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亮
摘? 要:在現(xiàn)代城市中,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文物建筑經歷了歷史風雨的沖刷與洗禮,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等等自然或者人為的因素給古建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文物建筑保護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本文從我國古建筑文物保護的意義著手,基于現(xiàn)代社會背景,結合文物建筑保護中的實踐經驗,通過文物建筑保護中的各類專業(yè)處理方式對比,探討文物建筑保護中的各式各樣的價值觀。希望本文能給在具體實踐中的廣大文物建筑保護工作者提供新想法和新思路。
關鍵詞:文物建筑保護;城市發(fā)展;價值觀;具體實踐
一、保護我國古文物建筑的意義
(一)給現(xiàn)代以古韻,豐富“文明層次”
我國古文物建筑,讓大家了解到了我國古代那時期的建筑發(fā)展水平。通過對建筑中所體現(xiàn)的圖案、結構、建筑風格進行研究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的愛好興趣以及當時人民所信奉的宗教,同時還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當時建筑文化,了解到當時社會發(fā)展中建筑水平的發(fā)展、建筑的歷史典故。若不保護的話,后人將無法直觀地了解到關于我國古建筑方面的知識,了解途徑也基本都是通過書籍,缺少了真實性。保護古文物建筑不僅給現(xiàn)代城市多了幾分古韻,還豐富了“文明層次”。
(二)給古代以傳承,延續(xù)“集體記憶”
“空間和記憶是依附的?!惫沤ㄖ奈镎宫F(xiàn)了我國建筑歷史的發(fā)展,是我國人民智慧結晶的體現(xiàn)。歷史與智慧相依附,空間與記憶相依附。在我們5000多年的浩浩湯湯的歷史中,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古代先祖?zhèn)兞艚o我們后代的寶貴財富。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古老的文物建筑。同時,獨特的構造匠心使我國古建筑獨樹一幟。我國現(xiàn)存的許多古代建筑遺跡中都意義非凡。保護我國古建筑文物,是對歷史的一種保護,對過去的傳承,是給子孫后代留下了解和探索歷史的重要依據。古文物建筑與城市的居住環(huán)境緊密結合是人類文化和創(chuàng)造力的產物,是城市街道和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源泉,是社會“集體記憶”的延續(xù)。
二、文物建筑保護中的各類專業(yè)處理方式
文物建筑保護中有很多名詞,而非單單修繕和保留這么簡單。不同的名詞代表的不同的目的和處理方法,我們可以從這些處理方式上深入探討價值觀問題,進而得出一些可行的結論。
(一)維持【Stabilization】
是指對某些遺址用保護或者最小的干預達到保證其不再惡化的手法。這種處理方式大多運用于暴露于天然條件下的建造物。這些構筑物與自然地貌融為一體,又由于年代較為久遠,受損較嚴重,導致我們很難復原其原有的面貌,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止損。在國內有代表性的適合采用維持的方法的文物建筑包括石窟,兵馬俑等。在這點上,大家處理的價值觀基本相像。
(二)保持原貌【Conservation】
是指對該遺址的保護性做法與持續(xù)維護,使其得以一直展現(xiàn)最原始的面貌。因為建材不可避免地會老化,所以要保持原始面貌就意味著在持久的維護過程中可能需要不斷對受損的原有建材進行替換?!綜onservation】只能算是保持原貌的一個分支,另一個分支叫【Restoration】。
(三)恢復原貌【Restoration】
是指將遺址還原到特定時期的一種方式。這意味著對后期改動建材的移除以及對當時被替換建材的重新更新。古文物建筑的這個“古”永遠是相對的。在美國可能70年的老房子也算寶貝,但是對歷史悠久的國家來說,經歷過若干個朝代的更迭才能稱之為一個古建筑。比如我們拿科爾多瓦大教堂舉例,原本的清真寺因為戰(zhàn)爭淪陷被改成了天主教的教堂。多種元素在其身上的結合成就了這個經典,但是如果回到摩爾人統(tǒng)治的時期,那清真寺肯定不是現(xiàn)在這個面貌。當然科爾多瓦的成功畢竟不可復制,很多其他老建筑的改造并非都有價值,所以【restoration】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該建筑最重要的時期。
(四)改造【Rehabilitation】&【Adaptive Re-use】
是指對建筑系統(tǒng)和材料的更新來延長建筑的壽命,使建筑適應當下社會,獲得更好的使用價值。其實我們是按建筑的歷史保護價值來綜合考慮的,文物建筑的保護價值決定了我們的保護的力度,資金投入以及保護方式?!綬ehabilitation】的這種做法很可能就是對給排水,暖通系統(tǒng)以及破舊材料的更新,以達到讓房子可以在現(xiàn)代再利用的手段?!続daptive Re-use】所指的改造是前者的一種,專指改造完的功能與當初設計時功能不同的建筑。這也意味著我們對建筑空間的改變以及其他方面需要動的修繕工程要遠遠大于前者。
(五)重建【Reconstitution】&【Reconstruction】
【Reconstitution】是指由于災難或者政治原因損毀或拆除的建筑在原址或者新的地址上的重建。這種重建的建筑大部分是宗教類建筑。比如國外的教堂或者我國的佛寺。因為其精神屬性的存在才會有善男信女愿意花錢去重修。這類建筑的精神價值可能遠大于所謂的實用性。而【Reconstruction】所指的這個重建是指對某個已經不存在的建筑進行完全的復原性重建。這種重建需要特殊的背景以及圖紙的完好保存。所以要分是修繕還是保留,情況就要分很多種,那對應的處理方式一定應該有所不同。如果在缺失了背景的角度下必須選擇選擇一種,那我們從各種價值觀的碰撞中,基于節(jié)約能源角度來考慮也有一條鐵則:優(yōu)先保持,必要時修復,盡可能地還原,最后才考慮重建。
參考文獻
[1]? 肖金亮. 中國歷史建筑保護科學體系的建立與方法論研究[D].清華大學,2009.
[2]? 張懿燚.文物建筑保護中的價值觀問題[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