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偉玲 李艷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98例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 按照護理方法分為常規(guī)組(48例)與精神組(50例)。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精神組在常規(guī)組護理基礎上實施精神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精神癥狀自評量表(BPRS)評分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評分及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 干預后, 精神組BPRS、SDSS評分分別為(49.65±5.31)、(6.83±2.31)分, 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54.38±5.64)、(8.59±2.97)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精神組護理滿意度為94.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79.1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精神康復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 增強社會功能, 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精神康復護理;精神分裂癥;精神癥狀;社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84
Practical effect of ment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LUO Wei-ling, LI Yan-li.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Mental Hospital, Guangzhou 510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ment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98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48 cases) and mental group (50 case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mental group received ment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score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BPRS and SDSS score of mental group were (49.65±5.31) and (6.83±2.31) points, which were better than (54.38±5.64) and (8.59±2.97) point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mental group was 94.00%,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79.17% of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ental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nt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enhance social function,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Ment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chizophrenia; Mental symptoms; Social function
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個性改變(如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diào)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 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和行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 2]。常規(guī)治療往往以服用低劑量抗精神類藥物為主, 可一定程度控制患者的精神癥狀, 但存在明顯個體化差異。有研究[3, 4]顯示精神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 增強其社會能力。為了更好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狀況及生活質(zhì)量, 本院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對精神分裂患者開展精神康復護理干預,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 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常規(guī)組(48例)與精神組(50例)。常規(guī)組中, 男32例, 女16例;平均年齡(34.59±5.24)歲;平均病程(6.76±2.69)個月;平均住院時間(54.24±12.33)d;有醫(yī)保32例, 無醫(yī)保16例;有職業(yè)38例, 無職業(yè)10例;已婚29例, 未婚19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1例,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7例;疾病類型:單純型7例, 青春型8例, 偏執(zhí)型7例, 未定型8例, 衰退型6例, 殘留型6例, 其他型6例。精神組中, 男35例, 女15例;平均年齡(33.67±5.29)歲;平均病程(6.11±2.26)個月;平均住院時間(54.67±12.24)d;有醫(yī)保35例, 無醫(yī)保15例;有職業(yè)41例, 無職業(yè)9例;已婚32例, 未婚18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例,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6例;疾病類型:單純型7例, 青春型9例, 偏執(zhí)型7例, 未定型8例, 衰退型6例, 殘留型7例, 其他型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20~65歲;②符合精神分裂診斷標準[5], 且住院時間>30 d;③積極配合相關護理干預。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自殺性、攻擊性行為者;②有嚴重的酒精、藥物等依賴者;③有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軀體疾病者。
1. 2 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患者低劑量的抗精神藥物治療, 并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 如用藥指導、飲食調(diào)節(jié)、睡眠管理等。
精神組在常規(guī)組護理基礎上采用精神護理。精神護理:①加強心理干預, 由于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患者往往會情緒低落、產(chǎn)生抑郁, 護理人員可以陪同患者聊天、在病房播放舒緩的音樂, 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②幫助患者恢復社會能力, 精神分裂者社會能力往往會下降, 護理人員可以幫助其重新認知社會上的事物, 幫助其恢復社會能力;③幫助患者增強生活能力, 精神分裂患者往往認知能力會減弱, 甚至出現(xiàn)不會使用牙刷、牙膏等基本物品, 護理人員可以重新教導使用方法, 并幫助其認知其他事物;④增強體育鍛煉, 護理人員可陪同患者一起運動, 走出病房呼吸新鮮空氣, 一方面可以減緩精神壓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運動增強體質(zhì)、通過排汗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⑤科普相關知識, 向患者普及精神分裂知識, 并教導如何降低主觀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幫助其克服情緒上的問題, 并樹立康復信心。兩組均護理1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BPRS、SDSS評分, 采用BPRS評估患者精神癥狀, 該表共18個項目, 每個項目為1~7分, 總分為126分, 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精神癥狀越差;采用SDSS評估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殘缺程度, 該表共10個項目, 每個項目0~2分, 共20分, 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社會功能殘缺程度越強。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滿意度判定依據(jù)本院自制判定標準, 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PRS、SDSS評分比較 干預前, 兩組患者BPRS、SDSS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精神組BPRS、SDSS評分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精神組護理滿意度為94.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79.1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類疾病, 其發(fā)病原因多種多樣, 主要由體質(zhì)因素、生理原因、精神刺激和遺傳引起的。精神分裂癥除了藥物治療以外, 其護理也不容忽視[6, 7]。常規(guī)護理主要從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用藥護理著手, 難以針對性幫助患者減輕精神上的壓力。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患病的情況下, 往往會出現(xiàn)意志力減弱、人際交往能力下降、情感淡漠等現(xiàn)象。精神康復護理除了注重改善常規(guī)護理, 還注重加強對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干預, 通過加強心理干預、增強體育鍛煉、強化健康教育等可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恢復社會能力、增強生活能力、增強體能及提高認知能力[8, 9]。同時, 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恢復, 繼而降低對患者自身的傷害及避免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本研究顯示, 干預后, 精神組BPRS、SDSS評分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明精神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和社會功能, 并增強其認知能力和社會能力, 與朱麗萍等[10]研究相近。同時, 精神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明精神康復護理服務質(zhì)量更高, 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由此認為, 精神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 增強社會功能, 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玲. 綜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5, 44(3):353-354.
[2] 呂蒙蒙, 馬西文. 園藝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現(xiàn)狀. 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8, 17(7):68-74.
[3] 榮建萍. 自我效能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海南醫(yī)學, 2015, 26(15):2327-2329.
[4] 韓冬梅.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 罕少疾病雜志, 2019, 26(2):34-35.
[5] 盧國強, 李輝, 李英英, 等. 認知心理治療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分析.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9, 36(5):771-775.
[6] 安紅端. 人文關懷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情況及社會功能的影響分析. 醫(yī)藥前沿, 2016, 6(6):304-305.
[7] 潘紅紅.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護理干預應用臨床效果觀察.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5, 9(5):219-221.
[8] 王曉敏. 優(yōu)質(zhì)護理應用于神經(jīng)外科重癥患者的價值探討. 罕少疾病雜志, 2018, 25(4):67-69.
[9] 張衛(wèi)華, 王玉琦. 系統(tǒng)性康復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5):79.
[10] 朱麗萍, 湯娟萍, 林勇, 等. 精神康復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 33(8):43-45.
[收稿日期: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