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先莉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應(yīng)達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境界。本文以《特別的作業(yè)》教學為例,展示課堂的“起承轉(zhuǎn)合”,供廣大同人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張弛有度
張弛有度,收放自如——這是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一直以來不斷追求的教學境界?;诖?,我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牢固樹立教師角色意識,擺正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點撥者和歸結(jié)者。引在實在處,引領(lǐng)學生掌握學法,自能學習;點在疑惑處,點亮學習的心燈,點燃思維的火花;歸在緊要處,歸納一課的精華,歸置出精致的課堂。課堂教學宛如一篇美文,起承轉(zhuǎn)合有致,恰似行云流水,讓學生于無痕中學得知識,習得技能,悟得道理,獲得后續(xù)學習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
《特別的作業(yè)》這篇課文講述老師留下一項別開生面的作業(yè):去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春天帶到學校來。第二天孩子們紛紛交來桃花、桑葉和柳枝等“作業(yè)”,雖說這些事物都具有春天的特征,但他們不自覺地做了有損于春天美景的錯事。小麗帶來的這份特別的作業(yè)——自己親筆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受到了大家的稱贊。故事蘊含著這樣的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yīng)當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課文語言優(yōu)美,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好事物的關(guān)注,了解人與自然應(yīng)當怎樣和諧相處,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作為教者,我充分解讀文本,解析學情,做到“胸中有丘壑,做課如有神”。
一、起: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上課伊始,教者動情地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同學們回答:“喜歡。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小鳥飛來了,小朋友們動起來了……”一問一答,喚醒了學生對春天的認識,激活了學生對春天的情感,刺激了學生學習的欲望,為學習課文做了良好的感情鋪墊,促使學生緣情以悟文。
二、承:口誦心惟悟文本
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什么是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教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始終把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讀中入境,讀中悟文,讀中生發(fā)情感,讀中培養(yǎng)語感。教者首先用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到課文所描繪的語境中,接著順理成章地讓學生進入角色,讀書悟文,讀有目標,讀有層次,讀出韻味。(1)設(shè)計多向度活動讀字記詞,掃清字詞障礙。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教者展開了多向度的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識字變得生動有趣,加深了對生字的記憶。小老師帶讀生字、辨讀識字、“開火車”讀字詞、選詞造句等,使識字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提高了識字效率。其中“作”“昨”兩字的辨讀,不僅讓學生從字音、字形上對兩字做了區(qū)分,還讓學生積累了有關(guān)時間的詞語,加深了對時間的認識,豐富了相關(guān)的語匯。(2)學生初進文本,交流初讀感受。掌握了生字新詞,教者布置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讀了課文,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事情?學生邊讀邊思后,紛紛匯報了自己的初讀印象,教者再加以梳理和歸納,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3)創(chuàng)設(shè)活動情境,活讀體味文髓。這一板塊,教者圍繞“小麗的作業(yè)真的是最好的嗎”這一關(guān)乎課文主旨的問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shè)置了兩個活動場景:小朋友完成作業(yè)的場景和小麗家院子里的場景。通過演、練、讀、說等一系列語文活動,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小朋友和小麗找春天的不同,領(lǐng)會小麗這份作業(yè)的意義所在,并從中受到情感熏陶,知道怎樣去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大自然。這一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得“意”又得“言”,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tǒng)一?,F(xiàn)在回顧一下這兩個教學片段:①小朋友找春天。簾幕拉開,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姹紫嫣紅、春意盎然的 “大自然”,學生們?yōu)榱送瓿勺鳂I(yè),摘花采草,并一一介紹“我?guī)砹耍?)的( )”。除了文中提到的桃花、桑葉、柳枝,還有青青的小草、火紅的玫瑰等,頃刻間,美麗的大自然變得面目全非。此時,教者及時發(fā)問:“同學們把作業(yè)交給了老師,大自然還美嗎?為什么?”學生們脫口而出:“不美。同學們的行為破壞了大自然?!苯陶呓又l(fā)問:“這么美的大自然被破壞了,你的心情怎樣?”學生回答:“難受。”教者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guān)語段,學生自然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聽者也聞之嘆息。接下來教者借助這一重點語段帶領(lǐng)學生理解省略號的用法,積累了“紅紅的桃花”等偏正詞組 ,再次領(lǐng)略春天的美,再次從內(nèi)心深處譴責破壞自然的行為。②小麗找春天。小麗家的院子花草繁茂,一派欣欣向榮,這都緣于小麗的珍惜和愛護,從小麗的話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教者先讓學生讀一讀小麗的話,說一說小麗的做法,并出示小麗的畫,討論:她的作業(yè)好在哪兒呢?學生有了充分的閱讀和情感體驗,很快就明白小麗懂得愛護花草樹木,把春天畫在紙上,所以她的作業(yè)是最好的。接著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麗的話,讀出小麗的愛心。最后教者滿懷深情地告訴同學們:“愛護大自然不光停留在思想上,更要在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至此,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精神得到洗禮。
三、轉(zhuǎn):漫溯青草更深處
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教者詢問:“同學們,美麗的春天你們從歌曲中聽到了嗎?從課文中讀到了嗎?從大自然中看到了嗎?”學生回答:“聽到了。讀到了??吹搅恕!睂W生思維和情感的觸角拉向更為廣闊和更深邃的天地,學生將對春天的喜愛自覺轉(zhuǎn)化為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合:意猶未盡化主旨
“觀察校園中花草樹木的標語,你想對小花小草說些什么?把它寫下來。”關(guān)注春天的美好事物,愛護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學生對此已了然于胸。教者最后布置的這項作業(yè),讓學生走進自然,進行積極的情感投入,內(nèi)化語言,外化行動,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無限的張力和活力。
給學生一個充滿感情的課堂,一個交流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整堂課一如一篇文章,清麗,灑脫,簡約而不失優(yōu)雅,讓人沉浸其中,回味悠長……這是一名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