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欣
(河北保定涿州市東仙坡中學 河北 涿州 072750)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主要包括對散文的分析與鑒賞,散文以“形散神不散”著稱,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從散亂的散文中挖掘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最終深入理解散文,理解作者在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達成對散文的賞析,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開展初中語文散文教學的背景下,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的賞析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開展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散文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初中階段,學習興趣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因素,對于散文缺乏興趣,學生在學習時也不會保持足夠的積極性,這樣會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造成影響,散文中多有對景物景色的描寫,結合散文中的這一部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散文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去結合情境探索散文,思索散文中的種種知識,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應當提起足夠的重視。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展示情境,“在北方處處寒冷的冬天里,卻有濟南這一處地方,被小山圍了一個圈,只有北邊缺了點口,濟南就仿佛一個被群山包裹住的放進搖籃里的嬰兒,溫暖又舒適,偶爾下點雪,映襯著濟南與小山更加秀氣。”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更加直觀地接觸散文中所蘊含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散文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散文,閱讀散文,深入感悟散文中蘊含的意境以及情感,最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散文是一種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同時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的文學表現形式,并且在散文中會注重作者自身對生活的深層感悟,這也導致了許多散文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散文中通過描寫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件,觀察到的景色、景物等闡述自身對于生活的深層感悟。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開展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時,教師若是能夠將散文中所描寫的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自身對于生活的認知來學習散文,深入感悟散文,就能夠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感悟與學習,最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作為教師,應當提起足夠的重視。例如,在學習《春》時,由于春天是學生經常接觸且熟悉的季節(jié),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著結合學生生活中的春天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去回憶自己記憶中的春天,“有沒有偷偷從土地中鉆出來的小草?”“有沒有爭先恐后開放的花朵?”“有沒有千姿百態(tài)飛舞的蝴蝶與辛勤工作的蜜蜂?”引導學生展開回憶,引發(fā)學生對于春天、對于散文的情感共鳴,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深入感受到散文中蘊含的春天的勃勃生機,感受到作者在寫散文時蘊含的那種生意盎然的精神與春風得意的心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講解散文的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地調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作為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開展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利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空間,最終加深學生對于散文知識結構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應當提起足夠的重視。例如,在學習《背影》時,教師可以結合散文的學習鑒賞技巧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每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都有著自己的中心,這個中心可以是一句話,一個詞,那么,《背影》這篇散文的中心在哪里?”“在散文中,作者表面是在寫父親的背影,實際是在通過父親的背影表達什么?”借助問題引導學生產生疑惑,使得學生能夠帶著疑問去學習散文,閱讀散文,深入感悟散文中所蘊含的濃厚的父愛,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散文中通常蘊含著作者深遠的意境,基于核心素養(yǎng)開展初中語文散文教學,引導學生去深入感悟散文,對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為教師,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初中語文散文教學開展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夯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