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翠霞 張克全
自2015 年我國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學習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以來,我國各個高職院校就開始了對在線學習課程的研究和分析,但是一直都沒能夠將在線學習良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這次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個高職院校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在線學習課程的建設,希望通過在線課程來達到學習的目的[1]。本文將對高職院校在線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在線學習的快速發(fā)展。
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之下,各個高職院校都開始積極建設在線學習課程,并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對在線學習課程進行了全面的優(yōu)化,但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在線學習課程中都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課程定位模糊、開發(fā)經費緊張、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以及缺乏教學管理落后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下文對其進行了具體闡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在線學習課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線學習課程作為互聯網技術與實體教育課程的良好結合,不僅擁有著大量的教育資源,教學形式還靈活多樣,非常適合當前疫情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教學。由于當前有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在線學習課程的建設是 “被動” 的,因此在線學習課程的建設工作中,建設設計模版、建設團隊以及建設操作流程等等都是完全一致的,這造成了高職院校在線學習課程的定位十分模糊,課程缺乏特色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并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
高職教育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就是政府財政撥款以及教育事業(yè)收入者兩方面,與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較,國家方面對于高職教育的資金投入是偏低的,因此目前高職院校在線學習課程的開發(fā)經費也非常的緊張。在線學習課程建設對于網絡技術、硬件設備等方面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并且在開發(fā)的過程中,還需要依賴于專業(yè)的團隊,再加上后期設備的維護,高職院校的教育經費就顯得非常有限了,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參與在線學習課程的建設積極性。
在線學習課程適用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在線學習課程主要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目前大多數的在線學習采取的教學模式卻依然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沒有按照在線學習的特性來對課程學習進行重新設計。如果將傳統(tǒng)學習模式直接套用到在線學習中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
當前各個地區(qū)的高職院校在建設在線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很少進行交流,雖然有些地區(qū)還建立了相應的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希望能夠通過共享平臺來促進更多的院校之間更加具有特色和創(chuàng)新的課程內容的融合,但在實際中依然存在著課程內容重復等問題。還有大部分高職院校為了維持課程的訪問率以及知名度,強制學生注冊賬號并選取課程進行學習,甚至還有院校為了提高及格率而放低考核的要求。如此漏洞百出的教學管理不僅阻礙了課程資源的共享,并且也失去了開發(fā)在線學習課程的意義。
在線學習課程具有非常多的優(yōu)點,例如因材施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互動交流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等等,但目前各高職院校設立的在線課程的考核標準卻并不統(tǒng)一,導致考核難度較大。網絡的考核本身就缺乏教師的監(jiān)督,再加上考核標準的不統(tǒng)一,這就導致網絡考核受到的認可度較低。部分高職院校正努力嘗試將在線課程認定為公選課,但相關的實施方案卻還未得到統(tǒng)一,因此目前在線學習課程考核的成績并不能得到相關教育部門的認可。
在線學習課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先進的網絡學習空間,它也可以被叫作網絡學習環(huán)境,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包含了外部網絡學習空間與個人案例學習空間。外部學習空間是建設在線學習課程教學系統(tǒng)的基礎,其中包含了物理空間與物理設備兩個方面的內容,例如電子閱覽室以及網絡教師等等;在個人網絡學習空間中,包含了虛擬學習以及數字學習的支持與服務,人才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在線學習課程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將信息技術、學習者以及教育者三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利用這三者的優(yōu)勢來對教學進行智慧干預。怎么才能讓學生在互聯網之中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并提高學習效果,是在線學習課程教學系統(tǒng)的重點內容,因此,構建個人網絡學習空間,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足夠的支持與幫助是目前在線學習課程的發(fā)展重點。
1. 教師個人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
教師個人網絡學習空間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教師自主開發(fā)教學資源并實行教學資源的共享,還能夠實現教師的自我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第一,個人展示。個人展示中包含了教師的各類個人信息,例如工作情況、興趣愛好以及特長等。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看似是在展示教師的個人風采,但實際上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師的了解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第二,課程教學。課程教學中包含了教學所需的教案、講稿以及作業(yè)等等。在線學習課程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利用互聯網來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這都是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多媒體可視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線作業(yè)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非常的重要,它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三,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創(chuàng)新主要包含了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教學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教學應用創(chuàng)新等等內容。要想有效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那么就必須在信息化教學中對教師的信息獲取能力、信息運用能力以及信息開發(fā)能力進行良好的培養(yǎng)。
第四,協(xié)同互助。協(xié)同互助的內容包含了協(xié)同教學、資源共享以及社交服務等等。網絡學習空間不僅具備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以滿足教師實施網絡教學以及教研,還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學生助教。網絡學習空間中還為教師提供了互動交流以及資源交易等各式各樣的服務。
第五,專業(yè)發(fā)展。專業(yè)發(fā)展包含了協(xié)同備課、教學觀摩以及自我反思等內容。在教師的個人網絡學習空間中是可以進行跨校協(xié)同備課、網絡研修以及教學觀摩等教學活動的,并且教師還能夠通過反思來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理念。
2. 學生個人網絡學習空間的構建
學生個人網絡學習空間主要的作用就是根據學習的個人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需求來設計完善的學習活動,在個人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生還能接受各類的資源服務,對學習進行個性化管理,并將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地記錄。
第一,個性空間。個性空間中主要包含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以及學習安排等等。個性空間的設置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來樹立科學的學習目標,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學習資源。個人網絡學習空間中是包含了非常多的學習資源的,例如網絡課程的視頻以及微課視頻等等,在個人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環(huán)境。
第三,工具選擇。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來選擇不一樣的學習以及考試工具,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第四,協(xié)同學習。協(xié)同學習包含了在線互動、合作學習以及及時反饋等等,在進行學習時,學生可以與同伴一起學習,交流學習問題,也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和反饋,及時地解決學習中遇見的問題。
第五,專業(yè)成果。專業(yè)成功包含了學習成功、資源共享以及學習評價等等,學習可以將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以實現資源共享并互相進行學習評價,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1. 加強對在線學習課程內容的監(jiān)控管理
高職院校在建立在線學習課程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課程實施有效監(jiān)控,避免同類型院校之間出現課程內容重復的情況。高職院校首先可建立完善的在線學習課程質量監(jiān)控制度,并加強申報審核管理,盡可能地提高課程質量。高職院校還需在課程建設環(huán)節(jié)中關注到課程內容的創(chuàng)新,并結合院校及專業(yè)的特色來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設定。同時對在線學習課程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以保障在線學習課程的長期運轉。
2. 建立統(tǒng)一的學分認證制度
雖然目前高職院校在線學習課程建設進行的非?;馃?,但大部分院校的學分認證措施還并沒有進行擬定。2016 年,教育部曾經發(fā)布過《關于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了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分認定辦法”“推動各類高等學校之間學分認定和轉換” 的內容,為統(tǒng)一在線學習課程標準以及建立統(tǒng)一的在線學習課程的學分認證制度提供了制定的參考依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區(qū)的高職院校必須要對在線學習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優(yōu)化,并對在線學習課程內容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在保證在線學習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在線學習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以充分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做好專業(yè)學習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