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云南民族關系親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績突出,這是云南最可寶貴的財富,希望云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民族云南”已然成為了云南最具有辨識意義的形象符號??倳浀膰谕姓蔀樵颇系膶嶋H行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做好民族新聞宣傳工作,也就具有了更深遠的意義。
作為云南的媒體記者,在采訪時經常問到省外甚至國外的朋友這樣的問題:“請問您對云南的印象是什么?”最常聽到的回答是,云南有很多少數民族,風光很美麗,風情很濃郁,人很熱情,服裝很漂亮,歌舞很熱烈。如何打好“民族云南”這張牌?新時代對民族新聞宣傳工作和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唯有與時俱進,緊扣時代脈搏,緊隨新時代先進典型的腳步,才能真正符合新時代的時代要求。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高度,部署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族工作戰(zhàn)略,提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方略?!拌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一次寫入黨代會工作報告,寫入新修訂的《黨章》,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史使命,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
“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是我省在民族工作實踐中得出并一直堅持的寶貴經驗。在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建設的過程中,各民族地區(qū)示范典型不斷涌現,示范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正逐步形成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建設的新格局。也因此帶來了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的加速發(fā)展。做好思想意識形態(tài)工作最前沿的新聞宣傳報道,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發(fā)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局觀念,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為民族和諧宗教和順提供強大的思想引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成為新時代對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賦予的核心要求,這是做好民族新聞宣傳工作的首要使命。
民族新聞宣傳工作是民族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又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陣地,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應當從民族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定位,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履行好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應該從這“三心”入手。
首先是對黨的忠誠之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更多,民族新聞宣傳工作面臨的任務更重,對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要求更高。為此,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應當保持清醒頭腦、堅定立場,將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作為首要使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認真把握民族工作“五個并存”的階段性特征。
其次是對少數民族群眾的熱愛之心。這種感情,來源于黨的群眾觀點。民族新聞宣傳工作,定位于民族,來源于民族,影響于民族,各少數民族地區(qū)和少數民族群眾就是民族新聞之源,民族宣傳之本。新聞工作者需要積極研究和熟悉民族問題,把握各民族的特點和規(guī)律,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在感情上達成理解和溝通。對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少數民族群眾,我們更應該抱有真摯的感情。
再者是對工作的激情之心。對于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而言,講好民族故事、宣傳好黨的民族政策,向世界展現中國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是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民族新聞宣傳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嚴謹的工作,往往沒有波瀾壯闊的跌宕起伏,往往沒有鮮花掌聲的簇擁,只能是在默默地堅持中履行著凝聚各族人民民心的職責使命。這需要的是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如果缺乏對民族新聞宣傳事業(yè)的激情,將無法面對民族新聞宣傳事業(yè)的初心。
新時代的民族新聞宣傳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加強專業(yè)訓練,創(chuàng)新話語方式和傳播手段,增強新聞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民族新聞宣傳工作應該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在重視傳統(tǒng)傳播手段的同時,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報道手段開展民族新聞報道,努力拓展民族新聞報道陣地。不斷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