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楨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缺乏很多的活力,因為數學知識的本身就比較枯燥和乏味,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有一些心理負擔,有些知識也會給學生造成困難,所以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沖破這些阻礙和困難,能夠將知識更順暢的學下去,老師就需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老師也應該將枯燥的知識化成好的學習動力,給學生更多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互動性,思考實施
正文:教學是需要良好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只有這兩方面的重要部分才可以更好的給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注重課堂的互動性,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機會與老師進行互動,這樣的課堂模式枯燥的,而且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習也不會產生對課堂的依賴感和參與感。所以老師應該多增加一些課堂的互動性,給學生更多學習的主動性,讓課堂的氛圍可以更輕松、更活躍,本文意在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性。
一、小組合作互動
想要增強課堂的互動性,老師就可以讓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多去在課堂上探討知識、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維,更多的去使課堂的內容進行整合,并且可以自主的學習。這樣會讓課堂的氛圍能夠更加活躍,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學習的能力,讓整個課堂可以更好地實施下去。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始給學生設置一道比較簡單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例題,每一位學生通過與前后左右進行討論來解決出這道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例題。那么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需要記錄下整個過程,在他們討論完成之后,老師就讓每一個討論小組將自己所記錄的內容進行展示,需要每一位小組都可以討論出正確的答案,但是至少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思路,能夠讓這個活動的過程可以有效率。在小組展示完成之后,老師就對每個小組的展示內容進行糾正和評價,讓他們可以知道自己的討論過程哪一個部分是有差錯的。讓學生能夠針對性的進行改正,在老師評價完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討論互動,幫助學生能夠將自己剛才討論的知識和老師,剛才幫助他們糾正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吸收。接下來老師進行這節(jié)課程內容的教授,老師將基本內容教授出去之后,再次提出幾道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根據學習到的這些知識,更深層次的討論出問題的答案,但是這次討論就需要準確性。每個小組討論完成之后,就需要將自己答案再次展示出來,如果有小組的答案展示的是錯誤的,那么老師就需要進行一些小小的懲罰,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記住這節(jié)課的知識。
二、設置情境,提高課堂互動性
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時都是需要興趣支撐的,所以老師就可以通過設置情景來提高課堂的活動性,讓學生能夠動起來在課堂上提高活躍性,更好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和學習中。
例如:在進行《數學廣角》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在教學開始讓學生進行數學角色扮演,數學廣角中會涉及到田忌賽馬這一個故事,所以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田忌賽馬角色的扮演,那么找?guī)孜粚W生讓他們找到自己對應的角色,在課前老師可以給他們進行排練,讓學生能夠熟悉自己角色,需要說些什么話,并且也可以在排練的過程中總結一些數學上的知識。在上課時就讓這幾位學生準備好自己的表演,給其他學生進行展示。老師需要讓其他學生也進行預習,所以在展示的過程中,老師就要提醒其他學生能夠通過這幾位學生的展示,總結出其中涉及的數學知識,在這幾位學生角色扮演完成之后,老師就找出幾位其他的學生,讓他們說出自己剛才總結的數學知識。這樣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一種情境式的交流,幫助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那么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情境下更好地總結出其中的數學知識。老師在趁著學生思維活躍之時,教授關于數學廣角的知識,這樣課堂的效率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學生輪番總結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的吸收是有一個過程的,老師不能要求學生在老師講授完課程之后就將知識完全吸收,所以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緩沖的過程。那么下課之后就讓學生教這節(jié)課知識進行吸收,在下節(jié)課時需要每位學生做一個上節(jié)課知識的回顧和總結的演講,老師可以選擇5到10位學生,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不能讓所有學生都進行演講,并且學生在演講時也需要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與其他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但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選擇不同的學生,這樣就可以保證每位學生都有一個演講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參與到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課堂的互動性。
結束語:互動是課堂中必須有的,這會體現(xiàn)一個老師是否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程的安排。而且每位學生只有參與了課堂的互動和交流,才可以更好的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才能夠讓他們找到自己對于課堂知識吸收的時間和機會。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也能夠打開自己的思維,接下來可以更好的吸收其他的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對策[J]. 李海華. ?才智. 2020(18)
[2]巧用3D打印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感——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 周玉升.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