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兵,藍 洲,李波霖,顏寧鐘,馮思華,高玉廣,付拴虎,盧大漢,張翼升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急性踝扭傷是外科門急診的常見病,青壯年最易發(fā)生。若治療不當,極易發(fā)生再扭傷,多次扭傷。因此,近年越來越多的學者更加注重踝扭傷的綜合治療,采取了制動、冰敷、患肢抬高、加壓包扎、手法理筋、針灸、理療等多種措施[1]。在急性踝扭傷病例中,中醫(yī)藥療法應用較多,說明中醫(yī)藥治療急性踝扭傷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2]。單純的中藥外敷并不能限制受傷初期組織的出血腫脹,而在踝關節(jié)扭傷初期,使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可以發(fā)揮其壓迫止血的效果[3]。本研究觀察三黃散聯(lián)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對急性踝扭傷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門急診就診的100 例急性踝扭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 例,觀察組55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17例,年齡(28.2±6.1)歲,運動損傷23 例,日常生活損傷22例。觀察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29.1±5.9)歲,運動損傷24 例,日常生活扭傷31 例。本研究已取得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標準 (1)參照《中醫(yī)傷科學》診斷標準:①有明顯扭傷史;②受傷后踝關節(jié)驟然出現(xiàn)腫脹、疼痛、不能走路或尚可勉強行走,但疼痛加劇,局部壓痛,韌帶牽提試驗陽性;(2)X線攝片無明顯骨折征;(3)受傷時間在24 h 內;(4)局部無明顯傷口或皮膚破損者;(5)年齡大于18歲;(6)意識清醒,病情穩(wěn)定,配合治療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有出血性疾病患者;②癲癇、帕金森病患者、嚴重消化道潰瘍者;③對實驗藥物及彈力繃帶過敏的患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吲哚美辛巴布膏聯(lián)合彈力繃帶固定。觀察組:用三黃散聯(lián)合彈力繃帶固定。三黃散配制:按照大黃、黃連、黃芩1∶1∶1配制打成粉末。使用時用自來水將其調成糊狀,然后涂抹在無菌紗布上,敷在踝部腫脹部位,外面再用彈力繃帶包扎。每日更換1 次,兩組均連續(xù)使用7 天。囑患者治療第3天、治療第7天門急診常規(guī)隨訪。
2.2 療效評定標準
2.2.1 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 采用kofoed踝關節(jié)評分對踝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估:包括疼痛、功能、活動度,滿分為100分?!?5分為優(yōu);75~84分為良;≤74分為差。
2.2.2 VAS 評定 采用VAS 評定治療前后疼痛程度。0分:無痛;1~3分:輕微疼痛,對日常生活無顯著影響;4~6分:中度疼痛,雖影響日常生活,但尚可忍受;7~10分:重度疼痛,疼痛難忍。
2.3 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治療后kofoed踝關節(jié)評分比較 見表1。結果顯示,治療7 d 后,兩組間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7 d后kofoed踝關節(jié)評分比較 (例)
3.2 兩組VAS 疼痛計分比較 見表2。結果顯示,治療3 d、7 d后,兩組患者組內疼痛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均P<0.05),組間同時段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VAS疼痛評分情況 (分,±s)
表2 兩組VAS疼痛評分情況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時段比較,②P<0.05
組 別n 治療前 治療后3 d 治療后7 d 2.24±0.96①②3.60±0.99①觀察組對照組55 45 6.75±1.40 6.87±1.06 4.55±0.98①②5.07±1.01①
急性踝扭傷是外科門急診常見的軟組織損傷疾病。西醫(yī)目前對于急性踝扭傷公認的常規(guī)做法是要遵循 PRICE 原則,即保護(P,Protection)、休息(R,rest)、制動(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壓包扎(E,elevation)。當然現(xiàn)在也有提出RICE 原則和POLICE[4]原則。不管 PRICE 原則,還是 RICE 和 POLICE原則,均強調冰敷、冷療的作用。TORRES 等[5]認為雖然冷療可有效引起扭傷部位內的小血管產(chǎn)生收縮而降低血流速度,遏制受傷后的組織腫脹和炎癥發(fā)展,但對已存在的組織腫脹幾乎無效,且維持時間短。軟組織損傷通常伴有小血管的破裂,造成受傷組織局部淤血,淤血又會影響組織供氧,從而使損傷更為嚴重。有研究[6]表明,冰敷在加壓情況下治療軟組織損傷效果更好。因此,急性軟組織損傷處置的早期原則應當是盡可能地減少受傷部位組織的出血。
中醫(yī)認為踝扭傷屬于“傷筋病”?!夺t(yī)宗金鑒》述:“跌打損傷之癥,專從血論”,《圣濟總錄》述“若因傷折,內動經(jīng)絡,血行經(jīng)道不通,瘀結不散,故為腫為痛”?!堆C論》中指出“凡是疼痛,皆淤血凝滯”。傷氣則氣滯,傷血則血凝,氣滯能使血凝,血凝能阻氣行,故其辨證為氣滯血瘀、經(jīng)絡郁結,其治療原則為消腫散瘀、行氣止痛、舒筋活絡。中醫(yī)藥對該病的治療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中醫(yī)治療體系,包括中藥內服、針灸、推拿、外用藥物等療法[7-9]。其中外治療法主要是通過皮膚使有效成分直達患處,可以快速緩解患者患處的腫脹及疼痛,且治療效果明顯。三黃散由大黃、黃芩、黃連組成,對皮膚刺激小,療效可靠,廣泛應用于多種外科疾病。其中大黃有涼血、活血祛瘀的作用,《神農本草經(jīng)》述大黃“下瘀血,血閉,破癥瘕積聚”,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大黃活血祛瘀的效用基礎是改善組織微循環(huán)、改善血管流變性、抗血栓、抗炎消腫等[10]。而黃芩、黃連則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濕熱的功效。三藥協(xié)同使用,從而發(fā)揮出較強的止痛、消炎、消腫的效果。
筆者認為冷療對受傷部位腫脹的遏制是因為通過溫度的降低所致的血管收縮,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減少,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11],即寒則血凝;但是另一方面冰、冷為寒濕之邪,寒邪凝滯,濕邪粘滯,阻滯氣機,卻不利于瘀血消散。而彈力繃帶通過加壓包扎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同時避免寒濕侵襲,并輔以三黃散止痛消腫散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