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衛(wèi)
(吉林大學附屬第一幼兒園 吉林 長春 130000)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家長都會給孩子講一些故事,但是,怎么讓孩子自己讀故事,這是一個課題。小孩子不識字,都是依賴家長讀故事書,在這個階段家長要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文字,忠實地認真地讀,甚至反復讀一個故事,當然是在孩子感興趣的情況下讀。這樣,孩子就有了聲音與文字圖像的對應記憶。在家長忙邊碌時,孩子可以自己邊看邊復述故事,如果家長聽到孩子讀錯了,要及時糾正。針對孩子年齡特點,我們可以選繪本故事,書店里有很多精美的繪本故事,有的還有科普及品德教育內容,家長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購買。
我們給孩子讀有趣的讀物,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有趣的事情。在他們讓家長講故事的時候,有時可以講到關鍵的地方,停下來,留著下回講,妙處就像我們聽廣播里的長篇小說,講到時間了,留一個懸念,請聽下回分解。當然,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如果認識字,就可以自己讀故事書了”,以引起孩子對學習識字的興趣,再讀故事時就可以拿出個別字來重點指讀。下次再講時,可以考一考孩子這幾個字,讓他們從故事中識字,如果孩子讀對了,家長一定要夸獎孩子:“你讀對了,真聰明!”或者摸摸頭,微笑等肯定的態(tài)度。這樣的做法是讓孩子有興趣閱讀的心理基礎。在電影《海蒂和爺爺》中有這樣一個情景,主人公海蒂受牧羊人的影響,認為讀書識字是沒用的,她在陪克拉拉小姐讀書時識字困難,克拉拉的奶奶知道后,給她講故事,讀到一半就說:今天讀到這里,明天接著讀,海蒂很想知道故事的發(fā)展,克拉拉的奶奶啟發(fā)她說:你要是識字,就可以自己閱讀了。從此以后,海蒂的識字突飛猛進,很快就可以讀書了!可見培養(yǎng)孩子讀書識字興趣的重要性。
當我們帶孩子上街游玩時,會看到許多超市、店鋪外牌匾上的店名,還有商店里看到廣告上的文字,走在馬路上看到路牌上的文字,等等,都可以指給孩子,告訴孩子這些文字念什么,讓孩子來認識這些文字,潛移默化地,孩子也會對識字的興趣越來越濃。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識很多字。通過這樣識字的過程,孩子在上學前就會逐漸產生閱讀的興趣。
在孩子會說話以后,有時間要和他溝通,并且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與其他小孩子游戲時要減少干預,只要不危險,在旁邊聽著就好。當然也可以做為一個朋友的角色參與其中。在蒙臺梭利的課程中有一課就是書寫《我的小書》孩子自己畫出圖畫,老師或成人幫助把孩子的話寫下來(因為孩子還不會書寫),裝訂成冊,這就是孩子自己的書。在電影《海蒂和爺爺》中,克拉拉的奶奶在海蒂能讀書后,送給她一個精美的筆記本,說可以自己寫出故事,引起了海蒂長大要做一名寫故事的人的想法。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日常生活中,在家中和孩子在一起時,家長要少看手機、電腦,多讀書,最好能每天閱讀半個小時以上。通過言傳身教的引領,無形中讓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更濃厚,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也會受到好的影響更多地讀書。經過堅持不懈的閱讀,孩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章,讀的書越來越多,逐漸就會有了寫作文的基礎—閱讀大量文章,為以后的寫作和閱讀打好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