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曉平
2020 年上半年,大多數(shù)高校都采用了線上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來說,線上教學更加復雜,也更具挑戰(zhàn)性。這是因為教師、學生和輔導員不能進行面對面交流,無法及時處理一些突發(fā)狀況,很容易造成教師疲憊、學生散漫、輔導員無能為力的情況。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發(fā)學生的進取之心,提升責任擔當意識,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中之重。課程思政建設與輔導員工作都屬于 “大思政” 范疇,面對的是同一批大學生,兩者進行工作上的深度融合,從而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不僅能提升線上教學效果,也是實現(xiàn) “立德樹人” 育人目標的必要條件。
輔導員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具有密切聯(lián)系,兩者相互融合極為必要,也具有可行性。
(一)相同的作用對象和作用目為兩者融合提供可能。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知心人,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育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發(fā)揮其育人功能的新課程理念。兩者的作用對象都是大學生,作用目的都是立德樹人,同屬于 “大思政” 的范疇,這決定了兩者合作的可能性。
(二)兩者融合是提升線上教學效果的需要。線上教學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對教師的教學、學生上課和輔導員的管理都提出了較大的挑戰(zhàn):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對線上教學較為陌生,網(wǎng)絡和操作技術問題層出不窮,而缺少面對面監(jiān)督的大學生們能否有足夠的自制力和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學習是一個有待商討的問題;另一方面,面對滯留在全國各地的學生,輔導員如何通過線上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也是一個考驗。在這種情況下,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必須站在一起,發(fā)揮育人合力,以應對這個挑戰(zhàn)。
(三)兩者融合更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由于兩者的作用對象都是同一批大學生,最終的目的也都是立德樹人,這里的 “人” 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自己的家庭背景、個性特征和感情偏好的鮮活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一般來說,輔導員掌握著學生的家庭資料,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輔導員主動與任課教師溝通,進入課程思政建設和考核評價體系,將會助力課程思政建設,反過來,任課教師及時反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以學生熟悉的案例為切入點進行課程思政,也能夠提升育人的效果。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加強聯(lián)系,發(fā)揮雙方的育人優(yōu)勢,形成育人合力,更能夠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當前線上教學中輔導員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融合處于探索階段,就總體而言融合度不高,呈現(xiàn)一種游離狀態(tài)。
(一)輔導員對課程思政建設缺乏主體自覺。一方面,部分輔導員理論素養(yǎng)較低,缺乏課程思政的參與意識。目前,輔導員的學科背景并不統(tǒng)一,對大多數(shù)非思政相關專業(yè)的輔導員來說,可能會認為課程思政是任課教師的事情,很難理解自己的工作與課程思政之間的關系,更沒有自覺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另一方面,一些輔導員忙于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沒有精力去研究和參與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尤其是線上教學以來,輔導員每日忙于統(tǒng)計學生健康情況、上課考勤情況等日常事務,還要承受學生就業(yè)、心理健康、突發(fā)事件等壓力,無暇參與課程思政建設。
(二)輔導員和專業(yè)課教師缺乏溝通,難以形成合力。一方面,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屬于不同的行政體系,工作交集不多。一般來說,輔導員屬于學生工作體系,任課教師屬于教務管理體系,平時除了學生考勤方面,其他工作交集并不多,相互之間了解不夠,因此缺乏合作的基礎;另一方面,受 “術業(yè)有專攻” 的思想影響,輔導員和任課教師通常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上,尤其是線上教學開展以來,一些教師要對網(wǎng)絡教學進行摸索和研究,同時還要照顧家庭,基本沒有精力去配合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也是如此[1]。在這樣的情況下,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工作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無法發(fā)揮育人合力。
(三)高校缺乏頂層設計,無法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除了教師和輔導員自身的因素外,學校缺乏頂層設計也是原因之一。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課程思政是備受重視的課程與思政相結合新概念,兩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打通兩者的工作邊界,發(fā)揮育人合力,頂層設計必不可少。然而,很多高校缺乏將課程思政與輔導員工作進行深度融合的意識,對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考核和評價也都側重于學生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課程思政的開展情況監(jiān)督較少,對兩者融合的研究更少。尤其是線上教學開展以來,很多高校將側重點放在學生行蹤管理和線上教學上來,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也是導致輔導員工作和課程思政建設無法接軌的原因之一。
線上教學中輔導員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機融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基層教師和輔導員的行動自覺;既需要進行制度建設,更需要結合實際構建相應的工作機制。
其一,建立線上線下溝通渠道。在線上教學的特殊時期,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可通過QQ、微信、釘釘?shù)染€上渠道進行溝通,輔導員可加入專業(yè)課教師群,便于工作事務的聯(lián)系,在涉及個別學生的情況時,可以通過電話形式進行一對一溝通;其二,選擇正確的溝通時機。一般來說,在新課程開始前,輔導員要向任課教師介紹學生的情況和日常表現(xiàn),第一次開展線上教學后,輔導員應主動詢問上課情況,在課程進入三分之一時,任課教師要給輔導員反饋學生的出勤、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重點關注的學生等內容;當個別同學問題較為嚴重時,任課教師也要與輔導員進行確認并給予關心和關注;其三,在溝通內容上,輔導員還可以將學生近期較為關注的話題或一些現(xiàn)實案例分享給任課教師,將其作為思政元素來呈現(xiàn)。針對重點學生,輔導員可以將學生的特殊情況告知任課教師,與其協(xié)商和制定學生成長計劃,提升課程思政的說服力和有效性。
一方面,輔導員通過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第二課堂等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和做學,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學習報國的意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線上教學的開展[2];另一方面,輔導員不僅要在課程開始之前向教師介紹學生基本情況,也要在課程結束后,向任課教師反饋學生的表現(xiàn),尤其是針對重點學生,輔導員要及時反饋學生的變化情況,使任課教師能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
其一,結合學生實際挖掘思政元素。任課教師通過與輔導員的溝通和交流,將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困惑、學生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以及真實案例作為思政元素加入課堂教學,也可以通過舉辦本專業(yè)特色的主題活動和實踐活動,回應學生關注的問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其二,嚴肅課堂紀律,加強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通常情況下,輔導員主抓考勤工作,但事實上,任課教師在這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更大。尤其是線上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制定嚴明的上課紀律,合理安排簽到和簽退,加強過程性考核,不僅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減輕輔導員在這方面的工作壓力;其三,任課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就業(yè)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任課教師可以聯(lián)合輔導員,邀請學長學姐進行就業(yè)經驗的分享,也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就業(yè)幫扶,引導學生轉變就業(yè)觀念,幫助學生就業(yè)。
其一,開展課程思政系列的培訓和講座,提升專職教師和輔導員的理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和主動參與意識;其二,搭建工作平臺,促進輔導員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深度融合。例如,設立共同備課間,專職教師在進行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研討時,可以邀請輔導員參加,聽取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建議,豐富課程思政內容,提升針對性和有效性;其三,建立健全對課程思政建設和輔導員工作的監(jiān)督、考核和激勵機制。課程思政建設不是喊口號,而是需要用心去踐行。學??梢越M建課程思政督導團,分專業(yè)對教師進行指導,采取隨機聽課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的監(jiān)督和評價;同時,在對課程思政建設和輔導員工作評價時要重點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參考學生對課堂教學和輔導員工作的評價。另外,對課程思政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創(chuàng)新、有成效、有影響力的專職教師和輔導員,學校應在考核評優(yōu)、績效獎勵、職稱評定中給予激勵,激發(fā)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課程思政建設和輔導員工作都是全員育人 “大思政” 格局下的重要內容,兩者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尤其在線上教學背景下,加強頂層設計,將輔導員工作與課程思政建設相融合,發(fā)揮專職教師和輔導員的育人合力,共同將 “高大上” 的思政內容化作生命必需的 “鹽份”,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僅能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而且能顯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證線上教學有序開展,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