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紅 孫梅
摘 要:圖書館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部門和一個非正式的學習空間,對圖書館如何促進讀者的學習研究越來越重視,要了解圖書館空間在用戶學習中的作用。基于此開展研究調查了用戶在一個特定的空間計劃更新中的學習行為,在相同的空間中進行用戶學習行為的調查,旨在確定圖書館空間更新是如何改變和影響用戶的學習行為的。
關鍵詞:圖書館;空間評價;學習行為
中圖分類號:G251.5
一、緒論
圖書館和學習之間的聯(lián)系一直很緊密。歷史上,圖書館書架上提供的內容一直是學習的中心。用戶進入圖書館大樓查閱印刷書籍、期刊和相關材料,以補充課堂學習。圖書館員幫助用戶找到有助于激發(fā)學習過程的信息。隨著圖書、期刊文章等電子化存取方式的出現(xiàn),圖書館的人流量和書刊流通量統(tǒng)計都出現(xiàn)了下降。用戶現(xiàn)在可以通過電子方式訪問圖書館的內容并與圖書館員聯(lián)系,紙質圖書資料的電子化使讀者能夠輕松的獲取到想要的資料,發(fā)生這種行為對圖書館功能的影響是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已演變成對圖書館建筑用途的討論。圖書館主樓的定期翻修使我們有機會確定空間的變化如何影響學生對其在該空間學習的看法。在裝修前對圖書館的用戶進行了調查,然后在裝修后對他們進行了調查。調查的重點是學習風格和空間如何促進這些不同的行為。
二、圖書館空間的研究及發(fā)展
圖書館被認為是一個非正式的學習空間與教室不同,教室是一個正式的學習空間,圖書館沒有規(guī)定的課程或課堂來指導學習。其他非正式學習空間包括宿舍、露臺、休息區(qū)甚至走廊。在這些空間中,學生確定他們的學習需求和目標,并且可以有意識地學習。圖書館空間的重要性正在從書架上的內容轉移到學生如何在圖書館特定的空間中使用和學習。
圖書館空間進入了一個新的設計階段,這有助于圖書館的用戶在新穎的建筑中尋求非正式的學習環(huán)境??臻g的打造對于圖書館用戶的學習、休閑正在產(chǎn)生著微妙的變化,而我們主要是以服務讀者為中心,用戶需求已成為圖書館空間規(guī)劃的中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圖書館環(huán)境設計,力圖通過圖書館內外環(huán)境的打造,吸引讀者,促進學習,更好地服務于讀者。非正式的學習空間,如圖書館給學生提供了在課外閑逛、見面和非正式交談的機會。這些空間的目標是加強用戶學習和鼓勵社會學習。在社會學習中,個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是相互依存的,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了哪些環(huán)境影響將發(fā)揮作用,而外部影響也決定了學生的行為。根據(jù)學習者的需求,將尋求一個特定的空間來滿足需求。因此,學生尋找滿足他們社會學習需要的環(huán)境。圖書館可以通過提供鼓勵社會學習的非正式學習空間來滿足這一需求。圖書館作為社會學習的場所,還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在這些環(huán)境中,鼓勵開放式對話和協(xié)作學習。以學習為中心的研究將學習確定為一種社會體驗,在這種體驗中,個人可以進行互動和對話。圖書館已經(jīng)演變成一個積極學習的空間,促進了學生在教室外的環(huán)境中相互交流和與教師的互動。豐富學生的社會學習需求。社交學習依賴于用戶在一個空間中的交流和學習。在圖書館里,用戶可以方便地見面和交談的地方更為明顯。也是其在學習文化環(huán)境中與他人相處的地方。這些領域吸引用戶,為他們提供討論學習和發(fā)展歸屬感的機會。圖書館也讓自己的空間更舒適,以增強用戶的社交學習能力。學生在鼓勵社會學習的空間中更積極地參與學習。評估學生在非正規(guī)空間(如圖書館)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在學習中如何感知空間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三、調查研究說明
以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qū)為例,研究圖書館空間的改造如何改變用戶在該空間的學習行為。我們重新設計或創(chuàng)造新的空間,以應對信息格式的變化和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我校圖書館在2018年夏天翻新了80%的主樓層。在準備過程中,我們對圖書館空間進行了調查,為我們提供有關用戶及其空間需求的信息。作為這些研究的補充,想知道學生是如何在圖書館的特定空間學習的,以及這個空間是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的。我們決定進行一項14個問題的調查,詢問用戶在計劃翻新空間時間段內的學習行為。調查還包括用戶的人口學問題,如學年、入學情況、學術專業(yè)和生活狀況(校外或校內),以及關于他們所處空間的三個開放式問題。
從2018年春季學期開始調研,然后在2019年春季進行了重復。我們選擇在與期中考試、春假或期末考試不一致的幾周內進行調查。從本質上講,這是學校圖書館學期中典型的幾周。研究小組由一名圖書館員和兩名圖書館工作人員組成。
最初,計劃在周一至周四下午2:00、6:00和10:00進行調查。我們記錄了每次完成的調查以及研究人員對調查的關注或疑問。用戶可以選擇使用智能終端掃描二維碼完成書面調查。在收集了兩個學期的調查數(shù)據(jù)后,比較了前240個完成的調查數(shù)據(jù)。這些調查包括為了解學生如何利用學習空間,不同的受訪者和數(shù)據(jù)組(表1)。
調查包括六個Likert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空間學習行為、使用空間資源和受訪者在空間尋找?guī)椭哪芰?。受訪者對每個問題的回答范圍為1(強烈反對)到5(強烈贊同)(表2)。
在計算了5個Likert問題的平均值后,2018年翻新前調查的數(shù)據(jù)相當高。在量表中,圖書館用戶在空間中單獨工作的能力排名最低,平均為3.6,可能是裝修帶給學習影響比較大。我們的用戶那一年的最高平均值是4.5,他們在空間中尋找?guī)椭哪芰?。由于我們在翻修前得到了較高的平均值,我們幾乎沒有能力提高平均值。翻新前的平均值表明,我們的用戶發(fā)現(xiàn)空間補充了他們在調查中詢問的不同學習行為。
問題2和問題4直接詢問了用戶在空間中的社交學習能力。因為這些方法展示了我們的用戶感知到的高度滿足他們社交學習需求的空間。當我們回顧對問題2的平均回答時,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將其列為2018年和2019年學習行為中最高的。這些學生利用這個空間與其他學生一起工作的時間略多于一年級或研究生。2018年和2019年,問題4的平均值均為最高值之一,為4.3。再次,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空間補充了他們與其他學生討論工作的學習需求。隨著學生在學業(yè)上的進步,他們可能會被分配到小組工作,或者他們會發(fā)現(xiàn)與他人一起工作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體驗。也不是說一年級或研究生沒有利用這個空間與他人合作,他們也做到了。只是說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在裝修前和裝修后使用的社會學習空間比剛開始學業(yè)或學習水平更高的學生更多。
最低的平均分為3.6,出現(xiàn)在問題1中,該問題詢問了學生能夠單獨使用空間的學習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有趣的是裝修后,單獨使用獨立空間學習的平均人數(shù)增加到了3.8人。用戶的反饋說明2018年和2019年都有助于說明他們選擇在這一領域單獨開展學習的原因,極大可能是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用戶們熱烈歡迎在圖書館大廳設立一個指定的咖啡屋。2018年,用戶注意到,他們希望改變咖啡屋的大小或服務時間。然后在2019年,他們注意到新咖啡屋以及空間中食物和咖啡的供應是對他們很好的頂級類別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大學圖書館鼓勵在其建筑中提供食物,以鼓勵學習,并使其空間更吸引群體和用戶??Х任菀蔡岣吡藞D書館的社會學習水平。它們?yōu)橛脩籼峁┝艘粋€舒適的聚集、見面和交談的地方。在2018年的評論中,用戶還提到需要在空間中增加電源插座,表明他們想要連接他們的電子產(chǎn)品。電子化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學習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在學習和與他人交流中越來越多地使用電子化技術或是電子化資源。希望擁有更多的電源插座為他們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或任何其他經(jīng)常使用的電子設備充電,使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新內容格式和訪問的創(chuàng)建促使圖書館空間從以收藏為中心重新分配到以用戶為中心。學生尋求這樣的環(huán)境來滿足他們的社會學習需求。調查還了解到,此次裝修除了用于社交學習外,還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單獨工作空間。并不期望用戶在社交學習環(huán)境中尋求個人學習空間,但歡迎用戶靈活的空間來滿足這種學習行為。
四、結語
圖書館用戶的學習需求是多樣的。研究揭示了用戶在建筑特定空間內學習需求的多樣性。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圖書館這樣的非正規(guī)學習空間中遇到了空間評估的挑戰(zhàn),并更好地了解了用戶的學習行為。需要繼續(xù)評估用戶的學習需求,并探究圖書館是否可以繼續(xù)滿足這些需求。因此,研究需要繼續(xù)收集用戶對圖書館空間的意見,因為圖書館空間打造對于讀者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次空間評估也是有價值和必要的。從調查結果來看用戶的學習行為將繼續(xù)發(fā)展,圖書館員需要根據(jù)這些變化調整圖書館的設計,以便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校園非正式學習空間。既然我們這么做了發(fā)現(xiàn)社會學習因學術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未來的研究將探討圖書館使用和學習行為與學術地位的關系。此外,未來的空間評估計劃還將包括其他服務,如參考幫助,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用戶如何利用空間??偟膩碚f,這項研究是有益的,因為它給了像圖書館這樣的非正式學習空間中更好地了解用戶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曹靜仁.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評估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08):34-39.
[2]周慶華,蔣莉.高校圖書館“灰空間”使用后評估研究——以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為例[J].安徽建筑,2020,27(04):17-19+24.
[3]李慶紅,馬曉聰,郭睿坤.淺談新舊公共圖書館對比下的泛閱覽空間重要性[J].建筑與文化,2020(04):196-197.
[4]陳芳璇.數(shù)字學術視域下國外高校圖書館空間建構的案例分析及啟示[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02):44-45.
作者簡介:鄭曉紅(1966—),女,山東泰安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服務;孫梅(1967—),女,山東淄博人,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