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琳 先南 張翅舞
【摘 要】目的:研究呼吸功能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效果。方法:隨機抽取52例肺癌患者將其納入實驗調(diào)查范圍,其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診治,使用隨機擲骰子方法分組,分別采用呼吸功能護理干預(觀察組,n=26)與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n=26)開展工作,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指標值小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jié)論:肺癌患者在術后康復時,要做好呼吸功能護理干預,加快功能恢復速度。
【關鍵詞】呼吸功能護理干預;肺癌;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肺癌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種類之一,臨床癥狀主要是呼吸困難,肺功能受到限制,很大程度影響著生活質(zhì)量。在患上疾病之后,需要及時治療,臨床治療主要為手術,通過切除實現(xiàn)疾病的治療。切除手術對患者的身體影響比較大,在切除病變組織之后,呼吸功能會受到影響,所以在手術之后,需要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鍛煉[1]。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呼吸功能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術后的影響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52例患者將其納入實驗調(diào)查范圍,其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診治,使用隨機擲骰子方法分組,每組26例,資料為:對照組:男:女=14:12,最大與最小年齡為73歲和46歲,均值為(58.6±3.7)歲,病程區(qū)間為[0.2-4.3]年,平均病程時間為(2.1±1.5)年;觀察組:男:女=15:11,最大與最小年齡為74歲和45歲,均值為(58.5±3.8)歲,病程區(qū)間為[0.1-4.4]年,平均病程時間為(2.0±1.6)年。一般資料數(shù)據(jù)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有可比性。
選擇標準:臨床醫(yī)學檢查確診為肺癌,切除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同意對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和記錄,家屬知情,簽訂知情文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
排除標準:無溝通能力;精神異常;患者資料不在一般資料范圍內(nèi)。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醫(yī)師隊伍進行相同的手術治療,常規(guī)麻醉;做好抗感染工作;服用藥物。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觀察記錄,根據(jù)患者實際做好預后工作安排;給予患者氧氣支持,疏通呼吸道;囑咐患者戒掉生活陋習,尤其是忌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呼吸功能護理干預,做法為:(1)選擇醫(yī)院中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組成專業(yè)的呼吸功能訓練小組,對小組成員能力進行培訓,教會呼吸方法和疾病知識的相關內(nèi)容,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個人能力,考核完成之后,安排護理人員開展呼吸功能鍛煉工作。(2)縮唇呼吸訓練?;颊卟扇∽?,在閉嘴之后,使用鼻子最大吸氣,在屏氣2-3秒之后呼出,呼氣保持嘴為魚嘴狀,深吸滿呼,每分鐘6-8次。腹式呼吸訓練?;颊卟扇≈绷⑽?,全身放松之后,兩手放在腹部,深呼氣,胸部不動,腹部鼓起,開展膈肌功能鍛煉,每分鐘20-30次。每天可以吹氣球,氣球直徑選擇5-30厘米,一次15分鐘,氣球成本較低,材質(zhì)較小,操作上非常簡單,能夠幫助患者做好阻力訓練。(3)指導患者的日?;顒印=虝颊呱詈粑?,教會患者咳痰方法,每天也要幫助患者吸痰,在咳痰時,患者采取臥位,輕拍患者后背,幫助排痰,力度不要太大?;颊呱詈粑笸nD兩秒,用力咳嗽兩聲患者深呼吸氣末,使用拇指用力按住患者胸骨上窩,刺激患者咳嗽[2]。(4)教會患者霧化吸入方法。在護理過程中指導患者使用霧化器做好霧化吸入工作,患者雙唇包裹霧化器口含嘴,做深呼吸,鼻子呼氣。在霧化吸入時要注意無菌操作,降低感染出現(xiàn)的概率。晨起兩小時之后做霧化吸入一次。
1.3 指標觀察
在護理期間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兩組數(shù)據(jù)錄入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檢驗行t,表示用(),P<0.05是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的依據(jù)。
2 結(jié)果
經(jīng)研究,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意義(P<0.05)。如下表:
3 討論
近些年我國居民患上肺癌的風險越來越高,患病人數(shù)在不斷增多,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隨著病程時間的延長,疾病的危害越大,治療難度更高,致死率也會增加,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常見的有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很大程度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在患上該疾病之后,需要及時治療,臨床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手術方法主要是對病變組織進行切除,實現(xiàn)疾病的治療。在治療之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提高身體素質(zhì)[3]。但是很多患者在手術之后,身體素質(zhì)較差,受到手術創(chuàng)傷之后,身體條件降低,還會受到傷口的影響,出現(xiàn)乏力、傷口疼痛、氣體交換困難等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鼓勵,然后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加快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速度。對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能夠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提高肺部功能。早期功能呼吸方法非常多,臨床在鍛煉中,方法還不是很統(tǒng)一,很多方法對患者呼吸功能都有好處。當然在進行呼吸鍛煉時,要做到循序漸進,建立小目標,逐一實現(xiàn)肺部功能的恢復。在功能恢復期間也要輔助患者下床活動,輕微活動,患者關節(jié)屈到手指觸肩,然后伸直手指朝上,做肘關節(jié)回旋運動,加快關節(jié)功能恢復,在進行身體鍛煉時,也能改善自身的呼吸情況。
參考文獻
陳海霞,葉葉,孔紅武.綜合呼吸功能鍛煉對促進肺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的作用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8,25(18):2327-2330.
高艷軍.呼吸功能訓練對肺癌肺葉切除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及排痰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8,16(2):58-58.
林琳,戴建娟,俞明娜.肺康復訓練護理對肺癌術后化療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9,26(18):2289-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