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
俗話說:獨木不成林,獨弦不成音。然而,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京族里有一個藝術寶藏,能讓“獨弦”撥出美妙絕倫的曲調(diào),這便是獨具魅力的、京族特有的彈弦樂器——獨弦琴。獨弦琴京語稱“旦匏”,民間又稱“匏琴”或“獨弦匏琴”,主要流行于防城港地區(qū)以及越南。
獨弦琴是京族最珍貴也是最古老的樂器,單憑一根弦,一根搖桿,便能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有吟唱般韻味。但這一京族文化瑰寶,卻一度瀕臨失傳。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靈魂,文化一旦消失,這個民族便只剩下空殼。
2018年,為了傳承獨弦琴這一京族特有的文化,東興市京族學校依托京族唯一聚居地的優(yōu)勢,以傳承和弘揚京族文化為切入點,開設了“京族獨弦琴”京族優(yōu)秀特色文化培訓班,成立了京族獨弦琴藝術傳習基地。
學校由專任音樂老師負責使用及管理獨弦琴特色文化培訓班,不定期邀請京族獨弦琴非遺傳承人蘇春發(fā)老師、京族獨弦琴著名演奏家趙霞老師、蘇海珍老師到學校上課,教同學們彈奏獨弦琴。
獨弦琴的神奇之處在于,只有一根琴弦,卻可以演奏所有的音階,還可以同時演奏泛音和基音。它的音色清亮柔和,帶一點顫音,回音很長,色彩感很強。既能表現(xiàn)非常孤獨優(yōu)雅的獨奏,也可以表現(xiàn)很熱鬧的民歌節(jié)奏,放在一堆樂器里演奏,個性的音色和表達方式非常突出。正因為它的獨特,許多同學被吸引前來學琴。
東興市京族學校是全國唯一以京族命名的民族學校,校園里京族學生占60%以上。無論是京族同學還是其他民族的同學,只要喜歡獨弦琴,都可以進入獨弦琴培訓班學習。現(xiàn)在,許多非京族的同學也能用獨弦琴彈奏出一首美妙的京族曲子,大家聚在一起演奏,和諧又快樂。
培訓班的教室每周一至周五都有固定的開放時間,同學們可以在教室里或在校園內(nèi)自主練琴。除固定教學時間外,老師還不定期到教室進行指導。每天,校園里都會響起悠揚的琴聲,那是熱愛獨弦琴的同學在跟著老師學習彈奏呢!
兩年來,東興市京族學校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了數(shù)百名會彈奏獨弦琴的學生。獨弦琴聲從這里枝繁葉茂。獨弦琴演奏活動也經(jīng)常開展。每年哈節(jié)(京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歌節(jié),通宵達旦,歌舞不息),同學們的獨弦琴表演都會成為哈節(jié)里的一個表演節(jié)目。學校接待外賓時,同學們也會演奏獨弦琴以示歡迎。如今,獨弦琴已成為學校各項活動的特色節(jié)目,在各類社會活動中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獎,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除了獨弦琴,在東興市京族學校的校園里還有很多京族文化的影子:教學樓前身著民族服飾的京族人物銅像、操場邊反映京族人民日常生產(chǎn)生活的壁畫等,學校還按時按量開設京語課,舉辦京族歌舞興趣班,民族教育展板展示了京族民俗文化,開展具有京族特色的教學活動。此外,學校的每一位同學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漂亮的京族服飾,這些無不在傳遞著濃濃的京族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