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學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不僅知識點多,而且原理比較復雜,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加上一些化學教師思想保守,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化學課堂沉悶枯燥,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改變這一困境,初中化學教師應當加快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加強教學模式的變革,注重課堂環(huán)境營造和學生心理把握,深入分析學生學習和教學現(xiàn)狀,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構建更科學、更高效的化學課堂。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以問題為導向探索解決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關鍵詞:初中;化學;策略
正文:
一、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不科學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意識到了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也做出了多種教學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一些教師雖然明白創(chuàng)新的意義,也希望創(chuàng)新,但因個人水平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往往只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組合,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依然沒有提高。
其次,一些教師曲解了“創(chuàng)新”的含義,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只注重課程的新穎性而忽視教學質量,脫離課本知識內容,天南海北四處牽扯,學生雖然熱情高漲,但真正學到知識的寥寥無幾,久而久之便將化學課堂當作了“故事會”。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創(chuàng)新,背離了教學的根本目的,也難以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二)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有效激發(fā)
化學屬于理科,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些原理必須通過實驗才能得出,需要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從教學現(xiàn)狀來看,一些教師過度依賴書本,教學內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重視學生思維拓展和方法訓練,只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非常低下。
(三)化學實驗未起到真正作用
實驗課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參與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加強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然而,現(xiàn)在一些初中學校和化學教師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未建設完備的化學實驗室,無法滿足化學教學需求,使得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較少,無法真正實現(xiàn)知識能力的提升。并且教師更重視理論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對實驗關鍵步驟、實驗得出的原理等內容未做詳細解析,使得學生只會按照實驗基本步驟進行操作,并不懂得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實驗中的化學現(xiàn)象、變化過程理解不深入。
二、初中化學教學改善方法
(一)思想啟發(fā),提高學生對化學的正確認識
當前一些初中學生對化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有的學生學習比較困難,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比較低,甚至抱著“無所謂”或“破罐破碎”的態(tài)度,不去積極改變現(xiàn)狀,而是選擇放棄。這種不正確的思想致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更低。
對此,化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可以通過列舉重大化學成果來提升學生對化學重要性的認識,介紹化學發(fā)展歷史來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識,以及列舉一些著名化學家的勵志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化學教師還可以自身或優(yōu)秀學生為例,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端正學習態(tài)度。
(二)重視化學實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有效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學知識,初中化學教師應當立足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合理的實驗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教學“液體的過濾”這一知識點時,教師改變以往反復講解理論和空洞分析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到實驗室親自開展“自來水轉化為純凈水”的實驗,讓學生直觀且生動地理解液體過濾過程和過濾原理,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索欲望。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化學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很多現(xiàn)象都可以用化學知識來解釋和分析。在實際教學中,化學教師可以書本中的知識點為基礎,結合生活現(xiàn)象來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化學知識。
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化學“乳化現(xiàn)象”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先以生活化問題為引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生活中,我們廚房經常使用的洗潔精為什么能洗掉油污呢?”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也可以結合實驗讓學生在試管中將一定比例的植物油、水和洗潔精進行混合,觀察試管內物質的化學變化過程。學生可清晰地發(fā)現(xiàn),雖然植物油并沒有與水融合,但在加入洗潔精后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乳濁液,這種化學現(xiàn)象就是“乳化”,而植物油乳化后液體便可隨著水流沖洗而除去。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酸和堿”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常見的酸堿物質,如“醋”中含有醋酸,“檸檬”中有檸檬酸,汽車電瓶含有鉛酸或硫酸,我們日常食用的鹽、喝的茶,以及冬季樹干的白灰、草木燃燒后留下的灰燼等都含有堿性化學成分。利用這些生活化例子來進行教學,更便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和理論,同時促使學生注意仔細觀察和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三、結語
為真正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化學原理,提高動手能力,增進對生活的感情,化學教師要加快教育觀念的轉變,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立足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程內容,注重化學教學過程中生活素材的應用,加強實驗教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衛(wèi)華.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討[J].科技教育,2016(08):82.
[2] 胡細霞.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J].教研爭鳴,2017(02):131.
河南省濮陽市第六中學 杜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