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玉
教材分析
壓花藝術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趣味性,能夠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好教材。《壓花藝術》是一門實踐動手能力很強的技能課程,可充分調動學生(包括大學生、中學生和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在大學生、中學生和小學生中都可以推廣壓花藝術,而且很受歡迎。
其實,壓花藝術并非人們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測,不需要具有專業(yè)的技巧,即使是沒有美術基礎的同學也同樣可以作出一幅像模像樣的壓花畫來。
自然界的幾十萬種植物千姿百態(tài)、多彩多姿,給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和無限的空間。因此壓花藝術可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健全完美的個體人格。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影響,該課程可幫助人們創(chuàng)造和美化自己的人文環(huán)境并使人類文明得以繼承、創(chuàng)新和繁衍。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有一定創(chuàng)作能力,能大體抓住壓花素材特征,對于壓花素材的造型有基本的理解并有基礎的獨立解讀能力,能夠基本掌握制作壓花畫的技巧。對于剛升到新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面對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心理壓力會很大,通過壓花(押花)藝術的學習,可以減少學生心理壓力,提高幸福指數。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聯系實際,提高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過程方法目標:在活動的過程中開闊眼界、拓展思路、關注現實、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能力;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體驗創(chuàng)造的艱苦和成功的歡樂。
情感目標:通過壓花藝術實踐課的實施,可以把學生作為主體的自覺能動性發(fā)揮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保護自然的實踐中,實現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tǒng)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壓花作品的欣賞和分析,感受并體驗壓花畫制作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利用壓花素材特征創(chuàng)作出壓花新形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前置學習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通過播放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十八羅漢圖》這一繪于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年)的菩提葉子畫,引出中國壓花的歷史與發(fā)展狀況,點明中國早期的壓花歷史已被埋沒,被世人淡忘,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壓花畫強烈的求知欲、對民間傳統(tǒng)技藝的保護欲及對本土文化遺產的捍衛(wèi)欲。雖然學生通過壓花卡片的制作與學習對壓花藝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壓花畫的制作具體步驟不甚了解,對壓花畫制作技法掌握不夠熟練,對壓花畫在畫面布局上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壓花畫的內涵缺少深層次的文化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新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和具體化。與此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詩詞文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播放《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開幕影片,展示具有詩詞韻味的壓花作品,引導學生用詩詞來描述一下觀圖的感受。
預設答案:誤入藕花深處、輕舟已過萬重山、小橋流水人家……
師:詩詞是傳承古今的歌唱;詩詞是感動天地的情懷;詩詞是勇擔使命的理想;詩詞是創(chuàng)造未來的力量。我們如何利用詩詞的力量為壓花畫添磚加瓦,這就是本節(jié)課的主題:《與詩詞有個約會——壓花(押花)畫制作》
設計意圖:利用詩詞大會動態(tài)視頻,暢游中國詩詞海洋,感受詩詞之美,引導學生利用詩詞的力量為壓花畫注入詩詞意境。
(二)師生探討,創(chuàng)新表現
1、觀看陳國菊壓花畫《雙鶴》,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理解壓花畫是什么。
預設答案:將干燥花材按花的色彩、形態(tài)、質感、韻律等特點適宜搭配,可構成一幅幅生動活潑的壓花藝術畫。
2、出示《夏日荷花》、《人間美景》、《黛玉葬花》壓花畫,通過對比觀察,辨別其構圖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不同構圖形式的壓花畫,感知壓花畫的三大類型的構圖形式:寫生壓花(分寫實風格和寫意風格)、組合壓花和抽象壓花。
3、通過“我?guī)湍闩排抨牎?,了解壓花畫的制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打亂壓花畫制作步驟(采集鮮花—壓制花材—構圖—選取花材—粘貼花材—裝裱保存),讓學生重新整合,了解壓花畫制作步驟,探究注意事項。
4、教師總結:壓花畫作品在真實再現客觀物象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表現作者對客觀物象的理解和主觀感受,表達人的內心感受。在制作過程中須忽略花材的自然屬性,將花材看作點、線、面的素材,通過粘貼組合用以表現作者的情緒感受,是主觀性極強的創(chuàng)作形式。
(三)師法名家,歸納方法
1、出示陳國菊《牛郎織女1》壓花作品,了解國畫式風格的壓花畫作品并歸納其特點。
師:國菊老師這幅作品的構圖有什么特點為?仔細觀察作品中的花材,作者是如何表現事物的?
學生歸納構圖風格和基本表現方法:國畫風格;玉米皮拼接法表現茅草屋,利用花瓣的色彩表現人物的衣服,利用蕨葉等植物原形態(tài)表現草叢和植物,利用樹皮的質感表現石塊,利用苧麻葉背面的質感表現石板……
師:比較分析《牡丹》、《紅梅報春》作品中事物的表現手法。
學生歸納植物基本表現手法:寫實法、寫意法。
師:對比欣賞陳國菊老師《風中的故事》、《葬花》兩幅作品,比較不同的人物表現方式。
學生歸納人物的表現方式:組合式、抽象式
師:帶領學生觀看國畫風格壓花作品及制作微視頻。
2、自主選擇《寧靜天空》、《月夜重逢》壓花畫示范講解微視頻,體驗不同表現方式產生的不同效果。
3、教師示范,借助數字板,展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圖層。學生嘗試運用國畫式的構圖方式,制作一幅具有詩詞意味的壓花畫,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微課的直觀演示,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可反復觀看微課示范,方便學生觀察理解壓花畫制作形式和方法。
(四)文創(chuàng)招募,學生實踐
1、創(chuàng)設情景,小組合作實踐,開展“與詩詞有個約會”文創(chuàng)招募,提出招募作品要求。
2、解答學生疑問,問題歸類整理。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將國畫式的風格、東方式插花、詩詞的力量融合入壓花藝術作品的設計,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我國壓花藝術在國際壓花界創(chuàng)造輝煌埋下種子。
(五)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1、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分析,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會欣賞作品。
2、將創(chuàng)作好的作品拍照上傳,學生通過網絡投票點贊的方式為心中最好的作品點贊。
3、教師總結:國畫風格壓花,我們一直在路上。壓花藝術一直是頗為流行的美之技藝,應用遍及時尚、建筑、設計和生活美學領域。充滿年輕感的時髦壓花,其實擁有悠久的歷史。壓花藝術帶給人們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和美的享受。那些優(yōu)雅的卡片、可愛的飾物、透明的花草——在享受押花藝術帶給我們生活新情趣的同時使您在喧鬧、浮躁的都市生活中倍感輕松和溫馨。
(六)拓展延伸,走向國際
1、提供國菊壓花、中國花卉圖片網、國際壓花協會、世界壓花協會鏈接,附自主學習清單。
設計意圖:通過提供學習資源和清單,打開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自主探究,將美術課堂與社團、工作坊、研學活動相結合, 體驗生活中的壓花藝術,中國特色的壓花藝術,讓我國的壓花藝術作品走進千家萬戶,走向國際成為可能。
教學后記:
“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huán)節(jié)?!苯虒W設計,必須是“腳踏實地”的,也就是“仰望星空”的。判斷教育的成敗,永遠都不是其所處的位置,而是它前進的方向,這便是筆者的教學設計理念。
今天,我們的教育目的不是讓學生沒有問題地離開,而是帶著“不滿”和“困惑”遠行,利用微課視頻反復觀看,打破課堂時空結界,現代技術的運用恰到好處地拓展課堂深度,平板移動教學自主整合海量資源,延展課堂廣度,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
民間技藝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作為一名當代美術教育工作者,將傳統(tǒng)與現代有機整合,關注全體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中國特色的壓花畫,營造壓花藝術深厚學習興趣,貢獻美的傳播力量,責無旁貸。
(福建莆田第十二中學 福建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