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文圍繞小學美術課堂激勵性語言的運用進行展開說明,第一章簡要對課堂激勵性評價、美術教師課堂激勵性評價、小學美術課堂激勵性評價等三方面進行簡單概述。隨即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師激勵性語言運用的注意事項在第二章展開案例運用分析,第二章分別通過趣味性語言、導向性語言、形象性語言、激勵性語言、煽動性語言等五方面語言藝術展開詳細說明,分別對應了五個教學內容類型分析來鞏固說明,最后一章系統(tǒng)的總結。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激勵性語言藝術;美術教學案例
一、 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激勵性評價的特點
(一)課堂激勵性評價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要多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通過積極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學習。課堂激勵性評價最重要的就是語言要富有積極性,是與消極打壓性評價相互對立的,激勵性評價能夠維護學生自尊心,樹立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課堂教學在方方面面能夠影響到學生的知識吸收和情感態(tài)度,教師在教學時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激勵性評價有一定的時效性,強調教師在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表現時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抓住良好的契機,不能延時激勵或是過后激勵。課堂具與開放性的特點,所以激勵性評價在語言上也要有開放性。教育不單單是為了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認識生活。激勵性評價與其他評價方式不同,它的語言藝術涉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需求等多個方面。
(二)美術教師課堂激勵性評價
一門優(yōu)質的課程就是一門藝術,對于自帶藝術秉性的美術學科,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更是一門值得深思的語言藝術。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所以評價方式自然多種多樣,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時要用包容性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三)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激勵性評價
小學美術課堂的主體是小學生,他們典型的特征就是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具有階段性的特點,所以激勵性評價不應只具備積極性評價的普遍特點,更重要的是要具備符合他們年齡段可接受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好奇心重,喜歡新鮮事物,課上也容易不集中,但這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天性,不可避免。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評價時可在言語中流露一些稚氣,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進行評價。為什么有的美術大師在晚年作畫時愿意回到孩童時期,因為孩童心思純凈,在畫畫時能滲透獨特的情感,正因如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要更加具有包容性,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繪畫作品以及在美術課堂上的表現。
二、 小學美術課堂激勵性語言藝術的運用
(一)趣味性語言藝術
學生日??菰锏膶W習自然對有趣的課堂導入產生興趣,對于天性活潑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有趣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夠瞬間抓住小學生們的眼球,帶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下面通過一節(jié)課堂案例來展開。
案例一:手工創(chuàng)作類課程
教師采用了這樣的課程導入:首先,教師以請來了兩位新朋友為由吸引了全班學生的目光,大家對新朋友的到來都懷有期待。這時老師將自己制作的“手偶”教具展現了出來,兩個手偶一個英俊瀟灑一個古靈精怪,學生們還在沉迷手偶的造型時,老師隨即又通過手偶對話的形式為學生表演了一段類似動畫片式樣的搞笑對話,古靈精怪的手偶率先發(fā)起對話:你們好!My name is逗逗,沒錯!就是和我性格一樣的那個逗,也是逗你開心的逗,雖然我長得不如旁邊這位仁兄英俊,但我十分具有才華,而且我很幽默,你們喜歡我嗎?這時英俊的手偶插話了:嘿~老兄,你也太不謙虛了,我這樣的帥美男可還沒說什么呢!對了大家好,我叫帥帥,就是和我外形一樣的帥,哈哈哈,喜歡我們嗎小朋友,要不要一起走進我們的偶戲大家族啊!
孩子們看著繪聲繪色的表演笑得前仰后合,懷著期待和激動的心情進入到了課程的學習。通過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積極愉悅的情緒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驅動力,大大活躍了學生大腦思維的活動效率與對事物接受認知度的質量。教師通過“手偶”輔助教學,再加上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充分地營造了小學生喜歡的動畫片中的故事對話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對本課學習的熱情,為課程的后續(xù)進行起了一個很好的開頭。
(二)導向性語言藝術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激發(fā)想象和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佳時期,使用好導向性語言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想讓小學生主動進行美術學習,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導向性且要符合他們年齡段特性。使學生能夠有條件、有目的地對問題進行觀察和思考,通過一個課堂案例來具體說明。
案例二:發(fā)現生活類課程教學
課程通過“吹泡泡”的形式開展,課程開始前,教師將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出來:首先教師提問小朋友是不是都有自己的秘密呀!我們一會要了解的泡泡也是有自己秘密的哦!你們想不想知道它的秘密是什么?一會要細心的觀察呦!看哪個小朋友的心思最細膩了。對萬事充滿好奇的小學生們自然愿意去探索泡泡的秘密,孩子們的好奇心瞬間被激發(fā)出來。隨即教師進入正課部分:這時老師先在黑板上寫下了現階段的板書“形狀與顏色的變化”,然后邊演示吹泡泡邊強調學生觀察泡泡的形狀和顏色變化。因為對學生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學生本著好奇的原則會全身心地進入到老師的節(jié)奏中,學生們觀察后很快地就能給出答案,“泡泡是大的”“泡泡是小的”“泡泡是圓形的”“泡泡是橢圓形的”“泡泡是五顏六色的”等等。這時教師對學生的發(fā)現都給予肯定,學生們觀察力得到激勵,自信心大增,為后面的泡泡教學起了好的開端。就著積極的學習氣氛,教師又甩出了一個大的泡泡,這下驚呆了學生們,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老師強調繼續(xù)觀察泡泡里面有什么,多次的泡泡表演后,學生們漸漸發(fā)現“泡泡像是一個大鏡子”“我們在泡泡里”“我們飛起來了”等等。老師繼續(xù)引導,泡泡在飛,我們也在飛,那我們想去哪個地方?。窟@時學生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說去草原;有的說去海邊;有的說要飛向天空去找太陽公公。
小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中細心觀察、放飛自我,隨著想象力的激發(fā),情感上也得到了放松和升華。在這一課中,教師的導向性語言全程起著推動作用。孩子們在學習時不單單認識了泡泡的魅力,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可以說這節(jié)課是富含孩子思想情感和生命力的藝術課程。
(三)形象性語言藝術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與專業(yè)性都較強的學科門類,課本中有很多理論知識十分枯燥,對于原本就好動的小學生而言更是難以理解和吸收。在講解相關的概念知識時,要考慮到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盡量避免使用一些抽象難懂的詞匯,在授課時可以借助對媒體或其他的活動來輔助教學。以課程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三:基礎知識類教學
教師為學生講解點、線、面的結構時采用了從學生經驗角度出發(fā)來輔助教學。由于學生們之前有過方隊表演的經歷,可以很好地借此來加以說明。教師借助了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學生們對多媒體教學充滿期待,早早地坐在了多媒體教室等候鈴聲。課程一開始,教師將學生們之前進行的方陣表演視頻播放給大家,學生們紛紛尋找視頻中的自己,紛紛帶著疑惑的心情進入了課程的學習。首先教師說道:“你們每一個人就是一個點,當你們一排排有序的前進時你們便匯聚成了一條線,然后每一排都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你們便組成了一個面?!边@個時候有的學生似乎有些理解,有的學生卻還是茫然,這是教師邊播放視頻變講解一個點變成線再變成面的過程。為了讓學生認知更加清楚,摘選了國慶大閱兵時候軍人的方針表演。規(guī)范的走姿使“點”“線”“面”變得清晰明了,學生瞬間理解了知識點。這時為了解答少部分學生的迷惑,將視頻變得模糊了,這樣由點到面的演變變得更加明了。
這樣簡短的幾句話便讓全部的學生理解了枯燥的點線面理論知識,同時通過播放國家軍隊無與倫比的隊列表演,也讓學生們樹立了民族自信心,加強了愛國主義情懷的建設,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培養(yǎng)。
(四)激勵性語言藝術
機械冷漠的評價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些家長對孩子美術創(chuàng)作不是特別看好,再加上缺乏專業(yè)的美術知識對影響到孩子美術天賦的散發(fā)。這個時候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通過案例來具體說明。
案例四:關于繪畫的教學
小光和小安是兩個喜歡畫畫的一年級小朋友。小亮活潑,畫起畫來張牙舞爪,筆觸豪放、線條張揚,簡直可以映射出他灑脫豪邁的特性,但他的媽媽對此完全不予理解。小明是一個沉靜內斂的孩子,不善言語,他的作品也很小心翼翼。面對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名學生采用了不同的激勵語言。對于小亮,首先為他介紹優(yōu)秀的個性派大師的作品并夸贊他作品同樣具有個性,樹立他的自信心,但與此同時強調個性是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之上的,由于小光得到了認可,便相信了教師的話,后來也開始注重美術基本功的鍛煉,由于有了正確學習美術知識的流程疏導,小光的畫作水平突飛猛進,常常被邀請參賽,他的媽媽第一次在藝術上對他給予厚望,而他自身也擁有了自信心。對于小安直接地給予了稱贊,同樣是用先人的作品來舉例,讓他了解畫畫可以陶冶自身的品質,很多古人會將情感寄托在畫作中,從小安的畫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內心比較細膩的孩子,很巧妙地為畫面賦予了情感,慢慢地他也樹立了自信心。
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要注意言語是否淺顯,一些“你真棒”這樣的淺顯表揚并不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來積極評價。對于繪畫能力偏低但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可以從態(tài)度上給予鼓勵,比如“這位同學的工具每次都帶齊了”“從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你對美術的熱愛”等一系列符合事實的鼓勵語言,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他們自身的重視,從而加強學習自信心。
(五)煽動性語言藝術
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技法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得到激勵和鼓舞。美術作品往往滲透出畫家的內心情感,傳遞著濃厚的思想,能夠感染到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與畫家產生情感的共鳴,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水平。
三、 總結
對于小學生而言最好的禮物就是語言,而語言最美的就是激勵性語言。激勵是為了給予學生希望,但是激勵的語言不能是淺顯的表揚,要深入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符合事實的鼓勵話語,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董海燕.淺談激勵性評價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74).
[2]胡靈.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探析[J].文教資料,2011(24).
[3]任瑞杰.課堂激勵性語言運用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19):83.
作者簡介:孫皖韻,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七彩云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