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濱棱
[摘要]在勞動技術教學中,以設計制作類項目為載體,將勞動與技術的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以項目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在一起,意在把理論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設計制作類項目教學中要重視制作前的“預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發(fā)展學生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引導技術學習價值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勞動技術;設計制作類項目;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0038-03
在初中勞動技術教學中,以設計制作類項目為載體,將勞動與技術的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以項目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在一起,意在把理論知識與技能有機地融合,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引導學生學習技術、理解技術、掌握技術。
設計制作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及其關鍵要素之一,什么是設計制作?2017年9月,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設計制作指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工藝(包括信息技術)進行設計并動手操作,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方案付諸現(xiàn)實,轉(zhuǎn)化為物品或作品的過程,它注重提高學生的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動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手腦并用,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體驗工匠精神等。設計制作的關鍵要素包括:創(chuàng)意設計、選擇活動材料或工具、動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與改進。
初一勞動技術的《園藝》教材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旨在讓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材中的許多章節(ji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設計制作類項目,這些項目面向?qū)W生的生活世界,有利于學生對自然、對社會的了解,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具有非常實用的教育價值。下面談談我在設計制作類項目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一、重視制作前的“預學”,提前進入學習情境
首先在確定設計制作的項目后,布置學生“預學”,指導學生找到一個切入點進行預學,而這個“點”應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情境。
1.收集費料,豐富認知
制作前的資料收集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資料收集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問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可以養(yǎng)成敏銳的信息意識、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確定活動主題后,能從平時收集到的資料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挖掘活動素材。在收集與利用信息的過程中,學生還學習了如何分類、篩選,提升處理信息的能力,為方案構思提供豐富的素材。如在設計制作插花藝術作品這一項目活動中,學生需要上網(wǎng)查閱插花的相關資料,了解花語,選擇花材,學習色彩搭配,學習插花基礎知識,為設計插花作品積累素材。
2.構思方案,繪制草圖
收集資料后,學生要對制作的作品進行構思。如在開展“自制簡易花盆”這個活動時,學生已學習了花卉栽培,我要求他們自制簡易花盆,并不拘泥于盆栽的花卉,允許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各式花盆,如盆栽或水培或插花等。我讓學生可先上網(wǎng)查閱收集關于花盆的資料,然后結(jié)合收集到的信息,對花盆的設計做前期的思考,對制作方案進行構思,并繪制草圖。在制作要求上,不限制學生的制作材料,目的是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廢棄材料及多種工具,制作具有獨特個性的花盆,展現(xiàn)自我,突出創(chuàng)意,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交流設計方案的方法之一便是繪制草圖,把設計思路停留在腦海中是不夠的,繪制草圖可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關注設計的細節(jié),這樣才能把具體想法落實到操作中去。如插花藝術實踐中,學生構思好方案后,我要求他們繪制草圖,并寫出作品所需的花材及創(chuàng)意,這樣學生才會對構思的方案進行不斷修改和不斷拓展。
二、關注過程,發(fā)展實踐能力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讓孩子在操作中動手、動腦,參與多種活動,才能使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而實踐制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手腦并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通過制作,使個性得以發(fā)揮,成就感倍增,增添了生活情趣。經(jīng)過之前的“預學”,一個個美妙的創(chuàng)意,不僅要表達出來,而且還要動手去實現(xiàn),看看是否符合材料、結(jié)構、工藝的要求,設計制作項日始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在實施階段,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
1.實戰(zhàn)體驗,培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
項目制作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在項目學習中,學生必須使用學科的知識技能,從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其檢測自己的設計是否能關注到制作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讓其能對之前構思設計中的不合理處進行修正。學生就是在制作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積累經(jīng)驗,不斷提升制作水平。如自制簡易花盆時,用易拉罐制作花盆,首先會遇到如何剪罐子頂部?易拉罐邊緣鋒利,修剪時如何注意不傷手,這是制作時必定會遇到的問題,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動手實踐,才能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才會想方設法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再如,在制作紙藝玫瑰花時,采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使花瓣卷曲得更逼真;在制作紙藝康乃馨時,讓學生觀察康乃馨花瓣的形狀是怎樣的,怎么高效地把花瓣剪成鋸齒狀?讓學生思考在制作花朵時,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花桿,可用什么來代替?只有在動手實踐中,學生才會遇到很多具體問題,才會不斷地想辦法,獲得實踐經(jīng)驗。
教師要鼓勵學生巧選材料,大膽創(chuàng)新,在花盆制作中,因在材料上沒有限定,所以學生構思的花盆選材廣泛,來源于生活,如紙、易拉罐、礦泉水瓶、光盤、撲克、一次性紙杯、冰棒棍、牙簽、洗衣液瓶,鐵絲、布、絲帶等。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構思、制作,大量的材料被挖掘和利用,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其對這類活動的熱情。學生主動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美,在活動中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在制作中能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同時,教師可以把環(huán)保理念滲透在活動過程中,增進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其審美素養(yǎng)。
2.小組合作,促進提升與成長
設計制作項日教學要求學生與同伴合作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學生學會闡明觀點,據(jù)理力爭,同時,與小組其他成員共同發(fā)揮才智,解決實際問題,相互分享資源,取長補短,學會協(xié)作、關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例如,制作光盤花盆,首先大家要收集光盤,制作中光盤如何連接,小組成員要思考并達成一致方案;制作易拉罐火車造型花盆時,材料大家要共同尋找,對輪子的選擇和制作大家要協(xié)調(diào)解決等;制作折紙三角插花盆,光靠一名學生要花大量的時間,而小組合作,大家一起動手折紙制作更為高效。在制作紙藝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朵花的制作,通過合作,學生彼此信任,相互學習;學有所樂,學有所得,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形成人際溝通的初步能力,樂于與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展示創(chuàng)意和成果,在交流合作中自我提升與成長。
3.展示交流作品,獲取鑒賞能力
在設計制作項日時,學生是評價的主體,教師在項目實踐過程中評價學生參與項日所表現(xiàn)的狀態(tài)。作品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談設計觀點,談制作過程遇到了哪些問題,怎么解決,談通過這個活動學到什么,有什么收獲,怎么改進作品。展示交流也是學生分享成果、互學的過程,學生展示作品的基點是形成作品評判能力和鑒賞能力,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傾聽,在欣賞別人的同時,也對照作品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改進完善了自己的作品。
三、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明確技術學習的實用價值
1.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
心理學家認為:學會保持最佳心境,就能自由自在地暢游于社會和生活的海洋中。如果學生能夠保持最佳心境,就能在學習中暢游。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是愉快的,這是學生能夠?qū)W好知識的重要條件。當我確定制作花盆項目、布置制作任務時,學生很開心,馬上自由組合,愉快地商量制作方案,當知道有的組和他們組所用材料相同時,馬上商定更新方案,并相互溝通,積極尋找材料,與教師商量討論方案是否可行,力求制作出獨特的作品,整個活動中充滿熱情,非常開心主動。當我布置可以試做微視頻時,幾名學生馬上響應,有的學生請父母幫助拍攝制作,有的學生自己用手機錄制。觀看微視頻后,我提出了改進的建議,他們馬上又重新錄制,制作了一遍又一遍,讓我非常感動。在設計制作項日教學中,情感是啟動認知技能發(fā)生作用必不可少的發(fā)動機,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設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以親切、信任、尊重的態(tài)度,點燃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火花。
設計制作類項目教學應是和諧且充滿活力的學習過程,應是讓人感到有探究樂趣、能品嘗成功的學習過程。
教師要鼓勵、贊揚與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課堂上要強化師愛的作用,將贊美和鼓勵帶進課堂,學生在學習時常抱有不同的態(tài)度,會有各種復雜的內(nèi)心體驗,如果順利完成任務,會感到滿意、愉快,遇到挫折會感到難過或失去信心。因此,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從尊重、愛護、體貼學生的角度予以引導。記得在自制花盆活動中,一名學生直接告訴我“我不會做”,另一名學生告訴我“父母不讓做,因為易拉罐太鋒利,會割傷手”,我與他們談心,讓他們克服害怕心理,鼓勵他們勇敢嘗試。一周后,他們交出了讓我滿意的易拉罐作品。所以在制作中,教師要多鼓勵、贊賞學生,讓其將失敗的陰影消除,將成功的喜悅放大,將好奇的心理引導成主動探索,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萌生興趣,獲取知識。
2.引導學生明確技術學習的價值
設計制作項目中,要引導學生明確技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即技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勞技課程設計制作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在拓展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共通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學到的技術在生活中能解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是“有用的技術”,認識到學習技術可以服務于生活,讓生活更美好,在生活中是非常實用的。如在自制花盆的教學中,學生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花盆都要購買,我們能夠親手制作,擺放在書桌上,賞心悅目。紙藝花可裝飾我們的家,親手制作紙藝花,能表達自己的愛與祝福,衷達感恩之情。花卉栽培、花藝雕刻、紙藝花制作、插花這些是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設計制作項目,可豐富、美化生活,讓學生感受親手設計制作的作品能夠應用在生活中,深刻體會到勞技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技能是有用的,領會技術學習的價值,親近技術的情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強化。
勞動技術《園藝》教材突出的亮點是以技術教學為核心,設計制作類項目,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經(jīng)驗,從學生所處的實際環(huán)境出發(fā),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增加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素養(yǎng)和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DB/OL].2017.Https://haike.so.com/doc/26977948-28350070.html.
[2]郭元祥,姜平.7-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指南[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徐長發(fā).綜合實踐一勞技技術教育[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6.
[4]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勞動技術教材編寫組.園藝[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黃諾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