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遠昊
摘 要: 恩洋村自然山水優(yōu)美,空間格局保存完好,具有豐富的傳統(tǒng)建筑群,以及獨特的村落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文章通過對恩洋村自然景觀,空間形態(tài),及民俗文化的分析梳理,以期為恩洋村的保護發(fā)展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 恩洋;古村落;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4.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220
1 村落概況
恩洋村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東部,坐落于雄偉壯麗的天星罌山腳下,東連達善溪村,北鄰九洋村,周厝村,西與熙嶺鄉(xiāng),梨洋村接壤,與屏南縣城相隔36公里,距寧德市84公里。村莊四面環(huán)山,綠意蔥蔥,勤勞的恩洋人便居于這群山環(huán)繞處,耕作千年,守護著一方故土,在這喧囂的時代,古樸的恩陽村宛若桃花源一般,是每個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田園居所。
2 村落發(fā)展
依據恩洋人家譜記載,晉末946年,張姓末落堂前,先居住溫姓與江姓人家,張姓孔知公于宋太宗(976-998)年間勘基,后攜妻帶子遷徙落堂。舊邑分屏南,至今繁衍三十五代。恩洋原名“溫洋”,后有私孰“恩山學?!鞭k學于此,故改名為恩洋村。
恩洋古村落發(fā)展為當今格局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明代至清早期,恩洋開基后,先于村落西北處落戶,以祠堂區(qū)域為中心開展活動,后逐漸向東南方向發(fā)展。第二階段為清代至民國時期,當時伴隨著村莊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恩洋村人口開始迅速增加。隨之而來的則是大興土木,這一時期恩洋村建設了大量建筑物,包括大量民居建筑,商業(yè)街,宮廟等,村落逐步向東南平地發(fā)展,古村格局基本形成。第三階段則是新中國成立后,村莊建設活動漸趨平穩(wěn),僅在原來基礎上增建了部分建筑。改革開放后,村莊經濟飛速發(fā)展,人口也開始爆發(fā)式增長,村莊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東、南擴張。歷經幾代人的辛勤勞作,恩洋村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空間格局。
3 自然山水風光
恩洋村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暖濕潤,年降雨量可達1600毫米,多集中于春雨和梅雨季節(ji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7.7攝氏度。恩洋村屬山區(qū)丘陵地帶,海拔平均780 米。境內山體多為火山巖,峭壁林立,溝深谷狹,多奇山峻嶺。豐富多姿的地形地貌使得恩洋村境內氣候差異顯著,也造就了其村境內豐富多樣的植被種類。其山體植被多以松木為主,同時部分山體也開墾種植了毛竹、臍橙、蘆柑、桃樹、李樹等經濟作物。
恩洋村周邊群山環(huán)繞,美景遍布。白水洋,鴛鴦溪這兩大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便坐落于恩洋村周邊。其中白水洋更是被譽為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有“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美譽。與此同時,白水洋還擁有著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qū),是其極為珍惜的自然饋贈。鴛鴦溪位于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約30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保護區(qū),山深林密,每年秋季都有上千只來自于北方的鴛鴦前來越冬,是不可多見的自然奇觀。
4 村落空間特色
歷經幾代人的傳承,恩洋村古村落空間格局得以完整保存,整體呈現坐北朝南布局。恩洋村周邊青山環(huán)抱,村內綠意蔥蔥,其間分布有古祠堂,古建筑群,古道等文化要素,村口位于村莊東部,臨近縣道,入口處有一處占地約2800平方米的荷花池,每當夏日來臨,此處便成為村內老人孩童的游玩聚集之處,夏日荷花,美不勝收。恩洋村自東向西一條一條的巷道整齊分布,整體巷道呈現三橫一縱一環(huán)狀,巷道前有明溝,組合形成村落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恩洋村巷道路面皆由青石板鋪筑,千百年來,青石板歷經風吹日曬,承載了幾代人的腳步,青苔也悄然爬上了青石板兩側,仿佛在述說著恩洋村千百年的歷史,紀念著前人走過的道路。
恩洋村內民居以傳統(tǒng)古建筑為主,其整體保存較為完好,村落整體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層層疊落。恩洋村建筑類型有民居、宗祠、廟觀、炮樓、商鋪等多種類型。村落內巷道縱橫排列,交錯有序,青石鋪路,古意盎然。其建筑大都以夯土墻、木樓結構為主,冬暖夏涼,建筑整體色調為土黃色。因地形條件的限制,恩洋古村落民居形成了極其豐富的平面形態(tài),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的合院形態(tài)皆有分布。同樣是受制于地形地貌,其古村民居用地普遍節(jié)省,實用性較強。其民居建筑大多呈現合院的空間形式,整個村落的建筑多為三進廳,多運用穿枋抬梁的木架結構。建筑內部裝飾有精美的泥塑,色彩斑斕,講述了一個個生動的歷史典故。
5 村落文化特色
恩洋村開基已有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村落文化。正月初九陳靖姑迎神是恩洋村重要的節(jié)慶活動,從明王殿沿村中主干道走至張氏宗祠,而后且在祠堂唱大戲,是全村村民都要參與的重要活動。
承傳至自唐宋的紅曲制作與黃酒釀造工藝,更是遠近聞名。恩洋村山高林密,泉清水洌,有著得天獨厚的制曲釀酒條件,紅曲制作與黃酒釀造工藝也是恩洋重要的民間技藝。
恩洋平講戲也是恩洋村極具村落特色的劇種,由地方劇種與明末流行于民間的“馱故事”相結合而演變成的高腔劇種。恩洋平講戲表演形較為原始,唱腔多吸收當地民歌俚曲。其演唱技法與弋陽腔相似,僅用“刀鞘板”配合鑼鼓打出節(jié)奏,一人聲而眾人和,即徒歌與幫唱相結合的“唱和”形式,后來增加了弦樂伴奏,形式逐漸豐富。恩洋平講戲劇團的代表性劇目有《金寶圖》《贈金釵》等。
6 結語
坐落于群山之間的恩洋古村落在經歷了千百年的發(fā)展后依然保留著其原始質樸的天然本性,歷經幾代人的傳承,恩洋村古村落空間格局保存相對完整,其間古建筑,古祠堂,古道等歷史古跡,陳靖姑迎神,平講戲,黃酒釀造工藝等民俗文化皆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當前這種研究價值難以轉化為現實效益來惠及恩洋村村民,村民普遍向往居住在寬敞明亮的現代建筑中,在村莊擴張中建起的現代建筑往往會對古村落風貌造成嚴重的破壞,這使得對恩陽古村物質遺產以及文化遺產的保護面臨重重困難。萬幸當前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都在助力保護恩陽傳統(tǒng)村落以及傳統(tǒng)民俗工藝,多所高校及科研單位也在致力于恩洋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并且已經起到一定成效,但需要清醒的是對于恩洋村傳統(tǒng)建筑,傳統(tǒng)文化,以及周邊自然山水的保護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