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班級是一個小集體、小社會。管理好班級,首先是對班主任的定位:想要組建一個什么樣的班級,從哪幾方面努力,方式方法有哪些,最后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我一直秉著“創(chuàng)建優(yōu)勝班級,培育優(yōu)秀學生”的原則開展我的工作。
一、 先學做人,后學知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睂τ趯W生來講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會如何做人更重要。因此,我將學生行為品德的教育放到了工作的首位,定期對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guī)范、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靈魂。我們應該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并且我還在班級提出“先做人后為學”的口號,并付諸實踐。
二、 培養(yǎng)干部、提高能力
班干部是班級的核心,工作能力如何,有無威信,能否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等都關系到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我采用“競選”的方式對班干部選拔,通過演講或其他才藝展示參與競選,然后由全班同學公開投票表決。這樣產生的班干部“群眾基礎好”,說服力強,威信高。
讓班干部管理班級,使他們充分意識到班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擔起為班級服務的責任。第一次可以“扶著走”,慢慢地可以“領著走”,再到最后的“放開走”。并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
為了使更多的同學有鍛煉機會,我提倡在班級中開展“班長輪流制”,輪流主持一日班級日常工作,“組長輪流制”,分別管理好各小組學習事宜,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班級工作秩序井然。
三、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與學生交往,要講究藝術,學會傾聽。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最渴望得到的是別人的肯定。所以我們要貫徹獎勵為主的正面教育原則。
為了使優(yōu)者更優(yōu),對待優(yōu)等生,我采用互相競爭的方法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找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在不斷努力中獲得更大的進步。對待后進生,采用“大手拉小手,一對一幫扶”的教學模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并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贊美、暗示和誘導,多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當他們缺乏自信的時候,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勤于思考,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他,為他鼓掌,為他點贊。這一個動作、一句簡單的夸贊都能給學生一個心理暗示:原來我是優(yōu)秀的,如果保持下去,就一定會更優(yōu)秀。
四、 家校聯(lián)系、共同引導
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很容易受社會、家庭和學校多方面的影響,班主任是聯(lián)系學生家庭與學校關系的紐帶。在教育學生上,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經常與家長交換意見,交心談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推動班上的工作進度。為了全面了解孩子,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會,每個學生至少一次家訪、不定期的電話、微信等聯(lián)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全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具體情況。疫情期間,就有多位家長尋求輔導孩子的方式方法,我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家庭環(huán)境等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方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愛心”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只要我們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就一定會讓學生感受到師愛無痕。只有無痕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最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