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忠
摘要: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課堂氛圍,更好地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用信息技術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文章主要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拓展教學內容、增加學生閱讀量三個方面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教育信息化有了很大的進展。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非常有幫助。在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抽象、煩瑣的問題,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而應用信息技術則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變得更加通俗易懂,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會輕松、簡單許多。信息技術可以把聲音、影像、文字等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應用信息技術更能展示出情境的優(yōu)勢。因此,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全面,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母語教育的重要時期,然而現(xiàn)代學生接觸電子產(chǎn)品較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是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因此,教師要及時改變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通過音頻、視頻、動畫的方式展示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大家去旅游時都看過什么?有沒有人觀看過錢塘江大潮呢?通過提問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錢塘江大潮具體是什么樣子的。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引出教學內容,接著播放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波濤洶涌和雄偉壯觀。用最直接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出來,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更快融入教學活動中。觀看完視頻后,學生認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錢塘江大潮的印象。
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信息技術將文本轉換成視頻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范圍,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知識。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也更加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旨,加深了學習印象,有利于教師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應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
小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途徑比較少,如果學生只學習教材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還要教授與之相關的知識,如作者的個人簡介、生平事跡和其他作品等。如果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口述傳遞給學生,學生很難對知識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教師在向學生普及這些知識時,可以選擇應用信息技術來展示。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展示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教師要傳遞的知識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更快地了解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下冊《匆匆》這篇課文時,除了要讓學生體驗優(yōu)美的語句,掌握修辭手法,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珍惜時間之外,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向學生介紹一些經(jīng)典名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之后,教師可以介紹朱自清的生平,也可以選取朱自清其他的作品讓學生學習,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讓學生通過了解這些能更深入地體會課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應用信息技術展示這些知識時,教師要注意展示順序和幻燈片的制作方式,不能只用文字將所有內容展示出來,要注意文字與圖片的結合,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把所有知識立刻展示出來,要給學生“消化”的時間。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拓展知識的同時,不要忘記思考,因為思考對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鍛煉。
三、應用信息技術增加學生閱讀量
以往的閱讀主要依靠教材,而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使學生的閱讀不只局限于教材。大量電子書的出現(xiàn),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合理的渠道之后,便可以盡情地汲取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分享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讓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接近自己的個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搜集與之相關的圖片資料、新聞資料、歷史資料等。如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要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不能完全依賴信息技術,其只是輔助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應用信息技術能整合知識,將相關知識更全面地展示出來,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有熟練地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課堂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方法,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這種教學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讓這種教學方法更加適合學生。
參考文獻:
[1]李昂.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計算機產(chǎn)品與流通,2019(4).
[2]黃玉玲.基于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計算機產(chǎn)品與流通,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