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霞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清晰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過程是可視化的展示與講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有有效的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后要提供有效反饋,根據(jù)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提問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可巧借隨文習作練筆,讓學生在習作的思考與練習中有效提升習作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智慧,革新教學模式和思路,堅持因材施教,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藝術
一、出彩語文課堂教學從設計提問開始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要以學生認識為基礎,針對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現(xiàn)實學情,在思維關鍵點上設計問題。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提問要有計劃性
教師要依據(jù)教材中課時學習目標,從已知到未知、從特殊到一般,有步驟、有計劃地設計課堂上所要提出的問題,合理安排通盤打算,有效推進課堂教學。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提問要有針對性
問題要針對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困惑和易出錯處提問。問題設計要難易適中,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問題答案。針對難度較大問題,教師要分步化難為易,巧用分步提問降低問題梯度。若問題設計太難易使學生無所適從,破壞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效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是好課堂的主要任務,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設計促進學生思維,通過表達展現(xiàn)學生思維過程和顯露問題。同時問題設計必須要與課型相符合,有的放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新授課問題設計一般以順序性提問為主,在解決問題時,可采取教師自問自答、師生共同討論或由學生回答。課堂通過講、議、練有機結合引起學生思維活動,落實預設學習目標。小學語文習題課問題設計要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解決問題融會貫通知識,深刻理解知識意義及相互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效培養(yǎng)學生信息處理問題能力。
小學語文復習課問題設計不應是課本知識的簡單重復,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找出知識間的聯(lián)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和有準備,信口開河的提問讓課堂教學離題千里,容易降低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要面向核心知識,難度適當,且有較大拓展空間。借助問題設計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課堂教學中要訓練學生情景適應能力,因此設計提問要嘗試“舊題翻新、一題多變、多題一解”。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問題設計要分層,滿足不同程度學生思維發(fā)展實際。適時根據(jù)教學過程信息反饋,調整、控制問題難度。適時給予學困生必要的輔助和提示,增強他們問題思考自信心。
二、有效訓練隨文習作出彩語文課堂教學
培養(yǎng)學生習作能力需要大量讀寫實踐。依托教科書中的名家經(jīng)典,學習借鑒選材、立意和構段等。
1.要精選經(jīng)典文本,讓學生細品感悟
小學語文教材篇篇經(jīng)典,寫作風格突出。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閱讀與習作,有效培養(yǎng)學生習作意識,引導學生從“寫”的角度解讀文本,透過文字參透內涵意蘊。以學生閱讀為立足點,引導學生品味經(jīng)典,夯實創(chuàng)新寫作的基礎。
教師要挖掘文本經(jīng)典,針對性引導學生品析和訓練,有效形成“讀寫一體”。教師要活用針對性的片段隨文練筆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進行針對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習作能力。教師要會增刪補改課文范例,帶領學生另類解讀和創(chuàng)意模仿,切實創(chuàng)意學生日常習作。教師要學會巧用分享和開放性對話,引導學生學習謀篇布局,教會學生搭建習作框架,有效達成閱讀和習作融合。結合學生習作能力訓練點,教師緊扣學生學段特點增加特色訓練,訓練學生習作技巧,延伸學生生活經(jīng)驗,挖掘教材中的習作因素,發(fā)揮教材最大化文本功能。
2.要巧妙搭建橋梁,讓學生勤練樂寫
學生習作要善于模仿,在熟練中反復實踐。在學生品悟文本妙處后,教師要及時練習鞏固,要巧妙搭建起學生認識與實踐的橋梁,靈活抓住機會和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樂寫勤練,有效提高習作水平。
學生習作難點是“寫什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習作線索,發(fā)揮教師示范引領,適時撰寫“下水文”,妙用自己的選材為學生習作指路。教師的“下水文”是課例的靈動再現(xiàn),是培養(yǎng)學生素材意識的絕佳途徑,教會學生在習作中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等。
隨文練筆片段有長有短,可采用“生生”合作寫作方式,引導學生在各種習作中明白篇章構成。學生完成合作習作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相互修改,讓習作精練細膩。教師巧用獨具匠心的學生“合作習作”模式,讓學生明晰如何為習作搭框架、列提綱,懂得了習作細節(jié)表達,提升了學生綜合習作表達能力。
三、課堂結尾“畫龍點睛”出彩課堂教學
課堂結尾“畫龍點睛”是語文課堂教學大放異彩的亮點,師生互動過程生成連連,教學設計巧妙精致,教學過程行云流水。語文課堂教學接近尾聲,巧用課堂教學中傳說的“垃圾時間”,讓教學意境無窮。
1.語文課堂教學結尾在演中升華
語文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結課環(huán)節(jié),巧妙把課堂教學演變成“課本劇”的“現(xiàn)場直播”,老師把講臺和“話筒”都讓給學生,讓學生把文本故事情境搬到講臺上。在“情境模擬”結課環(huán)節(jié)中,升華課堂教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全方位、多角度尋覓語文教學的樂趣,用演中升華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動力。
2.語文課堂教學結尾在問中啟智
結合現(xiàn)實教學內容,教師在結課環(huán)節(jié)可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暢所欲言;用提問開啟學生領悟和思考的導火索,啟迪學生語文學習;在結課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深層次思考,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3.語文課堂教學結尾在賞中回味
課堂結尾結合教學需要,巧用媒體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示加深學生文本整體感知。結課環(huán)節(jié)輔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欣賞中領會課文表達主旨,給學生帶來“視聽盛宴”,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4.語文課堂教學結尾在續(xù)中追尋
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續(xù)寫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成功的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帶著憧憬、帶著疑惑、帶著強烈課外閱讀的興趣走出教室。用這樣的方式結課,一節(jié)課的結束就是學生探求新知的開始,凸顯“課盡興未止,課終意更切,課末情更濃”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四、運用思維導圖煥發(fā)課堂生命力
思維導圖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找到知識關聯(lián)點,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1.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能力
語文教材知識點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學生學習往往會感覺枯燥乏味。思維導圖通過圖形和線條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將枯燥的文字轉化成圖像和顏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動手畫、動口說、動腦想,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圍繞主題結合教學內容發(fā)散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理清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過程。依托思維導圖搭建師生、生生交流平臺,學生在互動中完善知識體系,提高了學習能力。
2.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利用思維導圖將新舊知識串聯(lián),用圖像形式展示知識,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1)語文新授課的應用思維導圖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達到對教材內容整體感知。學生在預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把握新課知識點,了解教學重點,明確學習目標。教師用思維導圖做板書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黑板上將主要內容之間用線條連接起來,讓重點變得更清晰。學生通過記錄核心內容完善思維導圖,歸納課堂重點。結合課堂筆記,整理分散的知識點,形成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把握程度,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抽查來檢驗他們對課堂知識的吸收程度以及課堂學習效率的高低。
(2)復習課中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鞏固記憶
復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回憶知識點,完善課堂筆記,完成關鍵詞間的聯(lián)系。因此,繪制和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復習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達到高效復習的效果。
習題復習以演練和講解習題為主來復習和鞏固知識。學生以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運用思維導圖解題幫助學生排除題目干擾,直觀呈現(xiàn)要點與答題思路。
五、巧用教學謀略出彩語文課堂教學
1.課堂教學堅持“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學習目標,督促學生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向教師提問。
2.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索空間
教師需要從學生認知角度出發(fā),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索空間,鼓勵學生探索,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空間時,教師要從學生實際生活角度入手,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學生對生活問題產(chǎn)生疑惑,從而親自去探索解決問題的答案。教師可分組教學引導學生交流和溝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探索過程中的問題。
3.堅持因材施教
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面對問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給予學生欣賞和鼓勵,讓學生在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始終保持活力與動力。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實情制定不同學習目標,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熱情。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確保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智慧,巧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5.寓樂于教,寓興趣于學
語文教師課堂結尾要有趣味性,促使學生興致勃勃、興趣盎然,寓增長知識于娛樂之中,讓課已結,意未盡。教師課堂上要善用濃厚的色彩,含蓄的藝術手段來結束一堂課,使學生感受“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課堂奇效。
6.語文課堂教學中巧設期盼,啟迪未來
在課堂結課時抒發(fā)出自己發(fā)自肺腑的看法,或是充滿激情的呼吁,或是富有哲理的啟迪,皆精練而有力度,寥寥數(shù)語,擲地有聲。教學過程中要引而不發(fā)、強而弗抑。語文教師在結課時要興激勵之舉,廢壓制之為。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發(fā)展他們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
7.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虛實相生、動靜相宜
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虛實關系,使之形成一個小高潮,引發(fā)學生深思,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化和升華。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音樂相伴,真情齊飛。巧妙借助于詩歌或歌曲來作結,往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激情,從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的課堂結課應刪繁就簡、避虛就實,這是通向課堂教學“原生態(tài)”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愛永.精彩的開課方式讓你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出彩:淺談小學語文課的導入[J].時代教育,2018(8).
[2]劉偉.讓每個學生都出彩: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1).
[3]高艷.互動對話讓語文課堂出彩[J].基礎教育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