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永
國家有關部門對于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的建立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及支持,在這一體系不斷完善發(fā)展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成果,但因為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在教育新形勢下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就圍繞這一點展開了相關研究。
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且已然在教育領域中占據統(tǒng)治地位。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及學習成績提升上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教育模式本身的教育目標較狹隘,是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個性及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產生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為了有效扭轉應試教育模式帶來的不良后果,黨中央和政府部門推廣實施素質教育,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舊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1]。從本質上來看,應試教育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應試展開的,是一種淘汰式的教育,分數及升學率是這一教學模式主要追求的兩方面,這就導致教育對象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教育內容上也出現了片面化的趨勢,完全以考試大綱確定教學內容,最終也就導致教育效果有待商榷。而在構建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之后,真正做到了從多個層面考查學生的成長。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學生和社會實際發(fā)展作為基礎,將學生整體基本素質提升作為根本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這一教育模式的實施注重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fā)及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但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對立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使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的構建和實施,不但對于學生校園活動體系做出了更進一步的豐富,并且在課程體系上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進,使得素質教育和專業(yè)教育之間的沖突性逐漸降低,并且使得學生可以在參與多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基本素質整體提升的目標。
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構建和實踐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且這一體系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及本質規(guī)定。也正是因為這一特征在構建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的過程中,需要以大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和需要作為基礎,并在全面遵循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于人才要求的基礎上,將如下的幾個方面具體概括到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中:思想政治道德、社會志愿實踐服務、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社團和社會工作等。這些方面也正是當今社會大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全面綜合素質的具體內容,這不但是當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具體需要,同時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內容。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從課程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提升綜合能力,有助于大學生全面提升本身的綜合素質以及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在構建活動模塊的過程中,需要包括如下的幾個部分:第一,大學生文明修身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題,定期召開與之相關的各項主題活動。在舉辦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系列活動推進的方式來逐步進行,可以將之分為年度的主題活動以及固定主題的活動。而年度主題活動的具體主題需要根據當前學年的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和教育教學實際工作的需求,來確定一個有關的主題,并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文明修身活動,而其中的固定活動主要包括常規(guī)固定活動和校本固定活動。后者就是一些經過長期開展已經形成學?;蛘呤菍W院特色的一些固定形式的文明修身活動。而常規(guī)性質的固定活動,就是包括學校的一些常規(guī)教育活動,諸如新生的入學教育和軍訓教育等都屬于此項活動;第二,素質拓展活動。具體來說,包括如下幾方面活動類型:1. 競賽活動,包含學科專業(yè)競賽、體育競賽、科技文化競賽。2. 專業(yè)拓展活動,即學生在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專利開發(fā)、論文寫作、職業(yè)資格認證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擴展。3.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包括自主創(chuàng)業(yè)、參加教授及專業(yè)工作室項目等活動。4. 社會實踐及志愿服務活動,包括寒暑期 “三下鄉(xiāng)” 社會實踐活動、學雷鋒活動月等活動。5. 校園文化活動,包括品鑒書香、校級競賽活動、校級大型文藝活動、校級體育活動、院級各類競賽等活動。
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中的課程模塊的主要功能是養(yǎng)成教育,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下的養(yǎng)成教育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紀律意識、團隊意識和文明行為等職業(yè)素養(yǎng)。具體來說,管理模塊包括如下的三個方面:第一,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制度的制定。在這一制度體系中,需要建立相應的值周制度。而這里所指的值周制度,就是在成立院系領導作為組長,相關處室負責人以及其他各級同事作為成員的院系值周領導小組的前提下,針對學生一周之內的上課、自習、就寢等方面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日常行為做出相應的督查,并將具體的檢查結果形成書面總結,并在下一周的周一全校校務例會上進行相應的通報。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例會制度。除了周一下午例會制度的制定之外,還需要制定輔導員例會制度以及公寓管理委員會晨會制度等與之相適應的配套的例會制度,從而在各個方面實施精細化管理。同時還需要設立相應的考核制度,主要是針對院系內學生管理工作和學生集體個人的考核制度,在全面量化細化各項考核指標的前提下,進行初評和總評,并在年終進行表彰。借助以獎代撥的方式,對各個院系的學生管理活動經費進行下撥;第二,學生成長過程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為每一位學生制定相應的成長檔案,并由輔導員將其在校期間的各種行為以及心理變化做出詳細的記錄。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談心制度。要求輔導員在每一個學期之內,對于每一位學生進行不少于一次的交談,對于那些存在特殊問題的學生,需要反復交談并如實填報談心記錄;第三,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還需要建立相應的心理教育制度。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從心理測試到最終的心理教育在內的心理輔導教育工作流程,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識,并逐步優(yōu)化其心理品質,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群體的心理調適和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中的課程模塊,其中的課程也是以素質拓展為主,并輔以相應的就業(yè)方向和就業(yè)指導課程。具體一些來說,對于素質拓展課程,學校里的各個專業(yè)需要分別在大學的1 ~4 學期內,設置6 門左右的素質拓展課程,并由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3 門進行學習,至于具體的課程內容,需要針對大學生在組織拓展方面的實際要求來決定,并將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到課程體系之中。而就業(yè)方向課程則需要安排在大學生活的第五學期中,從學生的就業(yè)意向出發(fā),根據行業(yè)、企業(yè)、崗位對于人才需求的實際差異,通過強化校企合作,為學生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畢業(yè)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就業(yè)方向課的時候可以自由選擇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實行,通過這一課程安排,可以全面提升大學生對于職業(yè)崗位的適應能力。而最后的就業(yè)指導課程也需要穿插在大學生活的1 ~4 學期內,主要是對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職業(yè)指導和職業(yè)道德方面的內容展開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yè)素質。
大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拓展得以實施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教育基地方面的支持,就是需要強化在科技,文化藝術活動等方面的陣地建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強化教育文化活動陣地的建設。開展這一工作的目的,營造了校園內的良好氛圍,提升大學生身心素質。并且通過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的建設定期舉辦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諸如校園歌手大賽,書法大賽等,可以全面提升學生人文和藝術方面的素質水平。除此之外,還需要建設相應的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這就意味著高校需要財政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建設諸如大學生軟件開發(fā)研制中心等,可以為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開展提供相應的場地支持,從而有效落實素質拓展教育體系中的各項素質拓展活動。除此之外,還需要全方位建設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可以通過和社會志愿服務機構組織進行合作,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志愿實踐服務,以便在社會實踐中逐步深化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素質教育拓展體系的落實,無論是在課程還是在其他活動的指導方面都需要相應的具備較高專業(yè)素質的教師提供指導和支持。從這一背景出發(fā),高校需要鼓勵教師在課余時間自行學習與素質拓展活動相關的知識,以便為學生開展這些活動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并且還需要定期組織教師群體進行集體培訓或者開展外派學習活動,從而在理念和方法上對于素質拓展教育體系的實施給予支持。除此之外,在構建以及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無論是在基地的建設還是活動的開展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資金。高校除了需要在財政方面給予較大的支持之外,還可以通過引入企業(yè)資金和社會團體組織的資金來豐富這方面的資金來源,從而更為有效地為落實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大學生素質拓展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是適應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一種表現,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針對校園文化活動、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做出相應的改變,并同時在教育基地、教師和資金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有效構建及落實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體系,以此來達到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