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主題班會《暢游蘇州》為例,從地域文化豐富主題班會教學資源、地域文化推進主題班會課堂體驗、地域文化開放主題班會教學時空三個層面,論證地域文化在小學主題班會創(chuàng)設中的作用及其實現路徑。
關鍵詞:地域文化;主題班會;蘇州
前不久,觀摩了蘇州市周曉虹班主任名師工作室成員的一節(jié)精彩示范課《暢游蘇州》,這是一節(jié)凸顯蘇州地域文化的主題班會課。整堂課由一位蘇州小導游帶領一位外國小朋友游覽蘇州串起,從風景優(yōu)美、食品鮮美、工藝豐美三個層面著手,帶領現場師生暢游蘇州。整堂班會課環(huán)節(jié)設計豐富、新穎,課堂氣氛熱情高漲。觀摩完這節(jié)示范課后我不禁感慨,一節(jié)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題班會竟會這么的有趣,并開始思考地域文化助力小學主題班會課的成功之處。
一、地域文化在小學主題班會創(chuàng)設中的作用
1.地域文化豐富主題班會教學資源
蘇州,故稱吳、吳國、吳地,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建城歷史超過2500年。在古代,蘇州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造就了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名人。在當代,蘇州是一篇華麗的樂章,積極傳承了吳文化深厚的底蘊,創(chuàng)造了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富于時代特征的蘇州精神。
在小學主題班會的創(chuàng)設中,我們可以利用地域文化這座歷史寶庫,結合當地實際和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認知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的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在《暢游蘇州》主題班會課中,小導游以一曲《蘇州美》開場,介紹蘇州自古以來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驕傲地告訴同學們,在剛公布的全球最宜居住的城市中,蘇州是中國城市中的第一名!接著,小導游按照自己設計的導游詞和路線,用普通話、蘇州話和英語向大家繪聲繪色地介紹蘇州的名勝古跡,一起暢游蘇州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金雞湖和東方之門。不僅領略了蘇州的古典園林美,還感受了現代化蘇州的摩登時尚美。
2.地域文化推進主題班會課堂體驗
課堂體驗是一種學習方式,針對小學生喜歡參與各項活動,喜歡走出校園的性格特征,在主題班會課中我們創(chuàng)設“聽、看、學、做、悟、創(chuàng)”全過程體驗的學習模式。這種參與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文化體驗中深刻感悟到吳文化的魅力,真正實現讓吳文化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
在《暢游蘇州》主題班會課中,有兩個課堂體驗環(huán)節(jié)我印象特別深刻,一是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游覽獅子林中的“假山王國”。獅子林里面有大大小小五百多頭石獅,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戲打鬧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課堂上要如何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感覺呢?老師通過一段視頻,所有同學站起來,跟著老師,一起走入這個假山迷宮中,有時需要低頭,有時需要彎腰,有時走到死胡同還需折返,最后在一片歡欣雀躍中,師生一起成功走出迷宮,真有種身臨其境之感。
二是在感受蘇州的食品鮮美和工藝豐美環(huán)節(jié),老師現場分享了蘇州特產豆腐干、粽子糖和白玉枇杷。黑乎乎、其貌不揚,咬一口汁水香甜的豆腐干,晶瑩剔透的粽子糖,還有皮薄易剝,味甜爽口的白玉枇杷,讓在場的師生們贊不絕口。除了分享美食,老師還給幾位小朋友圍上了絲綢制的圍巾,摸一摸,感受它的絲滑,圍一圍,感受它的保暖。再來輕輕搖一搖檀香木制成的檀香扇,聞一聞它淡淡的香味,令人觀之的傳統(tǒng)技藝美就在這些親身體驗中烙印在了學生的心田。
3.地域文化開放主題班會教學時空
一場暢游蘇州的旅行,不僅串聯了一堂主題班會,還串出了一系列活動。不僅溝通了古今,還融合了課堂內外,打造了多維的教學時空,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大課堂?!稌秤翁K州》這節(jié)主題班會課,讓在場的師生不僅欣賞到了蘇州的古典美,也感受了它的現代美。游覽了令人心醉的蘇州園林,品嘗了各色蘇州美食,還領略了蘇州傳統(tǒng)技藝的高超,是一場引人入勝的主題班會,更是一場美輪美奐的感官盛宴。做到了將地域文化巧妙注入小學主題班會的創(chuàng)設中,讓優(yōu)秀的本土文化資源滋潤學生的心田,激發(fā)了學生愛家鄉(xiāng)、愛蘇州的熱情。
二、地域文化在小學主題班會創(chuàng)設中的實現路徑
《暢游蘇州》這堂主題班會活動目標明確具體,教學資源開發(fā)到位,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地域文化在小學主題班會創(chuàng)設中的實現路徑上,如何處理得更加豐富和多元,我還有以下思考:
其一,轉變觀念。地域文化在小學主題班會創(chuàng)設中的作用不是自發(fā)產生的,要使地域文化能在小學主題班會課中真正凸顯,關鍵是使文化傳承轉變?yōu)槲幕杂X?,F階段,文化助力小學主題班會課創(chuàng)設的工作成效顯然不夠大,這與我們認識有待加強有著必然的聯系。
其二,立足課堂。我們應創(chuàng)新并選擇適宜的形式,不斷構建課堂體驗平臺,推進課堂改革,實現教學實效的最大化。比如可以通過課題實踐、調研實踐、競賽實踐等活動,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內心播下吳文化的種子,最終內化成學生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
其三,加強合作。在實踐教學中我們需著眼于發(fā)揮當地各機構、單位的作用,加強學校、政府、機構、專家、教師、學生的良性互動。積極處理好主題班會課與當地政府、社會組織、兄弟院校、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之間的關系。遵循互利共贏原則,不斷開展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素質,傳承祖國文明。
參考文獻:
[1]解華,史瑞峰.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16,132(4):32-34.
[2]林嬌賢.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主題班會中的開展研究[J].科學咨詢,2019(20):112.
作者簡介:張曉青,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小學校語文一級教師,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