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美
(福建省龍巖市松濤小學)
《學習伴我成長》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一課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學習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懂得學習是每個人成長的需要,生活中學習無處不在,教師用一種新的學習觀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學習途徑和學習內(nèi)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明白生活處處皆學問。
三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從可塑性強轉(zhuǎn)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升入三年級的學生面臨新的挑戰(zhàn),學習任務加重,學習難度加大,學習煩惱和學習困難也相應地增加,容易出現(xiàn)抵觸情緒,甚至產(chǎn)生厭學心理。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懂得學習途徑的多樣性,明白生活處處皆學習。
《道德與法治》學科承擔著培育小學生以道德發(fā)展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質(zhì)的任務,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育綜合改革的根本問題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yǎng)人的問題,基于本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面對教材的變化,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因此,本節(jié)課將構(gòu)建“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構(gòu)建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巧妙引導,讓學生有效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敢想、敢說、愛說的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學生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采用活動探究法、情境體驗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開展教學,通過情境體驗、合作探究、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jié)合等方式,把課堂拓展延伸到課外,學生懂得學習途徑的多樣性,明白在“做”中學也可以學到很多本領,從而樹立新的學習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了解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和內(nèi)容的豐富性,知道生活處處有學問,引導學生樹立新的學習觀,并善于利用各種機會學習。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做”中學,明白“做”中學也可以學到很多本領,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
3.了解學習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懂得學習途徑的多樣性。
樹立新的學習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件、照片、學習評價表等。
2課時
1.視頻導入:課件出示班上小雅同學的媽媽多才多藝的照片、視頻(有表演唱歌、朗誦、彈琴、剪窗花、炒菜等技藝)。
2.看了這些照片和視頻,你想對小雅媽媽說些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呢?生質(zhì)疑:小雅媽媽從哪里學到這么多的本領啊?什么時候?qū)W到的本領呢?
3.你們向老師提出了學習途徑的問題,大家想一想:平常除了在校內(nèi)學習本領,還可以從哪里學呢?怎樣學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探究這個問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習伴我成長)
設計理念:通過展示班上同學媽媽多才多藝的照片、視頻,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學習途徑”的意識,同時為課堂接下來的教學做了鋪墊。
1.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觀察五幅圖,說一說:這些同學是通過哪些途徑學習的?
2.課件出示教材五幅圖的動畫配音,還原生活情景。(五種學習途徑:(1)我從報紙和兒童雜志上學到很多知識;(2)在與同學交往中,我懂得了人與人應友好相待;(3)跟叔叔學吹笛子,我更喜歡音樂了;(4)我參觀科技館學到不少知識;(5)在野外玩耍時,我認識了許多植物和昆蟲。)
3.學生回憶生活情境:看了以上視頻,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分四個小組談談你們的收獲或體會(如假期在家學習,跟爸爸媽媽談談自己通過哪些途徑學到了什么本領,也可用筆寫一寫)。
4.推薦小組代表分享體會或?qū)W習收獲。
師小結(jié):同學們,參觀科技館、上網(wǎng)查資料、向別人學習請教都是學習途徑。你們知道嗎?在假期,福建省龍巖市松濤小學把愛傳遞到湖北省武漢市,同學們兩地牽手學習,共成長呢。
5.課件出示視頻:龍巖市松濤小學與武漢宜昌伍家崗小學結(jié)對共學習的視頻(內(nèi)容:兩地學生“共讀一本書”“共作一幅畫”“共誦一首詩”“共唱一首歌”……)
師:兩地同學情系千里,共筑友誼,共同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呢?其實,假期我們學習的途徑可多了,比如通過看新聞,了解社會熱點事件,我們可以寫一寫感受,也可用書信的方式給某某寫信,表達你對他的敬意;還可以寫自然日記,通過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記錄每天的天氣,或家里的院子、陽臺中花草樹木的變化……這些都是學習的途徑??!
設計理念:遵循充分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和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的理念,通過還原課文插圖情境,回憶學生生活情境,結(jié)合我校與湖北武漢伍家崗小學生結(jié)對共建共學習的視頻等方式,讓學生體會生活處處皆學問,懂得學習途徑的多樣性。
1.展示班級同學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的情形。課件畫面定格在一位同學學做菜的一組照片上(班上小慧同學從不會挑選西紅柿到學會炒西紅柿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觀察小慧同學在“做”中學到什么本領,并現(xiàn)場請同學采訪小慧同學是怎么學到多種本領的。
2.學生體驗在“做”中學:全班同學分四個小組,第一小組學習制作水果拼盤;第二小組學習折紙鶴;第三小組學習畫畫;第四小組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
師小結(jié):同學們,我們不但要通過不同途徑去學習,更要學會在“做”中學。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皆學問。
設計理念:先展示本班同學怎樣挑選西紅柿、炒西紅柿的過程,再對該同學進行現(xiàn)場采訪,最后讓學生真正領悟在“做”中也能學到本領。
1.同學們,生活中你是通過哪些途徑學習本領的呢?請拿出“學習評價表”為自己評一評吧!
2.課件出示“學習評價表”。(如下圖)
序評價內(nèi)容 自評等級可以做到 有時做到 偶爾做到 感受或收獲1在校自覺學習 ★★★( )★★( )★( )2 我能向家長、同伴學習 ★★★( )★★( )★( )3我會查閱資料、在“做”中學……★★★( )★★( )★( )我還會……共( )★號
3.請同學說說給自己評幾顆星,為什么?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通過給自己評星級,說感受,提升學生對學習途徑的認識,懂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從而樹立新的學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