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摘要:著力激發(fā)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寫作技能指導和訓練,提高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和參與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整體的英語寫作水平,更新寫作教學觀念,優(yōu)化寫作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構建有利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較全面的、有機靈活的寫作評價體系。對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新,提高寫作教學效率,形成全新的寫作教學模式,使英語寫作教學走向系統(tǒng)化、規(guī)?;?、理論化、實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策略技能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
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英語寫作考核要求不斷提高。筆者通過研究探索高中英語教學寫作的有效策略,改進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習方式的轉化,為進一步開展寫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能力,探究提高語言輸出能力、加強寫作技巧能力、提高造句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寫作思維和習慣、提高英語寫作的課堂教學質量, 順應新課標的革新教學理念。
筆者圍繞高中英語寫作有效教學的八大策略探究,分別從詞,句,語法,審題立意,各種文體,讀寫整合,智能信息化,多元評價學生習作等策略展開實踐探究。
一、詞匯強化訓練
通過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詞匯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英語寫作教學應以詞匯教學為基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詞匯:要求學生根據(jù)漢語解釋,寫出詞的詞性、拼寫、變形等形式;通過不同情境中詞的復現(xiàn),訓練學生熟練地運用所學的詞匯;在寫作中少出現(xiàn)甚至是不出現(xiàn)拼寫錯誤,用詞不當?shù)膯栴}等。教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由易到難地安排練習,強調學生的寫作基礎,從簡單詞匯和句式入手,為進一步的英語寫作打好基礎。此外,教師也應適當引導學生在協(xié)作中增加優(yōu)美詞匯、高級詞匯的使用,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有效教學。
二、語法運用訓練
語法作為寫作正確性的基礎,教師應當先從簡單句入手,強調學生關注語法,訓練基本語法結構。在此基礎上將語法運用在寫作中的高級句式里,加強學生寫作中高級句式、亮點、地道表達的實操訓練。學生在寫作中傾向于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句式結構,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這就導致學生的作文平淡無奇,沒有新意。因此,學生對語法和句式結構的掌握直接影響高階句子的輸出,這就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讓學生對相關語法的掌握與運用,例如強調、倒裝等,寫出長難句,好的過渡詞語,結合高級詞匯、短語和靈活多樣的句子結構的使用,長期的積累訓練會產(chǎn)生“語出驚人”“筆下生花”的效果,從而達到英語寫作教學高階能力的訓練目的。
三、篇章結構訓練
教師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時,要適當組織規(guī)定時間內(nèi)的強化練習,鍛煉學生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及應試能力得以提高。這種練習應具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此外,教師也應適當增加篇章構架能力的強化訓練,通過讀背范文加強學生的語篇整體構架能力。讀范文是規(guī)范學生寫作格式的重要途徑,規(guī)范的寫作格式和固定的詞語結構能使文章變得更具條理性。多讀范文除了能讓學生在寫作時具有完整的思路、增強語感,扎實地掌握寫作格式的技巧,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寫作中高級句式亮點地道表達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語篇整體構架能力。
四、審題能力培養(yǎng)
審題偏差是目前高中生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在考試中往往出現(xiàn)寫作偏題的情況。因此將加強學生準確地把握寫作要求的能力,避免產(chǎn)生偏題,避免寫作要點遺漏,使得文章結構不完整,影響了文章的表達效果。教師可以借助范文的閱讀,引導學生對各種文體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歸納理解,教師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同完成寫作任務,在寫作后互相交流,使學生在實踐后能及時得到反饋,找到差距,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
五、多種文體的差異性訓練
由于文體的差異會有不同語境的寫作技巧,因此針對不同文體進行提煉立意審題、分析不同文體結構差異、理清文章思路、篇章格局安排也尤為重要。探尋高中英語寫作中學生文體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導并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探究和學習各種寫作題材、話題,并在不斷實踐中總結寫作經(jīng)驗和熟悉經(jīng)典句式,逐步提高不同文體的寫作水平和寫作應試能力,也是日常寫作教學中應當關注的話題。
六、寫作多環(huán)節(jié)整合能力訓練
寫的訓練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寓寫于聽、說、讀等諸方面的訓練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例如可以在教學時,適當補充話題詞匯,增加學生討論頻率,由說向寫逐漸引導,并且提醒學生關注語法、時態(tài)、人稱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學生在閱讀不同文體材料的過程中, 可以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而對于閱讀文章的整體感知, 更是可以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于自身作文的整體把握, 讓文章變得更加完整和連貫。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互相滲透,使英語教學形成一個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聽、說、讀、寫、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適時加以引導,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智能信息化視域下的融合性訓練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學科交叉日益深入,信息化也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有效正確地運用信息化助力寫作教學,也成為時下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的共同話題。在知識輸入方面,學生可通過瀏覽不同國家的英語網(wǎng)站閱讀到大量地道的英語,增加寫作句型素材的積累儲備,也可通過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不斷豐富知識積累,做到寫作時有話可說;在知識輸出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例如動畫制作、多媒體播放等方式從多種角度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從而減少母語對學生英語寫作的干擾,突破詞匯量的局限,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條理性和連貫性。
八、針對學生習作的多元性評價
傳統(tǒng)寫作的“重結果,輕過程”的方法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寫作過程中習慣的養(yǎng)成,使得寫作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新型的寫作教學應結合同伴評議、教師評價、自我評估及師生磋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多元化評價體系。例如老師要多為學生準備備用的評語,學生多讀評點范例,對習作進行多元評價。如此這般,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才能學會主動避免易出現(xiàn)的低級錯誤,從而不斷提升寫作水平,主動體驗到一點一滴的成功。
綜上所述,英語寫作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在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由易到難、從少到多、從入到出,并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適時地進行高階思維練習,如高級語法詞匯和長難句。此外,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教學也應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經(jīng)驗,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融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劉靈靈、王黎陽《淺析中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