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南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賓陽縣大橋鎮(zhèn)大程小學 廣西 賓陽 5304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核心素養(yǎng)內容,使學生不僅理解并掌握數學計算的算理和算法,同時也具備靈活運用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計算練習相對枯燥,小學生無法深刻體會到計算的意義和樂趣,影響了小學生對計算教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老師首先要使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學習價值,進而積極地參與到計算教學中來,老師可以在計算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在情境中感知到計算不僅僅與學習相關,同時也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老師巧妙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將計算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生活素材中體會到計算的意義。
比如四年學習“運算定律”這節(jié)課時,老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去體會加法交換律。小明要去文具店買文具,本子花了5元錢,筆花了2元錢,橡皮花了1元錢,一共花了多少塊錢?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列出算式5+2+1=8元,老師提出疑問,那么如果小明買本子花了1元錢,筆花了5元錢,橡皮花了1元錢,那么一共花的錢數有變化嗎?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觀察和思考對加法交換律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也深切體會到計算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有限,對于抽象的數學算理理解起來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在小學計算教學中,老師要帶領學生親歷算理和算法的探究,使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計算中的定理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簡便的計算方法。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指引探究的方向,引導學生在順利完成自主探究,并體會到計算中蘊含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比如學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時,老師可以幾道簡單地計算題目來帶領學生推導出本節(jié)的兩個乘法運算定律。老師列舉出25×16=?16×25=?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兩個式子比較相似,計算后得出的結果也相同,只是數字交換了位置,隨意列舉其他的式子發(fā)現(xiàn)也具有同樣的特點,因此推理出“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會發(fā)生改變”的結論。而將算式中16拆分為4×4則能夠將算式簡化為25×(4×4)快速得出計算結果為400。學生通過親自計算發(fā)現(xiàn)計算中蘊含的算理,在思考探究中體會了數學計算中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老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數學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完成計算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比如老師針對小學生設計了“小青蛙跳池塘”的數學游戲,老師讓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然后選定任意一個學生隨便報出一個1-100之間的某個數字,然后從左到右學生依次進行報數,當數字中含有“3”或者是“3”的倍數時,學生不讀出,直接下蹲并說“呱”,當某個學生出錯后則再次隨機報出一個數字,游戲重新開始。在數學游戲中不僅能夠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同時也對加法和乘法的計算進行了練習,學生在數學游戲中體會到計算的樂趣,進而對數學計算激發(fā)起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去學習運算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口算和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掌握的基礎計算能力,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是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字感知的重要方法,而口算則是筆算和估算的基礎,學生在口算和估算中深化算理、算法,在筆算中強化計算能力,因此老師要對小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計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估算和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老師可以通過數學競賽游戲的方式來對學生展開估算和口算的練習。老師可以組織“超市大賣場”活動,為學生準備一些數學卡片,每個卡片上一些商品的價格,老師說出一個總價后,需要學生挑選出合適的商品并進行總價的估算,對于估算正確的組合,老師組織學生通過口算進行快速計算,并安排學生針對口算的結果進行筆算驗證。在數學競賽游戲中,分別練習了估算、口算和筆算,學生在競賽中鍛煉了自己的反應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數學計算能力,在寓教于樂的多元化訓練中,學生體會到勤動腦、多練習帶來的成就感,激發(fā)起學生對計算訓練的學習興趣。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計算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和求知欲的指引下積極地參與到計算的學習與訓練練習中,通過寓教于樂的數學活動學生擁有了基本的運算能力,實現(xiàn)了學生計算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