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 福建省福州市重點少年兒童業(yè)余體育學校
拳擊運動的發(fā)展由來已久,因為其強烈的競技性和真實性受到許多觀眾的追捧。但拳擊運動還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在營養(yǎng)膳食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例如就膳食能量分布來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太低,脂肪占比過高。科學的營養(yǎng)攝入不但對運動員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對運動成績也有重要影響。
眾所周知,拳擊運動是種側重競技的運動,其對身體體能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對肌肉持久耐力、激烈爆發(fā)力極為看重[1]。拳擊運動與舉重、柔道一樣,是一項按重量來劃分的運動,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和比賽過程中必須重視對運動員體重的控制,因而運動員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對營養(yǎng)需求也不完全相同。
拳擊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一般訓練強度都比較大,所以在訓練階段選擇食物的時候,不但要滿足拳擊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的身體消耗需求,還要較好、充分的幫助運動員快速恢復肌肉[2]。其次在訓練過程中,拳擊運動員需要及時補充飲品,避免流失過多的體液。在飲品選擇上可以選擇功能性飲料,功能性飲料不但可以補充運動員體液,還補充了運動員身體需要的B族維生素、鉀元素、鋅元素等微量元素,同時補充了葡萄糖、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需要特別的是,像咖啡、酒精等飲品,不但不能補充體液、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反而會增加排尿量,從而加重脫水癥狀,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當避免讓運動員攝入這類飲品。在賽前的訓練中,根據(jù)時間不同,飲食也有所不同,在訓練剛開始的階段,運動員身體消耗比較大,對能量需求比較多,所以需要供給身體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保證可以滿足身體日常消,從而促進身體肌肉盡快恢復[3]。在訓練前期和訓練中期的飲食中,食譜內應適當增加谷物類、番薯類等高碳水化合物的構成比例,例如,芋頭、紅薯、山藥、板栗、馬鈴薯、花生、核桃、米飯、麥子、糯米、饅頭、面包等。在訓練后期的飲食中,因為拳擊運動比賽是按重量級進行劃分的,因而在訓練后期要科學的控制拳擊運動員的體重,體重超過相關標準的運動員要合理減輕體重,運動員在控制體重的時候,每日進食量應當按平日的60%進行時,在減輕體重的時候,進食量應當適當減少,每日進食量應當控制在日常的50%。其次在這個過程中,要減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量,適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4]。另外要適當增加乳清蛋白、鈦類等蛋白質粉的攝入量,以此增加運動員肌肉的耐力。
在拳擊運動比賽的各個階段,運動員身體對營養(yǎng)的需求是不盡相同的[5]。所以一般會把拳擊比賽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后。以拳擊運動員需要的4000大卡能量來說,可以根據(jù)比賽期間的營養(yǎng)需求,使用食品交換份法來設計膳食食譜[6]。選擇食品交換法來計算、編制食譜的原因,是因為食品交換份法可以按照用餐者的性別、體重、勞動強度等因素,按照三大產(chǎn)能營養(yǎng)素(脂類、碳水類、蛋白質)供給的比例,進而計算出各種食物交換份數(shù),選擇搭配食物的時候,一般就可以實現(xiàn)均衡營養(yǎng)供給的目的。而且食品交換份法具有應用廣泛、方便快捷、適于日常配餐,對于運動員不同時期的訓練需求與日常營養(yǎng)配餐與食譜設計有重要意義。
在比賽前的兩三天要及時補充充足的維生素族營養(yǎng)物質(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礦物質,保證拳擊運動員身體對生物堿、維生素的需求可以被滿足[7]。要相應的減少食物熱量的攝入,以及脂肪、蛋白質等酸性食物攝入量。還要減少攝后入會產(chǎn)氣體的豆類食物,尤其是要減少像芹菜、韭菜、南瓜、菠菜、辣椒、菠菜等纖維素含量比較多的蔬菜。刺激性較強的食物要避免攝入,特別是辛辣、鹽腌的食物也要避免攝入。利用食品交換份法,在比賽前期把食物細分為1.5份水果、1.5份豆制品、2份蔬菜、2份乳制品、3份油脂、8份肉蛋類、26份谷薯類。依照食品交換份法的計算結果,拳擊比賽前的帶量食譜設計如下:
首先是早餐,早餐主食為一份餡餅(包括25克后肘肉、100克白菜、150克面粉)、燕麥粥(包括25克燕麥、25克小米)。早餐副食為一個茶葉蛋(雞蛋60克)、茭白福包(20克火腿、25克油豆腐、120克茭白)。早餐加餐為酸牛奶(260克酸牛奶)、一個橘子(100克橘子)。
其次是午餐。午餐主食為牛肉鍋貼(75克牛肉、75克洋蔥、125克面粉)、山藥枸杞粥(5克枸杞、25克糯米、30克山藥、50克大米),午餐副食為粉條蘿卜蝦(25克豆腐絲、50克干粉條、120克對蝦、120克蘿卜)。午餐加餐為一個蘋果(150克蘋果)。
最后是晚餐。晚餐主食為雜面花卷(175克混合面)。晚餐副食為木須肉(50克木耳、50克蒜苗、50克豬瘦肉、60克雞蛋一個、100克馬鈴薯)、奶湯蒲菜(150克蒲菜)。
比賽進行當日的飲食安排,運動員的進餐時間應當按照拳擊運動比賽的時間進行安排,進餐食物不可隨便,食物要滿足熱量高、體積小、容易消化的特點[8]。比賽中間的休息時間,為了讓運動員快速恢復體力,要及時進食和補充流失的體液。可以通過服用葡萄糖、蛋氨酸,這對運動員在賽中消耗的熱量的補充有重要意義,同時有效促進了甘糖的儲備。在拳擊比賽前的15~30分鐘內,要讓運動員引入一杯富含有維生素、無機鹽、低聚糖的功能性飲料。但切記在比賽進行中不可以讓運動員攝入任何食物與水分,因為拳擊運動員如果在此時攝入食物與水分,運動員身體的氧債負擔會加重,進而加大身體體力的消耗。根據(jù)這些要求,拳擊比賽進行當日的帶量食譜設計如下:
在拳擊比賽的當日,比賽前的第一餐的主食為一份米飯(230克)、糖燒餅(83克),比賽前的第一餐的副食為煮鱖魚肉拌雜蔬(10克香菜、20克葵花籽仁、50克生菜、65克鱖魚肉)、煮雞蛋蛋白(69克蛋白)、炒雙茄(50克茄子、60克番茄)、一杯果汁(香蕉、蘋果、低聚糖)。
在比賽進行當日需要注意的是,在拳擊比賽開始前的一小時內攝入一個能量棒,飲入低聚糖飲料一杯(包括鉀元素、無機鹽、稀釋后的芒果汁)。在拳擊比賽過程中,最好不要讓拳擊運動員攝入任何食物,也不要飲入任何飲品。在拳擊比賽結束后,應當馬上讓運動攝入蛋氨酸片三片以及葡萄糖100~150g。
在拳擊比賽的當日,比賽后的第一餐的主食為一份時蔬掛面(20克玉米粒、30克油菜、30克杏鮑菇、40克豬肉、107克掛面),比賽后的第一餐的副食為素雞絲卷炒筱麥菜(53克)、蜜汁墨魚仔(10克蔥絲、40克小番茄、53克墨魚)、一個水果拼盤(包括梨、蘋果、哈密瓜)。
拳擊賽結束后兩三日內,拳擊運動員的飲食安排應當保持攝入較高水平的熱量。還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以及容易消化的糖類,另外還要保證礦物質鉀、維生素的足量攝入。在這期間,可以讓拳擊運動員多吃香蕉、草莓、獼猴桃等水果,這對運動員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間的膳食設計應當增加低脂肪、蛋白含量中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利用食品交換份法的計算結果,對于拳擊比賽的賽后時期的膳食營養(yǎng)搭配,可以把食物細分為1.5份水果、1.5份豆制品、2份油脂、2份乳制品、8份肉蛋類、27份谷薯類。其目的在于補充充足的含礦物質功能性飲料,還要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在粗糧選擇上,要適當減少粗糧攝入,多攝入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在選擇蔬菜水果時,要盡量選擇體積較小的食物。根據(jù)上述這些要求,拳擊比賽后兩三日的帶量食譜設計如下:
首先是早餐。早餐主食為羊肉蒸包(60克胡蘿卜、70克羊肉、75克洋蔥、150克面粉),早餐副食為小米粥(50克小米)、鹵蛋(60克鹵一個),早餐加餐為一杯牛奶(160克牛奶)、一個梨(100克)。
其次為午餐。午餐主食為中國湯面(50克金針菇、50克油菜、50克排骨、80克對蝦、80克筍、200克掛面)。午餐副食為冬瓜排(100克冬瓜)、乳酪小番茄玉米沙拉(25克乳酪、25克火腿粒、100克番茄、150克玉米粒)。午餐加餐為一個橙子(100克)、草莓(150克)。
最后是晚餐。晚餐的主食為肉夾饃(70克豬肉、100克面粉)、咸面包(140克)。晚餐副食為茼蒿燒帶魚(80克帶魚、150克茼蒿)、蔬菜醬燒豆腐(10克慈菇、75克豆腐、80克青紅椒)。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拳擊運動員,不但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強化體力,還需要磨煉技術。但只是如此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實戰(zhàn)中通過較強的抗打擊來鍛造身體,在此中拳擊運動員的飲食是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食物是身體動力的源泉,是身體強壯的重要基礎,是協(xié)調身體器官正常運轉的重要潤滑劑,在和同等體量、同等技術水平的對手比賽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攝取食物的方法是決定比賽成敗的關鍵。因而對于拳擊運動員來說,每日通過飲食保證身體營養(yǎng)攝入平衡,這和室內訓練、路訓(例如越野跑)是同樣重要的,唯有將飲食、訓練、休息三者進行充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這應當引起行業(yè)從業(yè)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