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眼科,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舒適護理,作為護理模式之一,具有較高的人性化和整體化特點,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個性化護理的應用,不斷提高患者心理和生理的舒適度,給予治療效果一定的保證[1]。在眼科臨床的眼底疾病檢查技術中,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比較常見,可以大大提高眼底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水平[2]。在檢查過程中,極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這對患者生命安全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研究對象主要選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眼科行門診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100例,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行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舒適護理、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5例、25例,最低年齡為20歲,最高年齡為80歲,平均年齡為(50.54±4.58)歲。對照組男女分別為30例、20例,最低年齡為21歲,最高年齡為80歲,平均年齡為(50.41±4.81)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如檢查前充分擴瞳等。在對照組基礎上,再行舒適護理為觀察組,具體如下:
1.2.1 舒適的環(huán)境支持
在舒適護理中,環(huán)境舒適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F(xiàn)FA大都在暗室進行,護理人員應提前擺放好醫(yī)療物品,并且在患者進入檢查室時,對患者予以引導,避免絆倒等問題的出現(xiàn)。房間溫度最低控制為23℃,濕度最低控制為50%。確保檢查環(huán)境的安靜,聲響在50dB以下即可,避免出現(xiàn)噪音,以免造成患者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同時避免對患者的配合度造成影響。
1.2.2 心理舒適護理
心理舒適,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被尊重感和安全感,一般來說,患者并不是十分了解造影檢查,極容易出現(xiàn)不良情緒,所以在檢查之前,護理人員應將FFA的檢查方法和過程等告知于患者,確保對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予以了解,確保患者在第一時間進入到檢查狀態(tài),保證較高的配合度。在檢查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情況予以詢問。在檢查后,還需提高對健康宣教工作的高度重視,落實好心理疏導,確?;颊吲c后續(xù)治療保持緊密的配合。
1.2.3 生理舒適護理
生理舒適護理,可以與患者生理基本需求相符合,護理人員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將患者的舒適度提升上來。在檢查之前,應對患者是否存在過敏史予以詢問,進行肝腎功能和血糖等檢查,如果沒有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進行造影。同時,將患者相關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將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告知患者。在檢查之前,應進行充分擴瞳,過敏試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檢查開始后,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對患者面色和呼吸等情況予以密切觀察,確定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在檢查后,還應告知患者多喝水,更好地排出造影劑。同時在檢查之前的擴瞳的影響下,極容易出現(xiàn)視物模糊等,這屬于正?,F(xiàn)象,在6d左右予以恢復,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不應騎車和開車等。
加強心理學焦慮自評量表的應用,以此來進行測評,對患者檢查前后的焦慮程度進行評估。其中,輕度焦慮為50~59分[3]。同時,調(diào)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以及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在80分以上。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在給予護理措施之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均有所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患者的造影后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 1。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對照組為88.0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對比 (±s,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對比 (±s,分)
?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n(%)]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對比 [n(%)]
在眼科中,F(xiàn)FA檢查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使用的熒光素鈉,在靜脈注射后經(jīng)腎臟,從尿液排出來,有的經(jīng)過肝臟從膽汁排出,1d之內(nèi)基本排完[4],與組織牢固結合并不穩(wěn)定。但是由于患者并不是十分了解檢查過程,再加上暗室環(huán)境的影響,極容易出現(xiàn)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進一步增強植物神經(jīng)興奮性,從而導致反應易感性的增加,引發(fā)不良反應。其變態(tài)反應的原因,極容易是熒光造影劑所致,有時也包括心理因素。研究顯示[5],在FFA檢查中,良好的臨床干預性護理,可以對不良反應予以控制。因此,必須制定有效的干預性護理方法,控制FFA不良反應,并順利完成檢查[6]。其中,在護理領域中,舒適護理對于解決舒適問題具有很大的幫助,旨在不斷提高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程度,迅速康復疾病。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造影前SAS的評分與對照組的無統(tǒng)計學差異(>0.05);造影后SAS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0.05)。結果顯示,在FFA檢查中,通過舒適護理,可以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予以改善。同時,還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確保與檢查保持緊密配合。
綜上所述,加強舒適護理在門診FFA中的應用,可以對患者緊張和焦慮等情緒予以控制,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借助舒適護理,不斷提高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適度,保證患者良好的體驗感,確保檢查效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