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梅園校區(qū) 江蘇南京 210018)
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發(fā)展,運球的技術也在向保護性、突發(fā)性及進攻性推進。體前變向運球便是籃球運動中最廣泛且有效的運球技巧,以右手變向至左手為例,在運球前進中,右手突然拍擊籃球的右側后上方部位,由此可以迫使籃球以斜線擊打至面前的地板,并向左側彈出,此時運動員右腳發(fā)力向前跨出,身體上半身則向左轉動,用肩保護球的同時,使用左手運球向前。這種運球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效果實用,對于初中階段學生來說,難度適中,剛好符合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的應用能力。
雖然現(xiàn)代素質教育體系已經不斷完善,新課標也在持續(xù)推廣和普及,但是在很多初中學校中,體育教師幾乎都來自于體育類型的院校,雖然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在教學能力方面有所不足,學生一直在追趕教師的節(jié)奏,缺乏自主練習和表現(xiàn)的空間,不僅課堂體驗缺少趣味感,而且失去了競爭和表現(xiàn)的欲望,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學生對于籃球的興趣十分濃厚,對于NBA的比賽無比熱衷,對于籃球球星十分了解,甚至在課余時間也會組織籃球運動,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卻表現(xiàn)出興趣低迷的狀態(tài)。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因素有兩個,其一為教師的教學形式落后,讓學生感覺到束縛,無法自由開放地進行籃球對抗訓練;其二則是學生沒有認知到技巧教學的重要性。
籃球運動是一項需要長期練習和提升的體育項目,但是學生卻更愿意當做娛樂方式,教師更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持續(xù)且強勁的動力,由此鍛煉學生的毅力和信念,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精神。
對于體育教師而言,缺少的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學校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關注,積極展開教師大會、教師論壇等,組織教學培訓,并且設立考核標準,由此促進教師提高和進步的積極性與自發(fā)性。
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讓體育教師掌握“以學生為本”的現(xiàn)代素質教育基本理念,在此基礎上打破原來的師生關系避障,通過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從而塑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并由此展開趣味教學、游戲教學、情境教學、小先生教學等方式,就能夠讓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充分展現(xiàn),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對于學生技巧性缺乏的問題,教師通過語言講解和教導很難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因此就需要采取引導三步法。第一步,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進行籃球比賽,在以少打多的形式下,不斷突破成功并得分。第二步,在學生有一些興趣之后,展開體前變向運球的基礎技術指導,并且在學生產生厭倦之前,挑選已經初步掌握該技巧的學生進行組隊,與另一隊學生進行半場比賽,當掌握了技巧的學生輕松獲勝時,學生們就會真正認識到技巧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愿意認真學習。第三步,為防止學生“五分鐘熱度”,教師需要將體前變向運球的技巧練習融入游戲或其它活動之中,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避免產生單調和乏味感;并且要時常組織學生展開比賽,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技巧運用于實際比賽之中,以此逐步讓學生感受到籃球技巧的真實價值。
在實際課程開展之前,必須要經過準備活動進行熱身,一方面幫助學生舒筋活骨,防止突然劇烈運動引起的身體不適;另一方面讓學生熟悉籃球,找回運動的感覺。首先,進行整齊列隊,檢查學生人數(shù),并且活動手腳腕、頸椎腰椎等容易受傷的位置,讓身體逐漸放松。其次,帶領學生持球繞籃球場邊線跑步,進一步讓身體發(fā)熱;最后,為本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進行準備,要求學生完成蛇形跑、后退跑、側身跑、變向跑等練習,并且讓學生嘗試運球急停急跑,為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教學做好基礎訓練。
4.2.1 繞桿跑
籃球技術教學需要學生循序漸進的展開,第一階段以徒手練習為主,而徒手練習的第一項,即為繞桿跑。繞桿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練習繞桿時的腳步動作,增強身體在轉向時平衡與速度的控制力,以此提高學生全身的協(xié)調性與靈活度。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追逐賽制刺激學生的競爭心理,將學生分為5人縱隊,每隊隔3~5s出發(fā)一次,需要學生依次左右繞過7個立桿,在到達終點前被后面追到并拍打,視為淘汰。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會逐漸掌握轉向時降低重心的方法,并且能夠找到腳步的連貫性節(jié)奏。
4.2.2 鉆人墻
以學生代替立桿,讓站立的學生展開雙臂,然后重復繞桿跑的動作練習,要求學生不能碰觸學生的手臂,以此能夠進一步促使學生降低重心,并且掌握外側腳發(fā)力和制動的技巧,找準變向跑的身體節(jié)奏。
4.2.3 打地鼠
在地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間距設置為4m,然后在平行線上每4m畫出一個圓圈,并且按照左右推進的順序分別編號。要求學生排成縱隊,每一個學生從1號圓圈出發(fā),以每一個圓圈設定為地鼠洞,教師負責喊出洞口編號,而學生負責快速跑到洞口并下蹲伸手觸摸圓圈,當教師喊到10個數(shù)時學生完成的時間為標準,時長最短者獲勝。通過這種方式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學會大跨步跑動,并且熟悉自己交叉步的運動習慣。
4.3.1 原地體前變向運球
當學生徒手練習獲得一定成效之后,教師就應當將球交由學生,開始第二階段的持球原地練習。首先以原地變向運球為練習內容,要求學生在不移動位置的情況下,能夠隨手將球從身體前方移動至另一只手中,以此讓學生熟練掌握拍打球體的位置和力度,并且熟悉膝蓋彎曲、腰部直立的運球姿勢。
4.3.2 尋找變向運球節(jié)奏
掌握節(jié)奏是掌控運球能力的基礎,在該練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在換手運球的同時,在原地進行轉圈,通過不斷改變方向,讓運球的節(jié)奏與腳步的節(jié)奏進入同步狀態(tài),將轉體、探肩、跨步等動作一氣呵成。
4.4.1 行進中提前變向運球
第三階段則進入體前變向運球的完整練習過程,首先在無障礙狀態(tài)下,要求學生進行變向運球的動態(tài)練習,在降低重心的狀態(tài)下,模擬前方存在障礙,然后通過自身掌握的技巧,在球交換手的同時,越過障礙物,達到突破的效果。這一過程主要讓學生感受變向運球跨越障礙的實際狀態(tài)。
4.4.2 連續(xù)繞障礙變向運球
利用階段一中的立桿,仍采取5人縱隊的小組競賽制,要求學生運球左右繞桿,并且在行進過程中每跨過一個立桿,完成一次變向運球,以到達終點的計時為標準,用時短者獲勝?;蛘呖梢詷淞膳帕U,由學生同時出發(fā)展開競速,以此增加學生練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籃球是當今最廣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初中階段教師需要教會學生體前變向運球等基礎的籃球技術動作,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游戲、競賽、小組等不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欲望,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