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正余小學 凌 輝
小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很難理解數(shù)學中的一些概念,不知該如何把這些概念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但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概念是繞不開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前提與基礎。對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數(shù)學概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卻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可借助“圖式表達”,將其作為鏈接抽象與形象的重要通道,讓學生感性地認知概念。
“圖式表達”就是利用圖式來表達數(shù)學知識,對于概念教學而言,就是利用圖式來表達其內涵。換言之,就是用相對直觀的圖形和符號,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
以蘇教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的“序數(shù)、基數(shù)”為例,對剛剛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要讓他們理解這樣的概念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語文課本的生詞列表中,學生還沒有接觸到這樣的詞匯,因此很難在頭腦中將這樣抽象的概念進行轉化。但是在生活中,學生又會經(jīng)常進行有關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表達。因此,教師可以先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理解概念,再將生活中的場景以圖式的方式展示出來,將生活圖式對接,這是將生活進行濃縮的過程。接著,教師將圖式與概念進行對接,在抽象與形象之間轉化,進而使概念變得更加直觀與生動。教師設置這樣一道題,一列隊伍有15 人,珊珊站在第5 個,她的前面有幾人?后面有幾人?從這道題可以看出來,它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概念,并且要將概念從課本抽離并運用到具體的情境中。面對這樣的題目,直接讓學生運用概念去解決還是比較困難的。對于此類題目,如果問前面有幾人,學生一般很容易答對;但如果問后面有幾人,很多學生就會列出錯誤算式:15-5。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問題文本轉化為“圖式表達”,讓題目變得直觀。有了直觀的圖式,學生只要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就能順利解答,同時,教師讓學生對照圖式尋找規(guī)律,下次做題的時候圖式就在頭腦中。
學習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因為學生的思維就是多元的。因此,教師在概念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運用多元的方式去理解概念。事實上,學生在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時候方法往往是單一的,他們想到的只是列式、計算等。其實在很多時候,學生可以用“圖式表達”來破解概念。“圖式表達”能將文本和圖形全面、形象地聯(lián)系起來,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將數(shù)學概念教學變成了豐富的“圖式表達”。
還以“序數(shù)、基數(shù)”這一課為例,為了更深刻地理解這兩個概念,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從前面數(shù),珊珊排第6,從后面數(shù),珊珊排第8,一共有幾人?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寫出結果,但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需要用圖式來闡述。有學生在桌子上擺起了“圖式”,他們用一塊橡皮代替“珊珊”,在橡皮的前面放了六塊糖,在橡皮的后面放了8塊糖。當學生試圖將文字與圖式對接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前、后都多放了一塊糖?!皥D式表達”的多元化特征還體現(xiàn)在對認知反省的多元化上。也有學生將“珊珊”用一個紅五角星代替,在紅五角星的上下各畫上6 個與7 個星星,這樣學生也能很快得出“13”這樣的答案。教師將學生設計“圖式”的過程進行了展示,或畫面,或視頻,促使學生能夠從多維度出發(fā)去理解概念,使學習方式更加豐富。
在理解小學數(shù)學概念知識的時候,學生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相近的或者相關的概念混合在一起,導致最后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問題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概念是抽象的,學生的理解是模糊的。如果充分借助“圖式表達”的方式,就能讓學生對概念的感知變得清晰,因為“圖式表達”能直觀地展示抽象思維與推理思維,能把概念的表述過程以圖形的方式展示出來,把看不見的抽象思維顯露出來。
將“圖式表達”用于數(shù)學概念教學,其實就是充分挖掘小學生熱愛畫畫與善于形象思維的天性,這一天性之于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文字與圖像之間的轉化能力,即將概念的文字表述轉為圖式表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學習概念時多了些許興趣,也多了新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