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社明,王 薇
(1.西安外國語大學 英語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8;2.西安石油大學 外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翻轉課堂是教育者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營造一個虛擬網絡課堂再融合現實課堂而形成的一種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盵1]75“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反映了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實施步驟,它指引著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內容設計,是整個課程改革的命脈?!盵2]CNKI統計數據顯示,近些年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成果豐碩。為了進一步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預測該領域未來研究趨勢,本研究以2014—2018年間CSSCI國內的外國語言學類來源期刊相關文獻為研究樣本,運用文獻研究法,從創(chuàng)設目標、理論依據、應用領域、模型分類、操作流程、模型驗證等維度進行了系統化分析,以期為高校英語教師了解此領域的研究動向、把握未來研究趨勢提供啟示。
通過搜集和整理,本研究確定了樣本為《外語教學》 《外語電化教學》 《外語界》 《外語學刊》《中國外語》 《中國翻譯》刊登的25篇關于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文獻,提出三個研究問題,即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哪些?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現存哪些問題?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在未來應關注哪些領域?以期通過創(chuàng)設目標、理論依據、應用領域、模型類別、操作流程、模型驗證的維度等發(fā)現問題,提出未來研究設想。
國內高校英語教學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模式旨在達成以下教學目標:解決教學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應用相關網絡信息技術等。以此為據,我們將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創(chuàng)設的目標類型劃分為教學問題解決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型、信息技術應用型三種。
1.教學問題解決型
傳統高校英語教學一直存在著師生角色定位、課堂性質把控以及評價機制變化的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將很難得到保障。翻轉課堂教育理念為高校英語教師解決這些教學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陳圣白針對傳統口譯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課時量少、學習者課堂互動焦慮等問題,創(chuàng)設了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31-36;王娜等針對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無法充分實現因材施教、支持個性化學習、應試教學歪曲語言學習本質、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失于統一等問題,創(chuàng)設了大學英語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型[4]52-57;劉艷發(fā)現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課時減少、大班教學、產出滯后”等問題,創(chuàng)設了翻轉課堂詞匯教學模型[5]43-49;董洪學等建構了MTI職業(yè)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模式以解決MTI教學職業(yè)性和實踐性不強等問題[6]49-55;孫先洪等針對ESP教學存在的概念化時間占比過高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發(fā)展受阻等問題,設計了ESP翻轉課堂模型[7]38-42;徐琳發(fā)現,學習者負動機影響學習者學習成效,為了消除負動機的影響,構建了基于負動機的“SPOC+翻轉課堂”模型[8]81-89;王洪林、胡雅楠等通過構建口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解決口譯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等問題[9]59-62[10]。
2.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型
翻轉課堂在教學資源配置、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師生角色定位、師生交互方式等方面有別于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翻轉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值得探討。王林海等應用CDIO理念,探究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11]72-77。
3.信息技術應用型
翻轉課堂是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產物。如何營造技術支撐型翻轉課堂教學環(huán)境以促進學習者發(fā)展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學者們開展了相關研究。徐艷梅等依托新型信息技術電子學檔系統,創(chuàng)新了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型[12]81-87;李曉東借助情景感知技術構建了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13]71-77;賈凌玉等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和微社區(qū)構建了醫(yī)學英語閱讀課程翻轉教學模型[14]65-69。
任何教學模型的創(chuàng)設必須有理論依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也不例外。在對本文涉及的25篇研究樣本的調研中發(fā)現,樣本研究理論依據源于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哲學、計算機等學科,涉及的具體理論主要有:項目式學習理論,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混合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探究社團理論,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理論,有效學習理論,語料庫理論,詞匯教學理論,多元讀寫能力發(fā)展理論,情景感知理論,CDIO理論,負動機理論,積極學習理論等。學者們在創(chuàng)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時,整合了不同學科的理論,這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創(chuàng)設的理論依據呈現綜合化和多樣化等特征。綜合發(fā)現,學者們的研究所依據的理論多數來源于國外,鮮有中國本土化的教育理論。
我國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可以分為技術性、環(huán)境型、目標型、理論型、資源型和其他[15]。
1.技術型: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如微社區(qū)、互聯網+,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2.環(huán)境型:基于網絡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高效英語教學模型,這些環(huán)境包括Moodle教學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和微社區(qū)等。
3.目標型: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依據設計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教學目標如發(fā)展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多元讀寫能力、大學生詞匯認知能力等。
4.理論型:應用相關教育理念,如CDIO理念,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5.資源型:依托教學資源,如語料庫等,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6.其他:如醫(yī)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民族院校研究生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等。
高校英語教育分英語專業(yè)教育和非英語專業(yè)教育兩大類,后者通常被稱之外大學英語課程教育。在本文涉及的25篇研究樣本中,有6篇是關于英語專業(yè)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17篇是關于大學英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2篇介于二者之間。其中,英語專業(yè)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涉及口譯教學行動、MTI職業(yè)翻譯能力、口語教學等,大學英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涉及自主學習、醫(yī)學英語閱讀、詞匯教學、多元讀寫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等。顯然,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創(chuàng)設成果少于大學英語課程教育。這與《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鼓勵教師使用翻轉課堂有很大關系。《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創(chuàng)建多元的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鼓勵教師建設和使用微課、慕課,利用網上優(yōu)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實施基于課堂和在線網上課程的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方向發(fā)展。”這一表述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師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提供了政策依據,指明了研究方向,也無疑成為大學英語教師思考并開展相關學術研究的切入點。
教學模型操作流程反映了構成教學模型各個要素間的動態(tài)交互關系。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操作流程分二階段、三階段和四階段,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操作流程
1.驗證方法
高校英語教師創(chuàng)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可行性或實效性需要驗證,驗證方法主要有理論推導法和實證研究法,前者側重于分析翻轉課堂構成要素間的動態(tài)交互關系,學者如盧海燕、王娜等、孫先洪等開展了相關研究;后者側重于教學實驗,常見方法有課堂觀察法、問卷調研法、訪談法、整體測試法、測試法、專家咨詢法、學生反思評價法、對比分析法,學者如胡杰輝、趙冰、劉冰、賈凌玉、葉玲玉、李芳軍的研究等分別采用了這些方法。
2.驗證效果
研究發(fā)現,學者們對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可行性或實效性驗證得出的結論趨于正向化。盧海燕通過分析大學英語教師語言知識和教學知識體系、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教學環(huán)境特征等要素,認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適用于大學英語教學[20]33-36;徐琳應用學習者負動機理論,揭示了五大負動機影響因子對學習者學習動機衰竭影響機制,分析了基于負動機影響因子的“SPOC+翻轉課堂”生態(tài)系統教學模式特征及其消減負動機因子的影響有效性[8]81-89。胡杰輝等創(chuàng)設的MOOC視域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拓寬了學生語言知識面,發(fā)展了學生語言技能,強化了學生學習動機等[25]40-45;劉艷通過詞匯教學實踐發(fā)現,依據MOODLE平臺構建的大學英語詞匯翻轉課堂模型能提高學生詞匯廣度和深度知識學習成效[5]43-49;董洪學等通過實驗表明,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模式能提高MTI學生職業(yè)翻譯能力等[6]49-55;李曉東等發(fā)現,基于情景感知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優(yōu)化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果、增強認知和情感交互等[13]71-77;王洪林認為,基于翻轉課堂的口譯教學行動提高了學生口譯學習效果、優(yōu)化了學生學習方式[9]59-62;呂婷婷認為,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自主學習模式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力,降低學生壓力與焦慮等[26]77-83;劉冰創(chuàng)設的醫(yī)學英語閱讀翻轉課程教學發(fā)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科研探索和思辨能力[18]62-65;賀學勤提出的自上而下翻轉任務型英語閱讀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品質,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22]82-88;王娜等設計的大學英語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支持語言知識內化和建構、語言應用能力、正向情感獲得[4]52-57;張葦等提出的基于SPOC英語專業(yè)翻譯課程的翻轉課堂模式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解決問題能力等[23]27-32;李芳軍等構建的翻轉課堂動態(tài)交互模型轉變了學習者學習行為、增加了語言攝入、強化了語言內化、促成了語言應用[1]78。
“學術研究當需圍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盵27]本研究涉及的25篇研究文獻中以解決英語教學問題為出發(fā)點的研究僅僅只有8篇,這些文獻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成因→構建翻轉課堂模型→驗證模型實效性→得出研究結論??茖W研究的首要任務是發(fā)現問題,終極任務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科學研究唯有以發(fā)現問題為突破口,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才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高校英語教學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問題依然不少。教師如何發(fā)現教學問題?如何利用翻轉課堂教育理念解決這些問題?這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發(fā)現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在本文樣本研究所涉及的25種翻轉課堂模型中,8種與大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相關,其中的2種涉及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2種與語言知識認知能力有關,其他的涉及思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MTI職業(yè)翻譯能力、多元讀寫能力?!锻鈬Z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將外語類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分為外語運用能力、文學鑒賞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將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學習需要發(fā)展的能力定為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以此為標準評判高校英語翻轉課堂能力發(fā)展模型的研究成果,涉及的能力發(fā)展領域過少,亟待拓展。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學科的學術研究多強調與國際前沿的對接,注重國外成果的引用介紹,存在生搬硬套國外理論、削足適履的問題,這不僅表現在語言、文學、翻譯研究方面,也出現在教學研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們一直在追蹤國外的理念、范式、模式,研究也多停留在驗證他人理論的適用性,而未能切實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盵28]這種現象在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創(chuàng)設中依然存在。25篇研究文獻的理論依據多數源于國外。翻轉課堂是舶來品,國內學者在研究初期運用國外理論開展相關研究無可厚非。不過隨著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向縱深發(fā)展,我們是否需要借鑒并運用中國傳統教育哲學、中國當代語言學和教育學理論開展相關研究?是否需要運用本土化理論去解決高校英語教學問題?是否需要推進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本土化?
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創(chuàng)設成果數量很不均衡,后者明顯多于前者?!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鼓勵教師實施基于課堂和在線網上課程的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高校加大網絡化教學設施投入力度,創(chuàng)建多元化教學環(huán)境,鼓勵教師建設和使用微課、慕課,利用網上優(yōu)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這為大學英語教師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指明了方向,為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模式提供了平臺。另外,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年暑期舉辦的大學英語課程研修班為大學英語教師了解翻轉課堂教育理念提供了學術資源。與此相比,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指導性文件的更新滯后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南,這使從事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教師對翻轉課堂理念的認知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行動上都相對滯后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師。
從我國高等外語學科教學目標看,大學生能力包括英語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研究能力等。我們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旨在通過營造技術驅動下的新型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發(fā)展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校英語教學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模型旨在推進大學生能力發(fā)展。反思已有研究成果,展望未來研究方向,創(chuàng)新有助于大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性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應是未來研究關注的重點。
戰(zhàn)國晚期的思孟學派完成的《學記》被看作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秾W記》提出的“豫、時、孫、摩”的教學成功觀在世界教育史上意義重大。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學者王初明提出了“寫長法”“補缺假設”“學伴用隨”“續(xù)理論”等語言學習理論,文秋芳教學團隊提出了“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這些本土化理論立足于國內英語教學實際,充分借鑒了國外相關理論,是符合中國特色的完整的外語教學理論[29]827。我們在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過程中,完全可以運用這些理論,探尋具有中國外語教育特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事實上,國內有不少學者在此領域做了一些有意義的探索,如李芳軍針對翻轉課堂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主導性研究的理論依據以西方教育理論為主而缺少中國傳統教育哲學的局限性,借鑒《學記》教學成功觀,闡釋了大學英語教師翻轉課堂教學主導性[30]112-116。鐘曉流等將翻轉課堂理念、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思想、Benjamin Bloom的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整合起來,構建了太極環(huán)式翻轉課堂模型[31]58-64。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這些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縱深發(fā)展翻轉課堂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高校英語教學研究和實踐在過去數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過問題依然存在。常見的教學問題包括資源供給不足、師生角色定位不明、教學環(huán)境單一,以及教、學、評失于一體化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影響高校英語教學質量。教師如何有效利用翻轉課堂教育理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接地氣”,即要立足高校英語教學實際,發(fā)現“真”問題。其次要跟蹤國際教育研究前沿,關注國外最新研究動態(tài),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文秋芳教學團隊針對中國英語教學長期存在“學用分離”的弊端提出了“產出導向法”;王初明針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難”的問題提出“寫長法”和“續(xù)理論”,前者抓住中國學習者產出能力滯后于理解能力的頑疾,后者旨在突破情感和母語遷移兩大瓶頸?!岸粚W者直面本土問題,提出的理論與假設都具有鮮明的本土化特征,始終以解決中國英語教學效率問題為研究之本?!盵29]825
英語專業(yè)課程眾多,教學目標多元化。這對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師既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師如何將翻轉課堂教育理念有效應用到課程教學之中以提升課程教學效能?如何建構英語專業(yè)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理論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路徑?教師需要深入思考。我們相信,隨著翻轉課堂理念在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翻轉課堂必將改變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理念,包括師生角色定位、教學資源配置、教學環(huán)境營造、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實施、教學程序設計、教學評價體系建構等。
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從六個維度厘清了2014—2018年間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研究概貌。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國內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創(chuàng)新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鑒于本項研究人為介入因素相對較多,難免出現主觀性強、客觀性不足等問題,期望在后續(xù)研究中通過整合其他研究方法,以便更準確地了解該領域研究的“過去式”,預測其“將來式”。如何創(chuàng)設具有中國高校英語教學特色的翻轉課堂模型依然是教師未來需要深度思考的話題。希望本研究的分析視角和所提建議能為高校英語教師開展教學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