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欣
比起可見的空氣污染、水域污染,眼睛看不到的噪音污染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有時候,我們甚至還主動制造噪音。殊不知聽力正因此漸漸下降。
噪音已經(jīng)取代年齡,成為我們聽力的最大殺手。我們生活在一個嘈雜的世界中,而且它變得一天比一天更要嘈雜。走在道路上會聽到綠化帶上的割草機聲;坐在辦公室里,已經(jīng)習慣不停響著的電話聲和空調(diào)送風的聲音;回到家里,還要忍受電視機、吹風機、抽油煙機、吸塵器等發(fā)出的聲音……世界似乎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耳朵是非常精密且脆弱的人體“儀器”
我們的中耳有3塊小的骨骼——錘骨、砧骨及鐙骨。鼓膜把我們的外耳和中耳分隔開,而中 耳又跟我們的鼻腔和喉嚨連接,這個狹窄的通道叫耳咽管。耳蝸的形狀就像一只蝸牛,在你的內(nèi)耳中。毛細胞整齊地排列在耳蝸上。
當聲波進入耳朵后,會引起鼓膜震動。接著,震動會傳遞給耳蝸中的液體。這時,液體的震動會轉(zhuǎn)為電信號傳遞給耳蝸上排列整齊的毛細胞,從而刺激到其連接著的聽覺神經(jīng)纖維。然后,頻率不同的神經(jīng)信號最終由聽覺神經(jīng)傳遞到大腦,信號在此被“解析”,我們知道了自己聽到的是音樂還是談話,或者是汽車正從我們身后靠近的聲音,讓我們知道應(yīng)該回答別人問話還是立刻躲開身后的汽車。
不論是音量太大還是長時間忍受噪音,都會讓耳朵這個精密的器官受損。也就是說,不論是在音樂震天響的派對待上半小時,還是每天都與嗡嗡作響的空調(diào)共處一室,耳朵都在遭受蹂躪。我們耳朵中的毛細胞非常脆弱,即使是不算太大聲的噪音,可只要持續(xù)不斷地“騷擾”我們的耳朵,原本整齊排列的毛細胞就會因此亂掉和受損。
我們出生時耳朵擁有最多數(shù)量的毛細胞,它們會逐漸減少。因為毛細胞并沒有再生的能力,所以一旦毛細胞死掉,其導致的聽力損失也是永久性和不可逆的。通常,對高頻聲音的聽力是最先減弱的,然后我們會漸漸開始聽不到說話時常用頻率的聲音。
噪音對聽力的影響是逐漸積累形成的
雖然在剛出生時,我們的毛細胞數(shù)量很多(超過了我們需要的數(shù)量),但因為反復(fù)受到噪音的侵害,其數(shù)量會最終銳減到影響我們聽力的程度。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因為聽搖滾樂而受損的毛細胞,其導致的結(jié)果最終會體現(xiàn)在中老年時的“耳背”。
聲音的大小用分貝(dB)來計量,能夠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的噪音至少要85分貝。聽起來很高,但其實吹頭發(fā)的吹風機、家用的料理機或者食物攪拌機都能夠發(fā)出85分貝以上的噪音。如果你連續(xù)在85分貝噪音的環(huán)境中待上8小時,聽力就將受損。住在機場附近、公路邊,你就有可能時刻聽到85分貝以上的噪音,例如汽車急剎車的聲音就超過了90分貝。
噪音的其他害處
噪音不僅損害我們的聽力,還會造成我們精神緊張、抑郁、焦慮,甚至是心血管健康出現(xiàn)問題。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歐洲部門的報告,在歐洲,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的健康因為交通噪音受到損害,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因為晚上的噪音而健康受損。我國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如何消除噪音,保護我們的聽力?
噪音已經(jīng)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威脅,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學會盡量避免暴露在噪音過大的環(huán)境中,知道如何采取行動保護我們的耳朵不受噪音的傷害。
1準備一對耳塞
美國密歇根亨利福特醫(yī)院的耳鼻喉科專家Seidman醫(yī)生建議,在吹頭發(fā)或者使用割草機的時候,最好使用耳塞。走在街上,如果發(fā)出尖銳警笛聲的救護車呼嘯而過,我們也應(yīng)該伸手蓋住耳朵,在慶祝節(jié)日欣賞漂亮的煙花時,也別忘了堵住自己的耳朵。如果你騎摩托車上下班或者在工作的時候需要使用電鋸、氣鉆等“大聲”的工具,或者鄰家有人裝修,一定要注意保護耳朵。耳塞并不只是在睡覺時使用,在白天還能夠幫助你隔絕噪音。
2盡量少戴耳機
可除了那些我們急著逃離的噪音,還有許多我們極力追求的“噪音”,例如耳機里播放的搖滾樂,其分貝通常都超過了各種職業(yè)的噪音安全界限,造成的影響和飛機起飛時發(fā)動機的噪音能相提并論。如果你習慣用耳塞聽音樂,而且音量大到使你聽不到外面的人說話,那么你實際上就在直接殺死你的毛細胞。
從1979年世界上第一部“隨身聽”問世,我們的毛細胞就開始遭受到來自耳機的威脅。美國曾有全國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使用耳塞聽音樂的人中,35%的成年人和59%的青少年都喜歡把音量調(diào)到很大。他們這么做可能是為了要蓋住外部的嘈雜聲音,例如在地鐵中或者街道上的噪音,好完全沉浸在音樂之中。地鐵中的背景噪音可能就已經(jīng)達到了85分貝,所以在地鐵中使用耳機我們可能會把音量調(diào)到100分貝。而美國國家健康中心所給出的“危險分貝”資料顯示,如果將耳機聲音調(diào)到接近100分貝,只需15分鐘,聽力就會受到永久性損害。
別覺得這是在聳人聽聞,如果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使用在地鐵中時同樣大小的音量聽音樂,你就會嚇一跳并且感到耳朵受不了。因此,好的做法是,先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設(shè)置好自己能接受的最大音量,然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超過這個音量。
一般來說,如果其他人也能夠聽到你耳機中的音樂,那么音量就過大了。你一定在坐車或者坐飛機的時候遇到過鄰座的人戴著耳機,但你完全能聽到他們所聽的內(nèi)容,這些人的聽力可能已經(jīng)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損害。
一定要戴耳機,就選擇耳罩式的
在一定音量之上,入耳式耳機比耳罩式耳機帶來的噪音要大。如果使用入耳式耳機,最好選擇較松的耳塞,而且要避免耳機“塞死”耳道。如果你在相對比較安全的環(huán)境中(如身邊沒有來往的車輛,不需要靠聲音來躲避危險),那么可以使用耳罩式耳機,這種耳機能夠把背景噪音隔絕在外,這樣你就可以用較小的音量聽清楚音樂了。即使如此,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也不要超過60分鐘。如果你習慣在音樂之中工作、做家務(wù),那最好使用揚聲器。
3關(guān)掉吵鬧的玩具
即使是幼兒玩具也可能制造傷害耳朵的噪音。美國演講語言聽力協(xié)會列舉了一些會傷害兒童聽力的玩具:玩具槍、會說話的娃娃、有喇叭和警笛的玩具車、對講機、能發(fā)出聲音的橡膠玩具,有的玩具能夠發(fā)出90分貝的噪音,這跟割草機發(fā)出的噪音差不多大。所以為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除了查看其材料是否環(huán)保無害,還要注意其聲音是否過大。如果已經(jīng)為孩子購買了不少此類“吵鬧”的玩具, 不妨把電池拆卸下來,讓它們做“安安靜靜”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