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麗
摘 要:語文教學應講求“空白”處理藝術(shù)?!翱瞻住碧幚淼卯?,既是教師智慧的體現(xiàn),又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課前教學設(shè)計要留“空白”,學情研究要留“空白”,時間安排要留“空白”;課堂講授中要留“空白”,重點把握、難點突破要留“空白”,培養(yǎng)學生能力要留“空白”;課后要善于補“空白”,可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補“空白”。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空白處理;教學策略
“空白”是中國畫形式美中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它是一幅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鞍诪樘?,墨為實,虛實相生。是計劃之白,策略之白。”“踏花歸來馬蹄香”“蛙聲十里出山泉”,都是善于處理“空白”的佳作。語文教學也應講求“空白”處理藝術(shù)。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善于留“空白”,課后要善于補“空白”。對“空白”處理得當,既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xiàn),也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
一、課前教學設(shè)計要留“空白”
(一)學情研究要留“空白”
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不但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學生的學情。研究“學生的學情”,即是研究學生的能力差異情況及對所學的內(nèi)容掌握的難易程度等?!傲艨瞻住本褪钦f,除了寫在備課本上的教學方案外,心中還要預設(shè)多種方案,以留有回旋余地。如見到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吃飽”了,應啟發(fā)其往深處思考或加大練習的難度;見到后進生“吃不消”,應助其“消化”。例如,筆者在教授學生課堂上進行“仿寫句子”的訓練。如仿照例句——“老師說:書聲瑯瑯、專注凝神的課堂就是美,一種渴求知識的美?!睂懸痪湓?。能力強的學生完成得快,就安排他們運用“枯枝、大地、鮮花、柔弱、堅強”等詞語進行“寫一段話”的訓練;個別接受能力慢的學生連仿句也完成不了,就要降低難度,把句子要仿的詞語幫其寫出來,讓他們進行填空。如前面的仿句,筆者就給學生提示為:“農(nóng)民說: ? ? ?、 ? ? ?就是美,一種豐收喜悅的美?!睂W生就覺得容易了,會填上“莊稼成熟、果實累累”等詞語。這些都離不開教師課前的預備方案的設(shè)計?!皩W情研究”留有“空白”,課就能上得有張有弛、不急不躁,不會出現(xiàn)手忙腳亂的狼狽相或機械講授的弊端,既可“閑庭信步”,又可“春風得意馬蹄疾”。
(二)時間安排要留“空白”
設(shè)計教學時有些教師對時間的安排喜歡完善、周詳,并具體到每一分鐘。比如設(shè)計朗讀需要三分鐘,課堂上學生讀得興致正起時,卻被教師要求“停下來”,因為預定時間已到,拖延了時間下一步就無法完成。其實,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時,對時間的安排不妨多留些“空白”。時間的安排應是約數(shù)而不是確數(shù)。某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用多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略處理或留到下一課時完成;某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用少了,應補上“預備環(huán)節(jié)”。當然,時間安排的“空白”處理藝術(shù)應在有目的的原則下進行,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而不是“教到哪就算哪”的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課堂上要讓學生“‘讀就讀出味道,‘悟就悟到精髓,‘思就思個透徹,‘講就講個盡興”。如果每上一節(jié)課都是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完美”得無可挑剔,筆者認為此種“完美”并不可取,因為這樣做一切都在教師的掌握控制之中,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未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二、課堂講授中留“空白”
(一)重點把握、難點突破留“空白”
課堂上學生對重點內(nèi)容的把握、難點突破的難易程度,取決于教師的講授、啟發(fā)是否適時、適度。講授時教師出示學習重點后,可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比如,筆者教授王維的《山居秋暝》,其中一個重點是賞析千古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含義。筆者這樣啟發(fā)學生:“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和畫家王維,詩,你已經(jīng)作出來了,就這兩句詩,你打算把它畫成一幅怎樣的畫呢?請把你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睂W生經(jīng)過一番靜思冥想,思維變得異?;钴S,如江河奔流、旋風過境般豁然開朗,紛紛舉手要求發(fā)言。
“文人寫文,講究含蓄,‘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fā),目的是讓讀者從有盡文字中體會無盡之意?!币I(lǐng)略那些“無盡之意”“弦外之音”,我們就應當留“空白”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而這些“無盡之意”又往往是文章之難點。比如教授人教版必修3的《紅樓夢》選段《林黛玉進賈府》中對“林黛玉形象及性格”的理解,教師應多留些“空白”,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wǎng)查找資料,去分析、研究和比較,對資料進行整合再得出結(jié)論。
當然,教師也可直接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告訴學生,但對學生而言,被動接受,“茶”再香也會變得索然寡味,自我品嘗,才會有齒頰留香的感覺。禪宗主張“廣見熟參”(即是博聞廣識、深入思考),宋朝的嚴羽也有“妙悟說”,課堂上我們也應讓學生“熟參”“妙悟”。只有把“空白”留給學生,徹悟的種子才會萌生,智慧的火花才會點燃。
(二)培養(yǎng)學生能力要留“空白”
葉圣陶先生曾有一段精辟的論述:“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币虼?,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
如何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并不是靠教師滿堂言,而應在課堂上多留“空白”給學生,讓學生自我歷練、自我揣摩、自我探求、自我習得,那么學生的觀察、記憶、思考、聯(lián)想、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提高。比如教授人教版必修1司馬遷的《鴻門宴》,就可以利用課后的練習第四題“許多讀者認為項羽是因為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這個看法嗎?”,讓學生據(jù)此寫一篇評論。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課堂上的“留空白”,除了給時間讓學生靜思冥想、獨立思考外,還可采取多種方式,如互相討論、誦讀涵詠、模擬表演、展開答辯等等,使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三、課后要善于補“空白”
課堂的40分鐘是有限的,而學習是無止境的,以“有限”去開啟“無限”,才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就明確提出:“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意識,積極利用信息技術(shù)以及身邊的各種資源和機會,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積累言語經(jīng)驗,把握語文運用的規(guī)律,學會語文運用方法,有效地提高語文能力,并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方法、習慣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fā)展?!彼?,課后我們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彌補“空白”,補充課堂上沒學到的東西。比如高一學生學習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課后可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散文全集》,并擬一些專題讓學生專門研究。如“朱自清散文的美學特征”“談談朱自清散文語言的樸素美”等,甚至還可以讓學生把閱讀的視野放得更寬些,把朱自清的散文與他同時代的冰心、周作人等作家的散文在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方面做比較。除了讓學生進行專題性學習外,還可讓學生自主選擇恰當?shù)恼n題,制訂研究計劃,運用調(diào)查、訪問、討論、查找資料、網(wǎng)上檢索等多種方式,進行研討,形成成果,并進行交流。學生在課后所做的探究可能會流于表面,但教師不必要求過高,因為探究性學習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鉆研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宋朝馬遠的名畫《寒江獨釣》,畫面上那一大片空白留給了觀者豐富的想象、無盡的遐思。但愿語文教學的“空白”處理藝術(shù)能帶給學生一方自由馳騁的天空,讓他們在廣袤無垠的天際下,領(lǐng)略那策馬揚鞭的快意,并希望智慧的曙光時時能照臨他們,令他們在奔跑中“能力”得到長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祖平.讓語文課遠離“完美”[J].中學語文教學,2001(11).
[2]黃顯玲,劉福祿.課堂講授的“布白”藝術(shù)[J].吉林教育,2013(13).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