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
(安順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安順,561000)
兒童牙病是最為典型的一種兒童疾病,多數都發(fā)生在兒童乳牙上,不利于乳牙正常發(fā)育,進而影響整個頜面部正常發(fā)育,故引來醫(yī)療領域很多相關人士的重視。在最近幾年,兒童牙病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直接對患兒的口腔咀嚼功能及美觀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提高兒童牙病臨床治療效果成為很多牙科醫(yī)院的重要醫(yī)療發(fā)展任務,而樟腦酚和氫氧化鈣糊劑是目前常見的兒童病牙治療方法[1]。對此,本文自己以自己所在醫(yī)院2018年2月~2019年2的70例牙病患兒為例,對樟腦酚和氫氧化鈣糊劑進行臨床療效比較分析,以獲取滿意臨床療效結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牙病患兒7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5例,所有患兒均為單顆患牙,并且沒有出現牙隱裂和牙周病,均進行首次根管治療,近3個月沒有使用抗生素。所有患兒中有44例為男性,26例為女性;年齡為3~11歲,平均年齡(6.25±1.12)歲;雙尖牙一共有14顆、前牙一共有17顆、后牙一共有32顆。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均具有可比性,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治療前:兩組患者都進行了患牙X線拍攝,并給予了常規(guī)開髓治療、拔髓治療等,然后使用標準為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洗患兒患牙根管。(2)對照組:常規(guī)檢查及治療后對患兒進行樟腦酚治療,即將樟腦酚棉捻內置患兒的患牙髓室中,然后用氧化鋅將患牙髓室封閉。(3)觀察組:常規(guī)檢查及治療后對患兒進行氫氧化鈣糊劑治療,即將氫氧化鈣糊劑棉捻內置患兒的患牙根管中,然后用氧化鋅將患牙根管封閉。觀察組與對照組中如果有炎癥患兒,在進行樟腦酚和氫氧化鈣糊劑治療前還需要進行消毒治療,待炎癥消失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治療,兩組患兒均在治療10d后進行復查[1-2]。
1.3 疼痛評價標準 根據Mohd Sulong疼痛評價標準進行評價,無痛的評價標準為0級;輕度疼痛為Ⅰ級;疼痛明顯且需要借助藥物緩解為Ⅱ級;疼痛嚴重且伴發(fā)局部腫脹為Ⅲ級,同時還需要進行開放引流和對癥處理[2]。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顯效:患兒患牙疼痛減輕,沒有嗎叩擊痛、咬合痛等癥狀發(fā)生,且竇道愈合、牙齦顏色正常、髓室及根管中棉捻干燥且無異味、經X線檢根尖及牙周組織正常。有效:患兒患牙疼痛減輕、沒有咬合痛,存在輕微的叩擊痛,竇道無分泌物、牙齦正常,內置棉捻較濕潤且無異味、根尖及牙周組織經X線檢查沒有明顯變化。無效:患牙疼痛感沒有得到,有明顯的叩擊痛,且牙齦紅腫、竇道有分泌物、內置棉捻濕潤且有臭味、根尖及牙周組織經X線檢查呈可見低密度影[2-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采用x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用(%)表示,數據比較呈顯著差異性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則用P<0.05表示。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的疼痛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兒經氫氧化鈣糊劑治療后的患牙無痛率(0級疼痛反應發(fā)生率)為71.43%,明顯高于對照組(28.57%),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的疼痛反應比較[n(%)]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經氫氧化鈣糊劑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達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74.29%),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n(%)]
據相關資料了解到導致兒童病牙發(fā)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牙齦感染等,故要從飲食和牙齦兩方面進行治療,而樟腦酚和氫氧化鈣糊劑治療是現時代較為常見的兒童病牙治療方法,其中氫氧化鈣糊劑治療臨床療效優(yōu)于樟腦酚,故氫氧化鈣糊劑在兒童病牙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樟腦酚治療主要通過根管治療來實現,其成分主主要是樟腦晶體、苯酚晶體和乙醇,具鎮(zhèn)痛、消毒和防腐的作用,但實際治療中樟腦酚會在一定程度上腐蝕和刺激患兒牙齒,增加再感染率。而氫氧化鈣糊劑對患兒牙齒的刺激及腐蝕較小,降低了再感染率,進而減少患兒疼痛感,達到治療兒童牙病的目的,故治療效果優(yōu)于樟腦酚[3]。上文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氫氧化鈣糊劑的兒童病牙治療效果優(yōu)于樟腦酚。
綜上所述,對兒童牙病患兒給予氫氧化鈣糊劑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能夠同時提高患兒患牙無痛率和治療總有效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