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直以來,閱讀教學在我國語文教學中都占據(jù)著很重要的位置。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生本互動,將對話式教學作為開展教學的主要方式,努力構(gòu)建“三方一體”的局面。對話式教學自提出以來就廣受師生喜愛,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對話式教學的作用并沒有被完全發(fā)揮出來。文章從當前對話式教學存在的問題著手,并對進一步加強對話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能夠大大提高對話式教學的成效。
關(guān)鍵詞: 對話式教學;高中語文閱讀;應用探究
一、 引言
就目前來講,閱讀教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教學方式單一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閱讀教學并沒有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國家提出要將“閱讀教學”和“對話式教學”兩者結(jié)合起來,構(gòu)建一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對話式教學,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平等的交談展開教學。新課改提出將對話引入語文課堂,就意味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二、 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與書本之間的對話已經(jīng)開展了多年,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追根究底,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1. 我國著名學者胡廣君提出高中生的閱讀起點并非是零的觀點,也就是說,高中生并非沒有閱讀興趣、沒有閱讀能力、沒有閱讀積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起點非零”那是必然的,但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忽略這一點,過度干涉,使得學生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機會。我們以《祝?!窞榉疵姘咐?/p>
老師:讀完全文,同學們覺得祥林嫂為什么會死?
學生:即使在捐完“門檻”后,四嬸依舊不讓祥林嫂動用祭祀品,不斷對她說“祥林嫂,你放著罷”,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第二天她便精神不濟,眼睛凹陷。
老師:對,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祥林嫂的死原因有很多,包括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統(tǒng)治階層在政治上壓迫、精神上毒害以及經(jīng)濟上剝削;以“三綱五?!睘榇淼姆饨ㄖ贫?以柳媽為代表的大眾的愚昧無知等。
老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簡單的提問之后就會單方面對文本進行解讀,將文本與學生隔絕了開來,不注重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忽略了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2. 文本與學生理解水平不相匹配,學生自主體驗的效果不大。學生受家庭環(huán)境、個人特征以及知識層次等影響,對待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不一樣。對于同一文本學生的接納度是不同的,對于比較晦澀難懂文本,一些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是無法完全掌握的;對于淺顯易懂的文本,部分理解水平較高的學生就無法據(jù)此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這兩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是不利的。閱讀文本與學生理解水平不一致,閱讀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二)目前,我國通過師生對話開展閱讀教學的體系還是不完整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 老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不對等,這對學生的閱讀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由于老師理解能力強,文化水平高,所以師生在進行交流溝通時,老師會以自己的水平為基準,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則沒有引起過多重視,很多時候都是一句帶過,將重心放在自己以為的重難點上,讓學生被動去探究,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夠幫助學生解開疑慮,還大大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扼殺他們的想象力。還有一種對立面,即老師過度注重師生交流,在此過程中沒有正確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任由他們表達想法,使課堂偏離了原來的軌道。
2. 老師沒有明確師生對話的含義,很多對話只流于表面。部分老師以為師生對話就是簡單的回答“對與不對”“是與不是”,仍然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灌輸式教育”的局面。這種方式只利于快速得出答案,而沒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思考,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不利的。
(三)相較于以上兩種對話方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經(jīng)常被忽略,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問題。
1. 部分老師很少參與甚至完全不參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之間隨意對話,很可能會偏離課堂軌道,老師也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的交流結(jié)果一概不知,從而影響了教學進度、降低了教學效率。
2. 學生進行對話的體系不合理,學生多進行無效交流。生生交流多以小組合作探究展開,一般情況下,小組是根據(jù)學生的成績、能力等均勻組建的。學生在進行文本解讀時,由于理解水平不同,其側(cè)重點也不同,這就大大增加了文本解讀的時間。這樣的組建方式使得學生之間的談話幾乎無效,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不高。
三、 加強對話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生本對話,建立自讀體系
生本對話注重學生與文本的交流溝通,是學生與作者思想感情的碰撞,是傾訴者和聆聽者的親密接觸。
在高中語文閱讀對話式教學中,生本對話是最基礎(chǔ)也是最核心的一種對話形式,在此過程中要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靈活化。在閱讀文本時,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為輔,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教學方式,將文本完全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他們創(chuàng)建更多與文本接觸的機會。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此過程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系,通過閱讀,感受世界與生命的美好。
1. 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主閱讀,為學生鋪設對話通道
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確保學生與文本充分接觸,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見識、知識水平去理解和探討文本。與此同時,老師給學生留有充分與文本接觸的時間并不意味著老師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適時引導,避免其思想偏離課堂軌道,促使他們與作者達成思想共鳴。
2. 注重文本內(nèi)容多元化和文本深度多重化
老師在選擇文本內(nèi)容時,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深度的閱讀文本,使文本盡可能與學生的理解水平相匹配,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了解作者的思想,從而保證生本對話的效果。比如對于部分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選擇簡單的文本讓其進行賞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部分理解力較強的學生,老師可以安排比較難的文章讓他們進行解讀,并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寫出美文賞析。
(二)開展師生對話,幫助學生開拓個性世界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對話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生生對話和生本對話的媒介。師生對話不僅要求老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更要以指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促使他們發(fā)散思維。師生對話自提出以來就備受廣大師生的關(guān)注,因為師生對話中最重要的就是“平等”。
2017年,我國頒布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該政策提出老師要憑借自身經(jīng)驗,平等地參與到與學生的談話當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就意味著老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利于其思考、表達的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感受學生的精神世界。
1. 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搭建高效的師生交流平臺。語文老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明確自身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注意傾聽,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從而使對話質(zhì)量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老師還可以對對話形式進行擴充,將自身對文本的理解總結(jié)成文章,與學生交換批注,在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后,再次進行交流溝通,以螺旋式對話使談話逐漸步入更深層次。另外,老師在與學生對話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拒絕敷衍回答,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呈給你黃土下紫色的靈魂”一句為例,老師可以如此引導:
學生:為什么說靈魂是紫色的呢?
老師:在你眼里,你覺得靈魂應該是什么顏色?
學生:我覺得靈魂應該是白色的,純粹干凈。
老師:你覺得白色代表著純粹干凈,那你覺得紫色代表著什么?
學生:紫色會給人一種神秘、高貴的感覺。
老師:你說得很對,紫色象征著神圣、高雅,那么你現(xiàn)在把它與大堰河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分析一下作者的情感。
學生:按照我的理解,大堰河身份雖卑賤,但她善良慈祥,她的靈魂想必也是很高貴的。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話不是打斷學生講話,要求學生按照老的思路走,對話也不是機械的一問一答,而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幫助他們理解文本內(nèi)容。老師要明白對話的真實意義,在與學生對話之前,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仔細研讀,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揣摩學生的思想,引導他們提出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形成一種和諧輕松的對話環(huán)境。
(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
生生對話,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之間進行平等、開放的談話。新課改指出,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辯論,有邏輯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平等討論,有風度地進行辯駁。這種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認同感,提高對話的嚴謹性和真實性,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是極為有利的。
1. 學生在進行交流溝通時,老師要適時地參與至其中,及時接收學生的反饋,進行有效協(xié)調(diào),幫助所有學生走進文本,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解讀,接納對方的觀點,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老師要及時進行指導,避免學生鉆進牛角尖。
2. 老師在分組時一定要確保其合理性,尊重學生的想法。為了提升閱讀效果,深度剖析文本,老師可以讓想法一致、方向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這樣的分組方式有利于他們勇敢表達自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還是以“祥林嫂之死”為例,讓持有“周圍人麻木不仁”“迷信而死”“窮死”等不同觀點的學生分別組成一個小組,從而展開激烈的辯論。
四、 結(jié)語
總而言之,這三種對話形式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將這三種形式結(jié)合起來,加強實踐,才能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高效、多元的閱讀環(huán)境,提升閱讀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戴怡珺,龔孟偉.新課標下 高中語文閱讀對話式教學形式探析[J].漢字文化,2019(4):105-106+163.
[2]金丹妮,龔孟偉.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漢字文化,2019(4):111-112.
[3]趙倩蕾.基于對話模式下的高中閱讀教學研究[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2):120-121.
[4]朱友朋.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的策略[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11):123-124.
作者簡介:
周維,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qū)湟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