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是英國女作家海倫·菲爾丁(Helen Fielding)的暢銷小說。原著筆調詼諧,妙趣橫生。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中文譯本《BJ單身日記》,譯者有多處未對小說的節(jié)奏及人物形象精準把握,導致原著的風格和特色有所流失。因此,借助《BJ單身日記》第四章節(jié)《內心的安寧》,通過嚴復“信”與“達”的翻譯原則的應用,進行譯文分析與改進,抓住小說人物形象精髓,力求細節(jié)生動準確,以達到更高的譯文質量。
關鍵詞:“信” “達” 《BJ單身日記》 小說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099-03
《BJ單身日記》采用日記體的形式,分十二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都生動刻畫了女主人公在生活、情感上的細微變化。小說原文筆調詼諧,包含大量日常會話和本土諺語,給翻譯工作帶來一些困難。選取小說第四章節(jié)內容進行翻譯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應用翻譯原則對小說內容和文字表達的指導標準,特別是嚴復提出的“信”與“達”的翻譯原則,使小說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準確生動,風格更加貼近原文。
一、以“信”的翻譯原則分析易誤譯之處
嚴復所說的“信”,即忠實和準確原則。譯文必須準確和完整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小到詞語,大到段落,都應忠實于原文。通過對比譯本,發(fā)現(xiàn)如下誤譯之處。
(一)詞語層面的誤譯
1.詞語的錯譯
詞語的錯譯可能體現(xiàn)在詞語意義的翻譯上。詞語意思增添或遺漏,可能是譯者不仔細、或想當然翻譯忽略了上下文造成的。結果帶給讀者錯誤的意象,或者更嚴重的會對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產生影響。
例:Then I resolved serenely to tell no one,as gossip is a virulent spreading poison.
原譯文是:“然后我決定保持沉默,因為流言就像會傳播開的劇毒?!贝饲暗淖g文將其譯為:“后來我決定保持沉默,不告訴任何人,因為流言是快速散播的病毒?!蔽覀兛吹?,原文的“a virulent spreading poison”并沒有“快速”的意思,此處原譯者做了改動,增加了“快速”,漏掉了“劇烈”的意思。
例:I saw a faint smile hover over the thin-but-attractive lips of Julian Barnes.
原譯文:“我看到茱莉安巴尼斯醉人的微笑停留在她那又薄又迷人的嘴唇上。”原譯者將“a faint smile”譯為“醉人的微笑”,而“faint”這個詞語并沒有“醉人”的含義,而表示“模糊的”,因此,此處原譯者對詞語意思進行了改動,是不合適的。此句應譯為:“我看到朱利安薄而迷人的嘴唇上閃過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雖然只是一詞之差,但使人物形象的刻畫有了天壤之別。
2.語義的重復
語義重復通常是由于過于注重原文而忽視譯文,導致譯文的詞語語義重疊,造成語病。
例:Understand where have been going wrong by going to parties armed only with objective of not getting too pissed.
原譯文:“于知道我以前參加派對時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因為我每次都單單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喝得醉醺醺就好?!笨梢钥吹剑g文中的 “單單”和“只是”在語義上重復了,需要刪去一個,或將其譯為:“我終于知道從前去派對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我總想著只要不喝得太醉就好?!?/p>
3.節(jié)目名稱的錯譯
原文中出現(xiàn)的電視節(jié)目名稱,如果是廣為接受的中文名稱,最好翻譯過來,且要保持前后一致。
例:They think that what they see when they're'channel hopping' between Noel's House Party and Blind Date actually is Austen or Eliot.
句中出現(xiàn)了一個名稱“Noel's House Party”,原譯者將其譯為“諾爾大屋的派對”,事實上,這個娛樂節(jié)目有更為人們熟知的名稱“Noel周末娛樂秀”,在翻譯時,最好選用人們熟知的、廣泛接受和認可的名字。
(二)句子層面的誤譯
“信”的原則不僅指導詞語的選用,而且要求句子翻譯也要忠于原文。不要出現(xiàn)増譯、漏譯的現(xiàn)象。
例:...but take it out,stick a bit of lip gloss on it,then just sort of sense your way and Eureka!
這句話,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遇到煩心事,暫時把事情放下,去放松一下,也許回過時事情就輕松解決了。原譯文將此處譯為:“……但如果你把問題拋到九霄云外,搽一點護唇膏在嘴唇上,忽然靈光一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鑰匙了!”原文中“stick a bit of lip gloss on it”確實表達的意思是搽一點護唇膏在嘴唇上,但譯文翻譯得過于死板和嚴肅,沒有體現(xiàn)作者想表達的輕快節(jié)奏,譯文沒有準確表達出原文的氣氛,此處這樣譯更加合適:“……但如果你暫時把這事兒放下,去涂個潤唇膏(放松一下),你會發(fā)覺自己不再迷失在這件事里,并且不經意間鑰匙也找到了!”
林語堂曾提出過翻譯的“忠實不是字字對譯,以該句的總意向下筆,而非字義”,以及“忠實不僅求達意,還須傳神,即忠實原文言外之意”。在上面這個例子中,我們需要忠實的“節(jié)奏和氣氛”,就是作者的“言外之意”,準確的翻譯并不一定意味著字對字的翻譯,更要注意作者的“意向”。
例:I could see her mentally fitting Mark Darcy and Natasha in with an array of Poohs and Piggies round the dinner table.
這是個比較難的句子,用了一個俗語“Poohs and Piggies”,表示“道貌岸然的人們”;作者生動描寫了布里吉特對眼前人物的鄙夷之情,在翻譯中需要體現(xiàn)出來,譯為:“我看得出來波佩圖阿、馬克·達西還有娜塔莎和桌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是一樣的。”
二、從“達”的翻譯原則分析表達不暢之處
“達”的翻譯原則,即要求譯文流暢清晰,結構明了。詞語搭配地道,句子結構清楚,文字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
(一)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講的是代詞與被指代的人或物關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詞不一致。明確指代關系。英語中代詞使用的頻率較高,但有時也會出現(xiàn)指代不清的現(xiàn)象,給理解帶來障礙。
例:Kathleen Tynan would not allow Daniel Cleaver to sleep with her whenever he felt like it but not be her boyfriends.
這句話中連續(xù)出現(xiàn)了幾個代詞,如果譯文中依舊用代詞指代人物角色,會發(fā)生指代不明的情況,給讀者造成困擾。就像原譯文:“凱瑟琳·泰南更不會允許丹尼爾·克利弗想跟她睡覺的時候就跟她在一起,卻不愿意做她的男朋友?!痹g文中用了三次“他”和“她”,讀起來拗口并且意義也不精準,這樣譯更好:“凱瑟琳也不會允許丹尼爾·克利弗不承認和自己的男女朋友關系卻來和自己睡覺?!?/p>
(二)修飾成分的翻譯順序
由于英語和漢語在語序上存在差別,在翻譯修飾成分較多、較長、較復雜的句子時,要注意調整修飾成分的順序,使之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例:I could tell Jeremy was going to try to get away with the sort of quick 'Hello not now' look which acknowledges your close,old and enduring friendship but at the same time demonstrates that this is not the moment to affirm it with kisses and an in-depth chat.
這句話比較長,用了并列句和定語從句,摻雜著介詞短語等其他修飾成分。這個時候如果依舊按照原語序翻譯,句子修飾成分會冗長且不清晰,就像這樣:“可以感覺到杰里米想要躲開的心態(tài),試著用一種‘現(xiàn)在不是打招呼時機的表情,快速跟你關系密切的老朋友打招呼,同時也表示現(xiàn)在不是用親吻或深談的方式來證明友誼的時刻?!比绾螠蚀_翻譯呢?在遇到這樣修飾成分繁雜的句子時,就需要適當調整句子修飾成分的順序和功能:“杰里米臉上浮現(xiàn)出‘現(xiàn)在不是打招呼的時機的表情,這個表情一方面認同我們之間親密的老朋友關系,一方面又表明這不是個親吻交談的好時候,我能感覺到他想逃離?!边@樣翻譯后,將句子的前半部分調到后面作為結果,前面部分先提出中心詞,再將復雜的修飾成分并列后面,句子看起來就更加清晰明了。
例:I am invited to a glittering literati launch of Kafka's Motorbike next week at the Ivy.
分析這個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句子中心詞“l(fā)aunch of Kafka's Motorbike”由“glittering” “l(fā)iterati”“next week”“at the Ivy”四個詞修飾,如果不注意調整順序,譯文就會變成:“我應邀參加下星期在IVY舉辦、邀請了多位學者和名流的《卡夫卡的摩托車》新書發(fā)布會?!狈g時需要先提出中心詞,把較長的定語后置,避免頭重腳輕:“我受邀請參加下周在常春藤餐廳舉辦的《卡夫卡摩托車》新書發(fā)布會,發(fā)布會邀請了多位文學界的名流。”
(三)過度依賴原文
翻譯時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過分依賴字對字翻譯,沒有考慮“歸化”和目的語的可讀性問題,導致譯文生澀刻板,甚至引起歧義。
例:...Perpetua just carried on talking — well beyond the two-minute mark and ignored me.
這句話出現(xiàn)了一個名詞短語“the two-minute mark”和前文提到的社交技巧——與人交談一定不要超過兩分鐘呼應?!癿ark”這個詞原譯者將其譯為“紀錄”,在這里有畫蛇添足之嫌。像“mark”“situation”這類詞,很多情況下不一定要字對字地翻譯出來,造成詞語搭配不通,翻譯刻板,這里直接譯為“……可是波佩圖阿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完全無視我,他們的談話也遠超過了兩分鐘”即可。
例:But if you are single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is your best friend forming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somebody else.
原譯者將這句話譯為:“而是如果你自己還是單身的話,你最不期待的事,當然就是最要好的朋友和他人建立一個良好實質的關系。”有些時候,翻譯需要適當?shù)囊庾g。比如這句話里“良好實質的關系”,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這里說的就是“戀愛關系”,因此整句話譯為:“但如果你還單身著,你一定不想讓你最好的朋友和別人談戀愛。”適當?shù)囊庾g對于譯本的可讀性有很大幫助。
(四)句式運用不當
一些英語中常用的句式,注意其比較固定的漢語表達方式:
例:You can convince yourself of any scenario you choose and it keeps you as happy as a sandboy—as long as your ex-partner doesn't pop up on your television screen forging a new career out of not being married to you anymore.
這句話在原譯文中采取了這樣的翻譯方式:“你可以相信自己所選擇的劇情一直到離開你的那位伴侶不再出現(xiàn)在你的電視機前、開始編織他(她)自己的新事業(yè),并且和你解除婚姻關系為止。”這里用了“你可以……直到……為止”的句式,導致譯文邏輯混亂,意義不明。這句話在翻譯時應該采取假設句式,也就是“如果……那么……”,使句子結構清晰明了:“如果你的伴侶沒有活躍在熒幕上,投身嶄新的事業(yè),或者和你解除婚姻關系,那么你當然可以自欺欺人?!?/p>
例:I don't think he knows anything about Julio...
這句話在英語中屬于否定前移,在翻譯為漢語時應該將否定部分還原到后半部分:“我猜他對朱力歐一無所知……”,而不是像原譯文那種別扭的譯法那樣:“我并不覺得他知道朱利歐……”
三、結語
嚴復的翻譯標準自提出以來,一直以穩(wěn)固的結構作為人們翻譯的座右銘。雖然后續(xù)有許多其他的翻譯標準,但其作為翻譯原則的一個大框架,一直是譯者的方向標。當然,在這個大框架下,內容會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更新,有些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標準也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首先,在翻譯、修改和總結的過程中,需要在“信”的原則指導下,需保持譯者的細心和責任感,不解之處要認真查閱。其次,不能想當然地翻譯,應聯(lián)系上下文,翻譯中要有充分的依據(jù),不能模棱兩可,僅憑借自己的經驗草草了事。最后,根據(jù)“達”的翻譯原則,明確中西方文化和文字差異,增強目的語的可讀性,避免指代不清,修飾成分冗長,過分依賴原文,句式運用不當?shù)葐栴},力求譯文通順流暢,朗朗上口。在翻譯分析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俗語諺語以及長難句在翻譯中仍是難點,要耐心地查閱、分析,并根據(jù)漢語語言和表達規(guī)則,給出準確地道的譯文。
參考文獻:
[1]常謝楓.是“信”,還是“信、達、雅”[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1(4).
[2]章媛.從“信達雅”看翻譯的真諦[J].紅河學院學報,2004(2):64-67.
[3]楊芳芳.淺談翻譯標準“通順”原則的應用:以張培基英漢散文翻譯中副詞的翻譯為例[J].科技信息,2009(30).
[4]Steiner,George.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Lefevere,Andre.TRANSLATING LITERATURE: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