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趨勢逐漸在教育領域展開,在廣大教師積極實踐的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成為突破口。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科屬于入門層次,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動手,學會主動探究。文章基于學引思背景之下的初中化學探究學習進行簡要闡述,并提出較為合理的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初中化學;學引思;實驗研究
一、 前言
探究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以調動學生各個感官能力,去主動進行知識的獲取與加工的一種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也是建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的一種新方式,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要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學科能力。學引思中的“學”指的是,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多元、開放以及互動的教和學的模式。而“引思”則指的是,學生遇到了問題,教師適時地去幫助他們,給予他們點撥,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的同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筆者將結合當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創(chuàng)設以學引思為主要課堂教學模式的初三化學探究式學習的新方法。
二、 對比學引思背景下初中化學探究式學習的策略
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的要素,教師要率先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然后對學生的問題細致地進行收集,再深入地進行探究,從而最終通過整理歸納形成具體的解釋,之后再由教師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給出意見,告訴學生更多關于如何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注意要點,形成大家一起攜手進步的氛圍,然后再通過交流和探討,進而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策略。探究式學習模式本身就已經和學引思的教學方式不謀而合。
但是,在具體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供選擇的教學策略并不是唯一的,不能夠盲目地照搬照抄,是要根據(jù)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改善和整合。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去點撥、引導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落實“學引思”教學模式的目的,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讓學生自主去完成知識的建構,就要注重了解化學學科的整體實際特點,化學學科很注重通過理論去聯(lián)系實際,所以教師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介質,也同樣要在傳授化學知識時,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化學課堂中,去體會,思考,加工構建新知識,從而真正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
(一)學引思,合理選擇探究內容
在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安排課堂的進度,根據(jù)目前的教學實際來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在此基礎上,既能夠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化學學科的知識基本體系,又能夠有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水平。比如說,教師在給同學們進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性質講解的時候,可以結合現(xiàn)下的熱點問題來進行拓展,例如備受關注的霧霾問題,把化學知識和環(huán)境保護結合起來,上升到社會層面,這有助于學生迅速地融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落實學引思,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的知識。
中學階段,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學科教學中的重難點,為了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該知識點,教學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探究性的實驗。比如有關二氧化碳的制備實驗,就可以讓學生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質和氧氣的性質做對比,進一步去探究怎樣制備二氧化碳。針對燃燒要素與條件的研究,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與探索,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來引出話題,同時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合適的方案進行探究。
以上都是學引思背景之下,在化學課堂實踐過程中比較適合進行的探究內容,所有教學步驟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思考,提出更多的問題,并學會在遇到困難時運用資源來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二)學引思,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說,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把課本上的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講化學史的相關知識等等。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會習慣在課堂上替學生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很少有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而且由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很容易出現(xiàn)問而不答的情況。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為了示范所拋出的問題要盡可能地接近于學生的實際認知,問題本身也要具有啟發(fā)性,且同時要讓學生能夠產生疑問。
在創(chuàng)設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情境時,面對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對比,教師要進行積極的展現(xiàn),讓學生能夠直觀地認知到二者之間的區(qū)別,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想要主動地去探究。
比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碳酸飲料來引入二氧化碳的知識,然后從學引思的背景出發(fā),加深學生對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上的認識。就目前而言,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不會對化學史進行引入。但實際上,化學史是非常重要的素材,教材中有很多化學知識以及化學原理背后都有著令人心潮澎湃的科學故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去充分挖掘資料,并將其用在平時的探究活動中。比如說在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波義耳和拉瓦錫的化學故事資料,引導學生分析他們兩個人的結論之間存在的差異與爭論,在歷史上雙方對弈的過程中找到真相,并且收集更多相關的化學資料,對于兩個人的化學研究成果,能夠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不僅豐富了整體的課堂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這樣也可以活躍課堂氛圍。
(三)學引思,選擇合適的化學實驗
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下,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教師給學生演示為主,有時,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在課堂上甚至會出現(xiàn)硬性的講解實驗,畫實驗以及背誦實驗這種現(xiàn)象。為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真正的讓學生動手。教師要意識到化學實驗是非常重要的科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啟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另外現(xiàn)在伴隨著多媒體的流行,一些老師便用多媒體去給學生演示實驗替代了動手做實驗,顯然這是不對的,教學重點發(fā)生偏移。再具體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輔助,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學生動手,既要重視實驗的整個過程,也要重視實驗的結果,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收獲滿滿。
(四)學引思,使用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
由于受到了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以及應試壓力和教學時間的不足的影響,阻礙了探究式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做好充足的準備,有效的去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比如說,在講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自己知道哪些分離方法,這體現(xiàn)了讓學的理念,然后就是開始為引思做好準備,給同學們講各種分離方法。結晶,適合于分離溶劑里面的溶解度不同的物質。但是結晶也分為蒸發(fā)結晶和降溫結晶,如果我們要分離出硝酸鉀和氯化鈉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呢?這時候學生會有不同的意見,教師在適時地去引導,這兩種不同的結晶方法分別是什么。讓同學們自己去思考,通過查閱課本來得出結論。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合理的引導,助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組織給同學們演示這個實驗,去加深學生的印象。
(五)學引思,使用恰當?shù)慕虒W評價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一些老師的教學評價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對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態(tài)度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情感價值觀等缺少可操作性的標準以及評價方案。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政策上給予支持,比如說把學生的道德品質,科學素養(yǎng)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納入對于老師的教學考核中。另外也需要教師不斷去努力,形成學生的個人檔案,記錄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針對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學素養(yǎng)等這些指標進行考查。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多設計幾個探究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去討論方案,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獲。
(六)學引思,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同時也能夠提升教師個人能力。教師要對教學過程中成功和失敗進行總結,以及針對其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偶然因素進行反思,當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遭遇思維障礙或者頓生靈感時進行指引。就是要學會引導學生去進行有效思考,運用“學引思”的教學模式來達成自己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對自身所掌握的技能知識與內容進行查缺補漏和反思,針對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同樣也要進行反思。
比如在質量守恒定律探究的過程中,我進行了反思。從整體上來看,這堂課是成功的,主要是因為我把控了時間,在沒有拖堂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整套探究課。而在授課過程中,也發(fā)生了一些值得驚喜的事,在小組實驗中,學生集思廣益,改進了實驗方案,這是驚喜之處,并且主動地在課堂上進行了演示。在進行課堂實驗的過程中,著力于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學會主動提出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也使得課堂氛圍更加的自由。但是,其中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教學之前我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用料比例上的調配問題,導致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許多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出現(xiàn)了會影響石灰水變渾濁的情況,在他們吹氣的時候,液體濺出了試管。
所以經過反思和總結,以及詢問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意見,我了解到可以用氫氧化鋇去代替澄清石灰水,受到點撥后,我就進一步去改進實驗方案。
三、 總結
綜上所述,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學生的能力,創(chuàng)設合理的條件,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引思的教學模式是教學相長,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更新教師的化學理念,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具有積極的意義。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敢于去提出問題,敢于去探究,敢于去質疑。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考慮好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做好防范。教學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而且還要重視過程,教學結束以后要及時進行反思,完善教學。
參考文獻:
[1]顧建辛.初中化學中探究性實驗類試題的歸類分析[J].中學化學教學考,2017(Z2):88-91.
[2]畢華林,陳勇.初中化學教科書中探究活動的設計分析[J].化學教學,2018(10):28-31.
[3]傅維華,陳信生.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4):10-12.
作者簡介:
金茹,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蘆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