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懿
【摘 要】婚姻與愛情,本應(yīng)是人與人最親密的關(guān)系。而片中所展示的愛情,都與一道神秘的“白光”有著密切聯(lián)系。城市中突然出現(xiàn)的白光成為檢驗彼此愛情的標準,它將彼此相愛的人帶走,而被留下的人面面相覷。以主要人物的情感為主線,本文借助三組不同年齡層的人物來表達導演對當代愛情觀的哲學思辨,并反映其背后隱藏的“回歸”這一文化主題。
【關(guān)鍵詞】婚姻觀;愛情;回歸;軟科幻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9-0160-02
一、愛情模式與眾生相
當今社會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改變了許多人對愛情的態(tài)度,借助科幻外殼,影片試圖講述一個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愛情故事。不同于邏輯縝密、具備嚴密科學性的硬科幻電影,軟科幻電影更注重的是借助科幻外殼或人物形象來闡述某種哲學問題,如本片中的神秘“白光”。而“被白光帶走的都是彼此相愛的人”這一言論是片中人深信不疑的觀點與所有行為的動機,以是否被“白光”帶走,成為檢驗人與人之間感情真假的重要指標。它不僅展露了名存實亡的婚姻狀態(tài),還撕開了所有人關(guān)于愛情幸福美滿的虛假面具。借助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白光”,導演實際上對現(xiàn)代婚姻制度下的愛情問題進行了一場探索與揭露。
(一)中年式偽裝——武文學與張燕
武文學和張燕夫婦的故事是全篇主線。武文學是一位高校老師,人到中年,和妻子之間早已沒有了以往的激情。身為一個好面子的人,白光來臨那一天自己和妻子卻都沒有消失,擔心別人討論自己夫婦感情的問題,于是花重金買了一張廢棄車票,企圖偽造妻子外出的記錄,并以此在酒桌上向朋友們證明自己與妻子感情的和睦,結(jié)果卻將夫妻關(guān)系進一步推向破裂。
武文學和張燕是中年夫妻形象的縮影,武文學通過對白光的假裝不在意,來試圖遮蓋自己和妻子沒有愛情的事實;而妻子痛苦不堪認為越來越?jīng)]有辦法和丈夫進行交流,只好向別的男性傾訴。比起愛情更重要的是中年人的面子。在片中,一場典型的中國式“酒局”中,當另一對夫妻也拿出相似的偽造照片時,尷尬片刻后,眾人心照不宣地轉(zhuǎn)移話題。在現(xiàn)代婚姻生活中,婚姻不再是因為愛情維持,而是出于對彼此父母、孩子的考慮。在長達十七年的婚姻生活中,愛情到底是在什么時候消失的?是誰先不愛誰的?導演借助武文學母親之口詢問武文學夫婦,也借助角色詢問觀眾。而沒有愛情的婚姻又會走向怎樣的結(jié)局?影片通過鄰居家中年夫婦的選擇展示了婚姻制度的另一種出路:是讓婚姻名存實亡,交換愛情,放松自己;還是掩蓋真相、讓彼此痛苦。
(二)青年式背叛??——李楠和胡建平
胡建平本人并沒有在影片中出現(xiàn),觀眾只知道李楠本來在民政局門口等著和胡建平離婚,而幾分鐘后,白光出現(xiàn),他就突然消失了。隨后小三何曉芬找上門來大鬧,希望找到真相。為了明白誰才是和丈夫一起消失的人,李楠和小三一起接連找到了小四、小五……在李楠打算放下的時候,警察卻找到了她并告知真相:原來丈夫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很巧合在那個時間點落水去世了。
影片中胡建平始終處于一個缺席的位置,作為影像之中的“缺席者”,這也暗示他在李楠婚姻生活中的缺席。而李楠在片中一直“追尋”,她希望通過發(fā)現(xiàn)丈夫沒有和任何女人消失,以此證明自己與丈夫的愛情依舊存在。當丈夫因為事情沒有來民政局時,李楠的表情是開心的,她認為這代表著自己與丈夫之間仍存在著愛情。但在探尋過程中她最終了解:丈夫可能對于每一個女人都是愛過的,也可能只愛他自己。
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是自私的,比起給予,更多的是一種索求。假借尋求愛情的名義,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空虛與情感斷裂。在后現(xiàn)代社會中,一切都被解構(gòu),愛情也是如此,意義也不再如以往純粹真摯。胡建平和眾多女性戀愛的過程,就是一個他試圖縫合自己破碎內(nèi)心的過程,他以尋求愛情的名義輾轉(zhuǎn)各個女人之間,其實是在不斷索求別人的愛來縫合自己。表面收獲了眾多女人的愛慕,但內(nèi)心依舊孤獨。而另一方面,作為妻子的李楠從最開始的依賴——即使離婚也不愿意換掉丈夫的電話備注,到最終學會放下——選擇刪除丈夫的手機號,她真正明白婚姻已走到盡頭,在這份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中逐漸清醒。
(三)少年式偏執(zhí)——劉佳一和王揚
劉父劉母認為王揚是個窮小子配不上自己女兒,攔住劉佳一和王揚不準他們結(jié)婚,于是劉佳一試圖以跳樓來威脅父母,劉父劉母因觀念不同起了爭執(zhí),白光過后,他們卻消失了。劉佳一覺得很荒謬,她爸爸在外和不同女人鬼混、她媽媽每天沉迷打牌,這樣吵著要離婚的人卻消失了,而她和彼此相愛的男友卻沒有消失,那么她和男友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白光審判愛情的標準又是什么?
劉佳一和王揚這對年輕男女的感情雖然沒有用過多的篇幅進行描寫,卻給人很強的震撼,因為他們之間的感情太過于單純、熱烈與偏執(zhí)。相比起顧慮重重的中年人,年輕人的愛情總是轟轟烈烈的,輕易就和死亡相關(guān)聯(lián),認為“愿意為彼此去死”才算是真正的愛情。而隨后白光出現(xiàn)改變了劉佳一的想法,她認為白光才是審判,愛情是由白光決定的,沒有在白光中消失的自己和男友其實并沒有愛情。故事最后王揚為了證明自己對劉佳一的愛,在強行發(fā)生性關(guān)系后果斷從陽臺上跳下,而劉佳一因為男友為愛跳樓的行為重新對愛情判定進行了審視,并為了回應(yīng)這份愛,選擇和病床上植物人般的王揚共度余生。
二、“白光”——借助科幻外殼進行的愛情探討
借助科幻外殼,影片其實是想對眾多人物婚姻現(xiàn)狀進行一次探討。與2019年的電影《少年的你》《白蛇緣起》中刻畫情感的方式不同,導演將片中情形設(shè)置在一個極端環(huán)境下,借助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白光”,試圖探析在脆弱的婚姻制度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會走向什么結(jié)局:是中年危機、開放式婚姻、婚外戀?還是回歸日常、熱烈執(zhí)著、學會釋懷?
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在數(shù)字時代下,互聯(lián)網(wǎng)并沒有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而是使人開始疏遠。人們開始更多沉迷網(wǎng)絡(luò)而非現(xiàn)實溝通,情感觀念也較之以前發(fā)生巨大轉(zhuǎn)變。后現(xiàn)代性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甚至因為疏離而產(chǎn)生漂泊感,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破裂、變得彼此懷疑。隨后獨生子女政策的出現(xiàn)給人一種自我為中心的幻象,比起相愛彼此,戀情中更多潛藏的是一種自愛與自私,如片中出軌的丈夫胡建平,因懷疑妻子不愛自己便殺害她的研究員。傳統(tǒng)一對一式的婚姻契約無法再滿足現(xiàn)代人的愛情,脆弱的婚姻制度之下人類還在不斷探尋。
但影片從另一個角度又探討了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愛。人人都有相愛的權(quán)利,無論貧富差距、無論性別。劉佳一和王揚,一個是工廠老板的女兒,另一個只是一個窮小子,但這不能成為阻礙他們相愛的理由。傳統(tǒng)的門當戶對在新時代的沖擊下變得更注重個人自身的選擇。就像劉佳一開始可以以跳樓來反對父母的安排、在最后選擇和昏迷不醒的王揚結(jié)婚,只要彼此相愛,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們。而白客所飾演的筷子,則是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秦山有著莫名情愫。但他不敢向世俗展示自己的情感,只有在秦山被白光抓走后,以復仇為由將情緒進行宣泄。借助角色的情感悲劇,導演其實想傳遞的是:性別并非是阻止人們相愛的理由,我們應(yīng)該主動去愛、大膽去愛。
三、哲學思索與“回歸”主題
片中提到了“他人即地獄”的哲學觀念,認為與其說他人是地獄,不如說我們都在地獄之中。莫名出現(xiàn)的白光將彼此相愛的人帶走,卻給剩下的人帶來了巨大影響。它撕開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偽裝,將愛情由感性、說不清道不明,轉(zhuǎn)換成一個可以被衡量審視的對象,使人與人之間感情多于懷疑。表面將愛情展示在極端環(huán)境下,實則是對當代人的婚姻問題的真實揭露、并迫使人們對此進行思考。
以武文學這條線索為例,沒被白光帶走,就是將夫妻之間沒有愛情的事實直接剖開。而面對事實,武文學希望借助外力去遮掩,比如購買假車票、例行公事的上床,但外力并不能對解決問題產(chǎn)生幫助。從懷疑妻子不愛自己、到偽造妻子外出而非自己外出,武文學考慮更多的還是他自己。他認為妻子給自己造成了負擔,妻子是自己的“地獄”。而在最后,為了證明自己而和有好感的后輩相約賓館時,他卻想通了。武文學最終選擇了回歸家庭,他明白,與其說他人是地獄,不如說自己也是地獄,與其相互指責造成痛苦,不如繼續(xù)共同生活下去。影片結(jié)尾,武文學和妻子一起在廚房做飯,失戀的女兒正在餐桌上抽噎。妻子向武文學解釋自己沒有出軌,而武文學說了一句“我愛你”。影片中一共展現(xiàn)了三個年齡段的愛情:中年、青年和少年,巧合的是其中只有選擇“回歸”的武文學一條線得到了一個較好的結(jié)局,而其他兩條線,無論是婚外戀丈夫的意外死亡、還是年輕人為愛跳樓的舉措,愛情最終的走向都是不圓滿的。
而回歸是中國電影中的常見主題。如《日照重慶》中父親在尋子過程中對于自己身份的回歸、《過春天》中女兒對于母親親情的回歸、《歸來》中丈夫?qū)τ诩彝サ幕貧w等,回歸體現(xiàn)的是國人內(nèi)心深處對家的依戀。而食物又往往在其中充當了一種良好的媒介。食物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中有著重要意義,早在李安的《飲食男女》中,食物就和家、親情地位相等了。而對于家,國人是存在一種莫名依戀的、是渴望回歸的。通過做飯這門手藝的繼承,《飲食男女》中女兒和父親的關(guān)系最終走向回歸,這一點在本片中也是如此。影片最后,廚房中借由夫婦倆一起準備飯菜的鏡頭,暖調(diào)的燈光、熱氣騰騰的飯菜,失戀的女兒不再抽噎,中年夫婦達成和解,一切又“回歸”日常,營造了一種溫馨氛圍。
國人向來喜愛大團圓結(jié)局,而能達成大團圓,必定離不開其中一方的妥協(xié)與讓步。骨子里的國人是較為保守的,千百年來所盛行的孔儒思想,崇尚的是如君子般的溫潤沉穩(wěn),這也就最終導致其隱忍妥協(xié)的性格——比起撕破臉皮,大家更傾向選擇“你好我好”。在三對夫婦中,只有選擇回歸傳統(tǒng)婚姻的武文學夫婦之間的情感得到了維持,這體現(xiàn)出作者潛意識中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氛圍所導致的對“家”的重視的結(jié)果。而至于最后,關(guān)于全片所闡釋的究竟“愛與不愛”,通過開放性結(jié)尾,導演試圖讓觀眾對婚姻與愛情來一次自己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常江.漂浮的能指:<被光抓走的人>中的意義斷裂與重建[J].當代電影,2020,(13):16.
[2]秦喜清.<被光抓走的人>:輕科幻外殼下的情感拷問[N].中國電影報,2019,(12).
[3]周慧曉婉.<被光抓走的人>導演:這是關(guān)于成年人的愛情片[N].新京報,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