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闡述核心素養(yǎng)理念與分層教學內(nèi)涵入手,圍繞分層建構(gòu)語言學習環(huán)境、分組創(chuàng)設學習任務活動、推行整體語言教學模式三個層面,探討了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英語口語;分層教學
一、 引言
新課程改革聚焦核心素養(yǎng)維度對其內(nèi)涵與目標作出明確闡述,強調(diào)立足于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與學習能力四個層面實施教學策略,致力于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通過融入分層教學模式能夠立足于學生的“就近發(fā)展區(qū)”激發(fā)其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的熱情,幫助學生脫離應試教育模式、克服心理障礙,系統(tǒng)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二、 核心素養(yǎng)理念與分層教學內(nèi)涵概述
(一)核心素養(yǎng)
在教育部于2014年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其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立足于實際教學層面將核心素養(yǎng)細化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學習能力”四項基礎性內(nèi)容,分別圍繞基礎要素、價值取向、發(fā)展條件與心智表征視角,致力于通過英語學習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鑒于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口語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形成的基礎性要素,因此教師應結(ji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征、個體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模式的設計,為學生必備品質(zhì)與關鍵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基礎。
(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以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學習需求為核心,面向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與教學計劃的差別化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學習探究的空間,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要求。該教學模式真正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由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方案的設計,使學生依據(jù)自身情況進行學習探究,有效適應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踐行素質(zhì)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三、 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分層建構(gòu)語言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口語練習興趣
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分層設計入手,教師應以英語課堂作為口語教學的主陣地,分層次為學生搭建起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由初步形成對口語的感知、生成口語學習興趣逐漸過渡到感受口語交際的魅力,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梯度化發(fā)展。
首先,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占據(jù)主導地位,對于具象可感事物往往留有較深的印象,因此教師可采用簡筆畫進行簡單的口語教學,通過出示簡單實物圖畫,引導學生在基于形象思維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建立起圖畫與詞匯、句型、語法的關聯(lián)性,通過口語描述的方式進行實物的闡述。例如在學習閩教版四年級上“Unit 6 Meals”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展示milk、eggs、bread、tomatoes等單詞時搭配相應的簡筆畫,既能夠輔助學生加深對于單詞釋義的記憶,同時也能夠在直觀層面上激活學生對于生詞的學習興趣。在形成對學習內(nèi)容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出“Do they like their breakfast?”“Whats for Sallys breakfast?”等問題,由學生結(jié)合問題作出“Yes,they do.”“Milk and eggs.”“Bread and tomatoes.”等回答,使學生實現(xiàn)“敢說”“能說”。
其次,由于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的特征,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應迎合其愛玩的天性采用游戲教學法,借助游戲發(fā)揮對口語教學的輔助作用,提高學生在口語練習中的參與度和學習樂趣,為學生的個體口語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空間。例如在學習閩教版六上“Unit 2 Housework”一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你比我猜”的課堂互動游戲,引導學生以兩兩配合的形式完成游戲,由一名學生做出跑步、走路、坐下、跳躍等動作,由另一名學生根據(jù)的動作猜測run、walk、sit、jump等單詞,并逐層提升游戲難度,從單一單詞過渡到詞組、語句,如“He is walking to school.”“He just finished the long jump.”等。借助游戲教學法活躍整體課堂氛圍,伴隨游戲難度的逐層提升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口語練習的興趣。
最后,通常有效的口語練習建立在真實生活情境、交際氛圍的基礎上,因此教師還需注重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符合日常交際習慣的語境中感受口語交際的氛圍,促進其口語表達、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閩教版六下“Unit 3 Seeing a doctor”一課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醫(yī)院看病的生活化情境,依據(jù)學生英語水平、口語表達能力劃分出若干層級,給予其不同難度的口語練習任務。針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可安排其演繹在醫(yī)院掛號的場景,在對話中使其練習“I have a stomachache.”“I have a sore throat.”等簡單語句;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安排其參與到難度水平較高的對話場景中,運用“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Doctor Smith. Will 9:00 AM tomorrow be all right?”“Then,can you make it Friday for me?”等語句進行復雜場景的會話練習,促進學生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與應變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二)分組創(chuàng)設學習任務活動,深化語言學習體驗
分層教學法將原有課堂劃分為若干層次,面向不同層次進行個性化學習計劃、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為有效提升分層教學模式實施的實際效果,教師還應注重將其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相配合,依托分層、分組活動的設計深化學生的語言學習體驗,發(fā)揮對分層教學的有效監(jiān)督作用,并且依托小組合作學習競賽等學習活動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與集體榮譽感,更好地提高其在口語練習中的專注度、達成預期教學效果。
以閩教版四下“Unit 8 Home”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書房的圖片場景,為不同層次、組別的學生布置差異化學習任務。例如針對學習基礎較弱的小組,教師可安排其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順序進行圖片中物體名稱的描述,如computer、book、desk、chair;針對學習水平中等的小組,安排其利用“There is...”“There are...”的句式進行物品描述,如“There is a desk.”“There are three chairs.”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小組,安排其在描述物品數(shù)量的同時進行方位的介紹,例如“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shelf.”“There is a window in the study.”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采用“一對一”幫扶教學策略,鼓勵不同層次的小組間建立幫扶關系,由口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帶動口語能力差的學生開展交際練習,使幫扶對象在模仿對方句型、發(fā)音的過程中主動開口講英語、克服心理障礙,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主動開展口語交際練習,更好地深化其語言學習體驗。通過分層、分組學習任務的設計,能夠使學生在參與、體驗、合作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進一步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推行整體語言教學模式,培養(yǎng)綜合語用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增強英語教學的整體性,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可采用整體語言教學模式,在搭建整體性語言學習框架的基礎上實現(xiàn)逐層深入與分解,在由易至難中完成語言學習任務,逐步放寬對學生口語交際場景、內(nèi)容的局限,引入多種情境進行創(chuàng)意對話,配合英文動畫片、原聲電影等教學資源的擴充,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口語練習的熱情、引導其樹立跨文化交際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培育學生形成英語思維。
以閩教版五下“Unit 5 Sports Day”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課文內(nèi)容學習的基礎上,可為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搭建起相應的展示平臺,創(chuàng)設諸如“Childrens Day”“New Years Day”“Spring Outing”等口語會話場景。針對口語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安排其圍繞“How many celebrations do you know about New Years Day?”“What are they?”“Whats your favorite activity?”等問題開展口語會話;針對口語水平中等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圍繞節(jié)日主題進行自由表述,例如“It is Childrens Day. Cindy is flying a kite. Mike is playing football.”等;針對口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適當提高任務難度,要求學生在口語會話中運用到現(xiàn)在進行時與一般過去時等時態(tài)。依托學習任務難度的梯度化設計,能夠為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均提供口語練習機會,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促進學生整體感知與綜合語用能力的發(fā)展。
四、 結(jié)論
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實施的背景下,為確保核心素養(yǎng)目標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得到深入滲透,教師應牢固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分層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借助教學層次、問答題目、學習任務與整體語境的梯度化設計,逐步實現(xiàn)學生口語練習興趣、表達能力、學習體驗及語用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踐行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瑞.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誤區(qū)和解決對策的分析[J].新課程:教研版,2018(11):260.
[2]萬里虹.“E+互動”帶來的小學英語課堂變革[J].華夏教師,2018(19):36-37.
[3]錢怡婷.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19(4):44-45.
[4]薛云.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英語課堂的分層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2019(11):69.
作者簡介:
肖黎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高新園區(q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