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
摘要:將生物科學史融入高中生物教學之中,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認知與理解生物學的根本內容?;诮逃母锏牟粩嗌钊?,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教學重心開始轉移,在新的教學理念下,主要側重于生物科學史的發(fā)展與研究,將其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本文主要研究怎樣將生物科學史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以及其帶來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生物科學史;教育價值;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109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階段的教學重點都逐漸偏向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能夠通過學習得到有效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與科學素養(yǎng)。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而生物科學史則是生物的演變過程,其中涉及到許多發(fā)展規(guī)律與科學問題。因此,生物科學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詳細表述其在生物教學中的教育價值。
一、提升學生對于生物學的興趣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主體,所表述的內容多是從主觀角度產生的,在課堂中過分注重知識點的講解,使得學生無法理解教學內容的真正含義,導致生物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無法有效發(fā)揮。教師單方面的講解不僅枯燥無味,同時也沒有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提高,從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而將生物科學史融入課堂教學中,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順應新課程的改革方針,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生物科學史中趣味性較強的部分作為課堂的導入點,引出接下來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從而調動起學生對于生物學的興趣,使得教學課堂能夠有序開展。
例如,在《分子與細胞》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把著名魔鏡技師、英國科學家虎克制造顯微鏡的過程及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內容整理成故事導入新課,使得學生能夠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物課堂中去。
二、提升學生對于生物概念的理解
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其教學過程中涉及到許多定義與概念,其不僅是構成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生物表達的一種形式。生物科學史就是研究人員對生物學的認知過程,對其進行了反復的實驗與計算,得到最終的生物學概念。其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流程,可以使得生物學中的概念更富有遞進性,能夠將各個階段的知識點進行有效融合。教師可以通過生物科學史這一特征,將其帶入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去,帶領學生構建完整的生物學體系,使得學生能夠通過生物科學史對教學內容進行自我總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總結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高中生物教學課堂。
例如,在《分子與細胞》這節(jié)課中,其中一部分是講述“光合作用”的內容,教師可以把有關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的科學史貫穿于整個課堂中。如講解1771年,科學家普利斯特利通過實驗證實“植物可以更新變濁的空氣”等內容,通過這部分生物學史的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主題上來,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真正含義。課堂結束前,再由教師進行課堂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還能夠進一步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難點。
三、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我國生物教學主要突出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方向也逐漸發(fā)生了偏移,將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作為首要發(fā)展目標。《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生物《新課程標準》的重要任務。”生物這門學科的基本價值不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通過生物科學史中的經典案例,研究生物學理論的基本構成,其中也包括統(tǒng)一部分內容不同階段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與研究思維。通過將生物科學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利用與生物科學史有關的問題或者故事作為課堂導入,引起學生對于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思考。
例如,在《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將“促胰液素的發(fā)展史”作為教學內容的中心。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提出思考問題“研究人員在實踐過程中應用了那些生物學原理?怎樣進行有效試驗的?”學生可以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學習,有針對性的進行總結。通過對生物科學史的合理應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還有《分子與細胞》中的“生物膜”模塊,在這一部分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授課前讓學生自主閱讀書本中的內容,調動起學生對于“生物膜”這節(jié)課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自主思考,了解研究人員在生物科學史上的偉大貢獻,將其堅持不懈的精神作為榜樣,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生物科學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將生物科學史融入到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力,推動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佐建.論證式教學視角下高中生物科學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2]王娜.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學史內容的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3]魏楊.高中生物《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科學史課程資源分析與開發(fā)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7.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第一中學7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