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丹 陳洪義
摘 ? ?要:基于英語高考試題的情思特征,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入境、融境、悟境、出境”的四境為徑,構(gòu)建情與思的融通教學,以境引情,以情誘思,以思促行,體現(xiàn)教與學的知行合一,實現(xiàn)英語教學育分與育人同向前行和同線接力的目的。
關(guān)鍵詞:高考英語;情思特征;融通;育人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體現(xiàn)了高考評價體系要求,呈現(xiàn)了其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1]。試題考查了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關(guān)鍵能力和必備知識,所呈現(xiàn)的文本內(nèi)容無不把學生與社會、生活和學習進行連接。下面以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筆試部分為例,對英語高考試題的情思特征進行分析,并探討教學融通策略。
一、英語高考試題的情思特征分析
情,指情感,強調(diào)的是立意與價值的高度;思,指思維,強調(diào)的是思考的寬度與深度。情感與思維是學生必備品格和關(guān)鍵能力的核心內(nèi)容 [2]。所以,情思特征的關(guān)鍵表現(xiàn)就是學科育人。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筆試部分包括六種題型,分別為閱讀選擇、閱讀填空、完形填空、語法填空、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試題語篇呈現(xiàn)以下明顯特征。
(一)語篇的主題語境類型
試題語篇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閱讀選擇A篇介紹列車服務的相關(guān)信息,包括失物招領(lǐng)服務、假期運行說明和列車時刻表。閱讀選擇B篇闡述作者反復閱讀自己所喜愛書籍的感悟,在不斷的反復閱讀中思考和提升自己。閱讀選擇C篇介紹競走運動及其與跑步的不同之處。閱讀選擇D篇介紹一項科技研究,并展望未來有可能利用該項研究服務和改善我們的生活。閱讀填空語篇介紹一些自我接納的小技巧,反思怎樣成為更好的自己。完形填空語篇講述了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思考的故事。故事夾敘夾議,圍繞著作者對其雙胞胎孩子說謊后的擔心與焦慮而展開。語法填空語篇講述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重大事件。短文改錯語篇講述作者第一次做西紅柿炒雞蛋的經(jīng)歷。書面表達為簡介自己身邊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
(二)語境的情思育人導向
試題語篇的學科育人情思特征非常明顯。閱讀選擇A篇踐行了中國共產(chǎn)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3]的指導精神,也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國際視野的要求。閱讀選擇B篇和閱讀填空語篇著眼于人的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涉及美育知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審美情趣,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學生在美育方面的培養(yǎng)要求。閱讀選擇C篇聚焦體育運動,提出健康運動的理念,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培養(yǎng)要求。閱讀選擇D篇關(guān)注科技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學生在智育方面的培養(yǎng)要求,致力于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完形填空語篇關(guān)注家庭教育,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學生在德育方面的培養(yǎng)要求。語法填空語篇踐行了中國共產(chǎn)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堅持文化自信的指導精神。短文改錯語篇倡導積極的勞動觀,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書面表達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的來說,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體現(xiàn)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guān)于教育的要求,致力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并倡導堅持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根本的同時要吸收外來先進文化。試題彰顯學科育人理念,蘊藏豐富的情思特征。
二、英語教學中的情思融通策略探討
英語高考試題的情思特征指引著我們的教學融通方向。情思融通就是要運用一把基于育人需要的價值理解、價值判斷的尺子,對課程知識進行科學的融通建構(gòu)和處理。英語教學要堅持指向?qū)W生未來、學生生活和學科學習,要求教師挖掘英語課程內(nèi)容的共情點和引思點,把學科課程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和自然進行意義連接,以英語教學四境的融通匯合形式,讓學生在學科學習提升的同時,融入社會,融入生活。
(一)入境:主題引領(lǐng)
英語教學情思融通策略中的入境就是指基于單元的主題和語篇的意義,教師以一定的方式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快速對主題意義有一定的宏觀理解。這些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即入境方式,可以是多樣的,主要包括呈現(xiàn)與主題意義相關(guān)的圖片、播放與主題意義相關(guān)的音樂或者視頻、創(chuàng)設與主題意義相關(guān)的問題。當然,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前首先要對語篇的主題意義進行深入的探究,然后再設置情境,這樣才能確保所設情境與所學語篇的主題意義一致。以下是對三種入境方式的具體化。
1.呈現(xiàn)與主題意義相關(guān)的圖片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NSEFC)Book 8 Unit 1為例,單元主題為“A Land of Diversity”,閱讀語篇為“California”。整個單元圍繞具有多元文化的美國這一主題展開,其中重點介紹了California的多元文化特征。California擁有多元文化,很重要的原因是歷史上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文化的人群進入。早期進入的人群與地域有關(guān)聯(lián)。為了激活學生對California的多元文化這個概念的認識,筆者先是讓學生去觀看世界地圖,并設置填圖題,加深學生對California地理位置的了解。填圖題中,設置填空的地方包括California的具體位置和語篇中提到的Bering Strait、Russia、Mexico、Alaska等關(guān)鍵信息。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語篇中所說的科學家們相信至少15000年以前美洲土著人就居住在California了,并認為這些前期遷居者是通過史前時代曾經(jīng)存在的大陸橋穿過北極地區(qū)的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另外,對于California曾經(jīng)成為墨西哥的一部分和俄羅斯人通過阿拉斯加到達California的歷史將更加容易理解。
2.播放與主題意義相關(guān)的音樂或者視頻
NSEFC Book 8 Unit 2 Cloning的單元閱讀語篇為“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閱讀語篇重點介紹了克隆的定義、應用、過程以及它帶來的爭議。如果能讓學生了解克隆的過程,其他方面的理解就相對容易了。于是,筆者在課前先讓學生觀看了一段名為《神奇的克隆》的小視頻。在小視頻中,學生通過視覺了解克隆的過程,迅速進入語篇的主題語境,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會對克隆的進一步探究產(chǎn)生興趣。
3.創(chuàng)設與主題意義相關(guān)的問題
NSEFC Book 7 Unit 5的單元主題為“Travelling Abroad”,閱讀語篇為“Keep It Up, Xie Lei—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單元的中心話題是出國學習或旅游,閱讀語篇始終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介紹了主人公謝蕾第一次去國外求學讀預科班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房東和導師對她的幫助使她大膽正視困難,迎接挑戰(zhàn),最終樹立信心。根據(jù)對該單元語篇主題意義的分析,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入境:What will you prepare before you study abroad? 在學生回答時盡量不要限定答案,訓練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但是,最后要把他們往文章的主題上引。學生基本會想到get a passport、get a visa、develop a budget這些常規(guī)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繼續(xù)提問:What difficulties will you meet when you study abroad?這時他們就會想到可能會遇上語言溝通的問題、文化差異的問題,繼而回答說要提前去弄清楚一些當?shù)氐娘L俗習慣和學習情況,準備好一些翻譯工具和提前學好一些實用的交際用語,等等。這樣,學生就已經(jīng)進入到學習的內(nèi)容了。筆者始終堅信,閱讀教學要基于主題意義來尋求共情點和引思點,并從此處幫助學生快速入境。
(二)融境:學習理解
英語教學情思融通策略中的融境就是指在主題意義的引領(lǐng)下,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步驟、題目和情境,幫助學生運用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獲取、梳理、整合閱讀語篇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融境就是把英語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進行整合的過程。
例如在上文提到的“California”教學中,幫助學生入境后,讓他們迅速瀏覽語篇文本的小標題,并思考題目與它下級小標題的關(guān)系。同時,筆者在黑板上畫出相關(guān)的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對文章脈絡有了一個整體認識。然后讓學生快速完成五道閱讀選擇題,這些題目的題干為:
1. The text mainly talks about ____.
2. How did California become a state of America?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4. What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hinese immigrants to come to California?
5. Why has California attracted so many people?
這些題目的設置旨在讓學生對篇章的理解又深一個層次,同時也訓練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然后,讓學生歸納每個小標題下的段落大意。接著讓他們?yōu)g覽課文,按照所給的時間軸整理出California的重大歷史事件,如:15000 years ago—16th century—1821—1846—1848—1850。然后讓學生按移民時間將文化族群分類,如以下三類:Early settlers、Later arrivals、Recent arrivals。另外,筆者利用閱讀的第二課時,以語法填空的形式,把要學習的重要詞匯呈現(xiàn)出來。語法填空語篇既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歸納,又是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情境。同時在課中學習包括課文中的詞、短語和句子等語言知識的時候,也努力把這些知識與學生認知范圍內(nèi)的社會、生活和自然連接起來,讓他們始終在探尋意義中學習。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語篇的主題,運用他們的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而在學生獲取、梳理、整合閱讀語篇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中,主題語境深深地融入整個學習的過程。
(三)悟境:應用實踐
英語教學情思融通策略中的悟境就是學生在融境后能探究出主題意義,理解語言,賞析語篇,挖掘出文化內(nèi)涵,汲取文化精華,并且通過教師設計的情境把融境所得在應用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
還是以“California”教學為例。學生通過融境進行了一系列的學習理解活動后,筆者讓學生按照以上提及的時間軸,對課文進行復述,并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Why is California such a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might arise? Explain in your own words and write three or four sentences. Compare your answers with your partner and be prepared to tell your ideas to the class.學生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探究出主題意義,挖掘出文化內(nèi)涵。
又如NSEFC Book 5 Unit 5的閱讀語篇為“First Aid for Burns”。該單元圍繞學生如何在各種受傷情況下進行急救護理,重點介紹了燒傷的特征、類型、特點以及應如何進行急救護理。在結(jié)束對文本的理解活動后,筆者呈現(xiàn)了包含三種燒傷類型的圖1,然后讓學生對三種不同燒傷情況實施急救。學生的這個活動就是在學習課文知識后的應用實踐,是情思融境后的情思悟境。
(四)出境:遷移創(chuàng)新
英語教學情思融通策略中的出境就是指學生基于主題意義對閱讀語篇完成學習理解、應用實踐一系列活動后,即完成入境、融境和悟境后,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個人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并付之于行動。
以“First Aid for Burns”教學為例。在完成入境、融境和悟境實踐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成年人落水后的情境,讓學生實施急救并要求他們用英語把急救過程表述出來。學生基本上能將這一過程大概地呈現(xiàn)和表述出來。隨后,筆者播放一條溺水急救的視頻,讓學生認真觀看學習正確的急救方法。最后,筆者還鼓勵學生說出更多的其他受傷情況時的急救方法。又如NSEFC Book 8 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的閱讀語篇為“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該單元主題圍繞著發(fā)明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展開。單元的閱讀語篇重點介紹了捕蛇的創(chuàng)造性方法。于是,筆者在出境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布置了一個課外任務,讓學生回去思考并設計一個物品以供某種用途。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但都非常有創(chuàng)意,體現(xiàn)了學生的愿望,是他們心中所想,然而又必須通過學習思考才能實現(xiàn),能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出境是情思教學的出口,也是黨和國家對于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時代特征。
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凸顯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核心功能,把立德樹人放于首位,很好地發(fā)揮高考的教學引導作用?;谟⒄Z高考試題的情思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四境為徑,構(gòu)建情與思的融通教學,以境引情,以情誘思,以思促行,能很好地體現(xiàn)教與學的知行合一,實現(xiàn)英語教學育分與育人同向前行和同線接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
[2]陳洪義.情思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62.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17-10-27)[2020-06-15].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