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梓興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科知識打基礎的關鍵階段,而閱讀作為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因此,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所以,在小學中高段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及提升,借助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小學中高段學生語文知識,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日后的閱讀奠定堅實基礎。本文結合當前小學中高段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研究分析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能力
閱讀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生通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在其中深化情感體驗,并反作用于語文知識、文學作品的理解,從更深層次體會更多作品的內涵,對外表現為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表達能力,對內豐富自身精神世界,升華情感。由此可見,小學階段作為知識及能力打基礎的關鍵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方法,對日后的閱讀及寫作大有裨益。當前正處于課程改革深化階段,語文學科教學地位得到較大提高,閱讀教學作為重中之重,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提升。廣大語文教師已引起高度重視,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進一步探討分析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以更科學、全面地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一、小學中高段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仍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較深,師生的“教與學”都圍繞著考試考出好成績這個目標,難以將大量的精力投放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重視度不足
雖然很多教師都意識到閱讀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于現階段閱讀并未單獨列入考試范圍中,且沒有一套現成、系統(tǒng)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方法,所以很多教師都將精力和時間更多地花在語文相關知識點的講授上,如詞語釋義、詞語搭配使用等基礎教學,對閱讀教學花費的時間較少。有的教師甚至錯誤地認為,閱讀能力培養(yǎng)及提升只能靠學生自己日常自覺努力,在課堂上不需要耗費過多精力及時間,最多一周開展一兩次閱讀課即可。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很多教師也只是采用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法,安排學生按照課后習題內容開展文本閱讀,使得學生帶著較大壓力去閱讀,不僅失去閱讀興趣,甚至還會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閱讀課堂教學效果不言而喻,難以實現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二)學生自身缺乏閱讀興趣
當前,學生正處于物欲橫流、浮躁異常的現代化社會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被大量數字化、電子化信息充斥著,而且小學中高段的學生自制力與意志力都十分薄弱,很容易就受到各類電子產品誘惑,加上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形成自主閱讀的內在動力,無法沉下心來投入到閱讀中去。日益減少的閱讀時間使得學生更加難以透過文本語言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并實現情感升華及情操陶冶,整個人都是浮躁的,不知道讀什么書,怎么讀,讀了有什么用,為什么而讀,閱讀興趣與積極性不高。
(三)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閱讀方法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文本越來越多,課程標準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不同文體文章的正確閱讀、默讀、瀏覽,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但調查發(fā)現,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并未就不同文本文章的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往往采用單一固化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教學,導致學生的閱讀思維固化,對文本閱讀理解能力難以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默讀是學生應具備的重要閱讀方法,在考試時特別需要用到這個方法,但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缺乏正確認識、教學任務較重等原因,并未對默讀方法給予專業(yè)、專門的指導,使學生并不了解默讀的方法,更別說開展默讀的訓練,導致學生在文章閱讀時耗費過多的時間,不能用較短的時間就掌握文章內容的主要觀點以及更有深度與廣度地理解文章內容。
二、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基礎訓練,從學字句開始
若想高效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還是需要從基礎抓起。中高階段學生已經接觸較多的字句,教師需要及時地進行字句訓練惡補,強化字句的剖析,讓學生掌握發(fā)現蘊藏在字里行間有價值信息的方法。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用字詞句構建起來的,只是作者們運用不同的組合形式將內心所感所想表達出來。學生只有掌握了文章的有價值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核心。所以,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需要從基礎著手,首先解決文章關鍵字句的理解問題,才能使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有具體了解,再透過逐字逐句剖析,實現整篇文章內容消化吸收?;诖?,中高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布置學生的閱讀作業(yè)任務不應只是簡單的全文通讀,而是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在預習階段就要通過字詞句的剖析,讀熟、讀透整篇文章,在遇到陌生字詞時及時自主地查閱字典,協助完成每一篇文章的深度解讀,潛移默化地實現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及提升。例如,在準備開展統(tǒng)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帶著有價值的問題開展預習任務:深度解讀文章??梢栽O計問題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場得到感激的欺騙,里面是誰欺騙誰呢?為什么要欺騙?是怎么騙的呢?我們常常說欺騙行為是不好的,會受到譴責的,什么情況反而會受到感激呢?”讓學生帶著幾個問題將文章讀通、讀透,遇到生字詞要自行查詢并結合文章大意理解。由于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閱讀就能發(fā)現文章暗藏的玄機,從作者字里行間理解攤主的心思,但部分學生未能達到這個學習效果。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已經得到問題答案的學生主動幫助還沒有得到答案的同學深化理解,共同實現閱讀能力提升。
(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動機
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借助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與學”互動方式,活化師生、生生、生師之間的互動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文章閱讀,分析文章內涵,將“要我讀”轉變?yōu)椤拔乙x”,激發(fā)閱讀動機,從根本上實現自主閱讀能力提升。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能夠讓閱讀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故事作為課堂開篇導入,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再融入良好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其次,運用問題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有趣的問題開展文章閱讀,再拋出有思辨性的問題,深化文章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入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通過閱讀體驗實現“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確保閱讀效果。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逐步提出幾個問題:“將相和的將是哪位?相指的是誰?”“和氏璧有沒有出問題呢?”“澠池之會,藺相如是憑什么敢與秦王拼呢?”“廉頗心甘情愿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思辨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其勇于思考并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養(yǎng)成對人物的深入了解的閱讀習慣。
此外,還可以結合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文章閱讀的真實感受。例如,統(tǒng)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是一篇在敘述方式上獨具匠心的散文,構思新奇有趣,富有童心與好奇心,展現了無限的想象力,將大自然美景擬人化呈現給讀者。中高段學生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的,但由于年紀尚小,閱讀及生活經驗并不豐富,難以一下子通過閱讀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與情感。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程講授前利用課余時間爬一次山,讓學生在爬山實踐中探索及感悟大自然美麗的風光,回去后開展文章默讀,尋找描寫“我”與山中“好友”濃厚感情、互訴心聲的語句,品味其中有趣優(yōu)美的語言,有感情地朗讀及背誦,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分享交流文章閱讀體會,通過互相學習了解到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與表達的情感,深化閱讀能力提升。
(三)傳授閱讀技巧,強化閱讀能力訓練
閱讀的技巧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有掃讀、指讀、速讀、泛讀、精讀、默讀,等等。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文本理解、感受、欣賞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能力。掌握系統(tǒng)有效的閱讀技巧是學生更好地完成閱讀,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入閱讀技巧傳授,對不同形式、不同文體的文章,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準確把控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進度與速度,并在大量的閱讀訓練實踐中尋找到與自身能力實際契合的閱讀方法,切實提升閱讀能力。
(四)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深化閱讀積累
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師生進行文本對話的過程。小學中高段的閱讀材料是豐富多樣的,涉及更多的文體,貼合中高段學生年齡認知水平,字詞句篇表現得生動有趣。學生通過閱讀,熟悉掌握作者們描繪的美好事物以及使用的好詞佳句,并內化吸收成為自身文化財富與精神糧食。所以,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過程中好詞佳句的習慣性積累,擴充自身的知識容量。例如,《白鷺》有大量美好的字詞句,描繪出白鷺的外形美、圖畫美、詩意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抄錄、背誦,并讓他們小試牛刀地寫一篇關于自己家鄉(xiāng)最特別的小鳥,對文章仿寫,強化練習,深化積累吸收。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中高段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及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教師需要對當前小學生閱讀現狀進行深入分析,重視閱讀能力培養(yǎng),借助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萬德軍.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江西教育,2018(30).
[2]方麗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亞太教育,2019(9).
[3]汪湘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