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和
他年薪201萬元。
她年薪156萬元。
前不久,華為的“天才少年”張霽和“天才少女”姚婷刷屏了。面對如此高薪,網(wǎng)友們紛紛化身“檸檬精”,表示“酸”了。
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是由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發(fā)起的人才戰(zhàn)略項目,用頂級挑戰(zhàn)和頂級薪酬吸引高端人才。該計劃按年度工資制度發(fā)放,按薪資可分為100萬元、150萬元、200萬元3個檔位,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2019年6月,任正非在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年我們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范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鉆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p>
被任正非寄予重任的“天才少年”都有哪些特質?
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jīng)歷7輪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或表現(xiàn)不佳,都有可能失敗。
今年第一個成為華為“天才少年”的張霽認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而且他復讀了一年才考進武昌理工學院。從小學習一般,又經(jīng)歷過高考的失敗,本來就是成為普通人的節(jié)奏,但張霽在這個時候“醒悟”了。
既然改變不了本科的出身,那就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本科期間,張霽每天早出晚歸——上課永遠坐第一排,課余就在圖書館自習??佳凶x博也成為張霽初進大學校園的目標。
從武昌理工學院本科畢業(yè)后,張霽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讀了碩士,最終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讀博,拿到博士學位。
張霽一直將自己歸類為“努力型選手”,他的座右銘是:“很多人比你還要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上進?!?/p>
張霽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教授周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張霽最大的特點就是主動學習能力強,他對新知識有種強烈的渴求,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會想辦法解決。周可教授也希望大家不要僅僅關注“天才少年”的年薪,做科研是老老實實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樂趣。
“選擇華為最主要原因是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想這在很多我了解到的公司里很難具備,但華為可以做到?!睆堨V在談到入職華為原因時表示。
今年以來,華為至少已經(jīng)招募了5位“天才少年”,分別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兩位博士生張霽和姚婷,來自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的兩名本科生,以及來自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劉大一恒。
初入職場就被高薪選中的人是幸運的??烧f到底,他們有拿高薪的實力。從幾位“天才少年”的學習、工作經(jīng)歷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共性,首先就是過硬的科研素質。
張霽曾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其在數(shù)據(jù)庫和磁盤故障預測方面,已經(jīng)做出一定成果。
本碩博均就讀于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川三甲”劉大一恒,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fā)表多篇高水平論文,成為2019年Natu? ral Question(問答系統(tǒng)的大型語料庫)全球長期公開競賽冠軍,獲得十幾項國家及省部級競賽獎項。
姚婷在研究生階段,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儲存介質、數(shù)據(jù)庫和鍵值儲存系統(tǒng)。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fā)表多篇論文。
這些發(fā)表在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的研究成果,助力他們步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
姚婷在華為的研究方向還是延續(xù)博士期間的研究工作,在華為云平臺上優(yōu)化鍵值存儲系統(tǒng)的存取效率和存儲器件的使用。
劉大一恒畢業(yè)后將加入華為核心研發(fā)團隊。他坦言,比起被大家關注的百萬高薪,更讓他興奮的是這個機會——能夠讓自己的所學所知轉化為理論應用,創(chuàng)造出更精尖的技術。
如果你以加入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為奮斗目標,華中科技大學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
2019年12月至今,華中科技大學的3名學生左鵬飛、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這與學校和華為長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關系。當年5月,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簽署全面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深化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面向未來的前沿科學。
左鵬飛、張霽、姚婷這3位“天才少年”,都出身于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據(jù)了解,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系科技部2003年批準籌建的首批5個國家實驗室之一,2017年正式改名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夏松告訴記者,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存儲與光顯示功能實驗室,在存儲方面的積累時間確實很長,而且也是公認的在存儲領域研究比較深入的大型團隊?!拔覀兊膶W生只要具有高能力、高素質,都會很搶手”。
除了一個好平臺,“天才少年”的背后,更多的是自身努力。左鵬飛在讀博的5年時間里,幾乎每天都是8:30進入實驗室,晚上10點才回寢室。劉大一恒也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過暑假,他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實驗室。
教育平臺edX(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堂平臺)的研究結果表明,有73%的人從事與大學本科專業(yè)不相關的工作。這些人能在工作中立足,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環(huán)境,這表明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再造了自己。
另一項哈佛研究表明,不同層次大學的畢業(yè)生在初入職場時,起薪高低會有差別,但十幾年后進入職業(yè)穩(wěn)定期,那些學習能力強、適應能力好、心態(tài)樂觀人群的收入增幅遠高于學習能力弱、適應能力差、心態(tài)悲觀的人群。
最后,分享哈佛醫(yī)學院羅伯特·瓦爾丁格教授對700多人幾十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研究對象經(jīng)濟上的成功,主要取決于是否和周圍的人都有良好的關系,這與智商的關系不大;人的幸福感與社會名望、財富值沒有直接關系,良好的社會關系才是直接因素;社會關系良好的人比不善交際、獨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關系的質量比數(shù)量更重要,有幾個朋友、是否結婚不是關鍵因素,生活中的斗爭和摩擦才最致命。
希望這些建議,對每一個正在尋找工作的人都有幫助。不要看著別人年薪百萬,自己做一顆“檸檬精”,你或許在未來也有機會。
(摘自七一網(wǎng)七一客戶端/《Vista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