育。學校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支持會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產(chǎn)生極大的有利影響。雖然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已有20多年、新課程改革也已有10年,但是在當今社會高考還是選拔人才最公平、最有效的手段,這樣的社會現(xiàn)狀也造成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一味的強調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師迫于學校的壓力,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得不到學校的支持,只能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礎教育,為學生的考試與升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不僅違背了新課標提倡三維立體目標的初衷,同時也與教育的最終目的相悖。
1.2 教師自身對課程標準及教材中的價值觀因素了解不多。在三維立體目標中,除了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在教材中可以明確找到的,其他兩個目標都是隱藏在知識點后面的,需要教師自身挖掘的隱形目標,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雖然不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但是又與教材中的知識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理解地理課程標準,并認真研讀教材,這樣才能找出各章節(jié)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1.3 教學方法落后。選擇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價值觀目標作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一部分,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方法的傳授,學生掌握知識和方法后,潛移默化形成的價值觀。因此,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不能脫離知識與能力和過程與方法的教育。而目前價值觀教育面臨兩個極端的現(xiàn)狀,一是脫離知識點,單獨進行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是空洞的、無力的,因此也是低效的、無效的;二是將價值觀當成知識點,以講授知識點的方式向學生傳達價值觀,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學生“學會”價值觀,反而讓學生對“教會”的價值觀產(chǎn)生厭倦情緒,適得其反。這兩種教學方法都是錯誤的,都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學。
2.1 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以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標。五百年來,在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xiàn)了九個世界性大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fā)展道路和經(jīng)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為課堂導入。學生沉浸在這種沁人心脾、振奮人心的解說詞中,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探究的興趣,從而順利自然地過渡到本課后面的內容。
2.2 轉承下文,融會貫通。教師設問:面對浩瀚的大洋,勇敢的航海家光有高度的熱情能夠戰(zhàn)勝海洋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會發(fā)現(xiàn),原來新航路的開辟還有一系列的客觀條件:航海和造船技術的進步,地圓學說的興起,指南針的應用,火炮在航海中的應用。在討論、歸納思考中學生認識到科技進步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性。老師進而提出小平同志經(jīng)典的名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睆亩此济髑鍟r期中國科技的衰落導致社會的落后。
2.3 巧妙總結,畫龍點睛。教師總結: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們把這個過程稱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進而引發(fā)了歐洲社會的“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歷史率先踏進了近代化的大門。而與此同時的中國大地正迷戀著自我“天朝上國,盲目自大”,不是走向世界而是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歷史的天平開始傾斜:西方正在崛起而中國卻走向沉淪。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一個民族的強大與榮光需要我們走向世界,加強學習,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需要著中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既是當前高中歷史新課改視野下歷史教學的訴求,也是有效教學的訴求。這要求歷史教師必須關注情感教育,讓充滿血肉情感與人生智慧的歷史喚醒學生的內心觸動。價值觀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與情感和態(tài)度共同構成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立體目標,然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心理認知特點,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出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的環(huán)境和氛圍,從聽覺、視覺、感覺等方面重塑過去的歷史情境,架起一道溝通歷史與現(xiàn)實的橋梁,喚起學生的“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