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摘要】在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是一門使學生拉開較大距離的課程。新的教育形勢下,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發(fā)揮出越來愈顯著的價值?;诮虒W實踐與思考,對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分層教學 教學效果
在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是一門使學生拉開較大距離的課程。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就成了重要的教學課題之一。這種情況下,掌握分層教學模式并能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應用,就成了一線的必然選擇和必備技能。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與思考,擬就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作為簡要探討,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對學生的分層
毫無疑問,分層教學的基礎是對學生的合理分層,只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后,方能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和輔導。一般來說,對學生分組的基本依據是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層次不能過多,通常以三個為宜,就初中信息技術而言,可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甲層次是具備扎實的小學信息技術基礎,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快的學生;乙層次是小學信息技術基礎一般,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中等的學生;丙層次是小學信息技術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弱的學生,主要是后進生和學困生。分層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因材施教”,其目標指向則為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顯著提升,因為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方便而高效地進行針對性教學,每一層級的教學都可做到各有側重,從而使每一層級的學生各有所得,當低層級的學生取得進步,知識和能力水平顯著提升時,即劃歸相應層級,最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教學中的分層
(一)分層次備課
分層次備課首先是對教學目標分層,對目標進行分層后即有了明確的教學指向,這是基本而關鍵的問題。一般來說,教學目標的層級數量要與學生層級的數目保持一致,兩者之間是合理的對應關系。通常情況下,丙層學生要能夠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乙層學生要能夠進行難度一般的操作和應用;甲層學生則要具有自主探究和熟練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實踐從而激發(fā)個人潛能??傊總€層次的教學目標都必須與該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相匹配,并盡可能地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必要強調的是,在進行目標分層時,為便于學生像更高層的目標“攀升”,各層次的目標應呈現科學的梯度性,形成一種合理的過渡。比如word、PPT、Excel等基礎軟件的學習,丙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基本功能和操作即可,乙層次的學生要還應在此基礎上學會一般的應用,能利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甲層次的學生則應要求他們解決一些難度較大或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如制作教師節(jié)賀卡、以PPT形式設計主題為“環(huán)?!钡陌鍒?、以電子表格統計家中一周內每天的生活支出等。
對教學目標分層后,下一步就可根據各層此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及流程,這在下一部分會有較具體的呈現。這里所應強調的是教學內容的設置不應當是教師強行規(guī)定學生完成哪些學習任務,而是巧妙地通過學生的自我要求來實現。在學習新內容時,教師只要規(guī)定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最低的層次即可,然后讓他們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目標層次。這時,教師要做好導向工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水平,引導學生科學地選擇學習目標。當學生完成相應層級的學習任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向更高一級的層次目標挑戰(zhàn)。
(二)分層次授課
1.分層講授
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知識講授無疑占有重要地位。從筆者的研究實踐來看,在初中信息技術的分層教學中,這一環(huán)節(jié)應向低層和中層學生傾斜,對高層學生則只點撥到位即可。這種思路的好處在于,既能保證前者切實地弄懂吃透,又有利于高層學生學有余味,獲得充足的自我空間。在新知識的具體講解中,教師則應特別注重授課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并力求通俗易懂,在這個基本前提下再兼顧各層次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別。比如,在教授文字處理軟件時,應當從最基本和常規(guī)的文件編輯方法入手,進而過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標的設置等編輯方式,講解和示范過程中不僅要針對性強,更要由淺入深,兼具啟發(fā)性和簡約性,從教學實踐來看,這對于低中層次的學生而言十分重要。
2.分層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目的在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及知識掌握情況,同時起到強化重點,鞏固所學的作用,此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專注度。需要指出的是,對初中信息技術而言,提問不僅僅是像其他學科那樣口頭提出一些識記或理解性的問題,而是更傾向于技能訓練,因為信息技術本是一門重在應用的課程,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切實掌握技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訓練,知識理解和記憶得再好,也無異于紙上談兵。因此,相對來說“提問”環(huán)節(jié)在信息技術課中地位更加重要,一般來說,“提問”的內容應是教師在課前備課階段依據分層教學目標設置好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設置一個“將一個文件從H盤剪切到乙盤”的問題時,甲層次的學生應讓他們用三種甚至三種以上的方法來完成,乙層次的學生則讓他們用兩種方法來完成,對于丙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掌握運用“編輯菜單中的剪貼粘貼命令”進行剪切就可以了。這種具有針對性的練習,某種意義上也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便捷途徑。
3.分層練習
課堂練習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對于其他一些學科而言,有時會因課堂時間緊張而無法實施,而讓學生在課下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完成。但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應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換言之,應在課前備課和進行教學設計時盡量留出時間進行專門的課堂練習,原因在上段已然指出,其與課堂提問的意義和重要性并無二致,應該讓學生趁熱打鐵,及時鞏固。在分層教學中,同樣亦應在備課時依據分層教學目標設置具有不同層次的練習。比如,在學習PPT時,甲層次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主制作一篇關于宣傳保護環(huán)境的電子海報,包括字體、主題、個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為其提供網絡讓學生上網搜集材料)。乙層次的學生則提供幾個樣板,讓他們在樣板上進行編輯類型的操作。對于丙層次的學生,可進一步降低要求,從平常所學的基礎知識入手,讓他們模仿樣本但為其操作進行提示。這樣,練習題目分了明確的層次,自然那更容易達到針對性教學效果,從而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課后作業(yè)的分層布置與課堂練習題相同,如果課堂上練習時間不寬裕,可以退而求其次,讓學生在課下當作業(yè)完成。
綜上,本文對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新的教育形勢下,分層教學必將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發(fā)揮越來愈顯著的價值,一線教師應給予其足夠重視,并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總結其運用之道,以期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輝暉.初中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淺析[J].教師,2010,(32) :51.
[2]彭琳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分組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廣東科技,2012,(11) :45.
[3]于鳳.淺談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7,(z1) :52.
[4]平麗雅.分層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1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