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偉
引言: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點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仍然利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很難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并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可以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進而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有效性,為學生以后的歷史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1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意義
1.1 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辨析能力
在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歷史辯證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該核心素養(yǎng)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主要意義凸顯在可以對學生歷史辨析能力進行提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入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進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各種歷史事件。針對初中學生來講,在歷史學習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且做到層次分明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學習,在該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產生厭煩和抗拒的心理。而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辨析能力,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有效性。
1.2 有助于擴寬學生歷史學習空間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可以在無形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這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初中歷史教學中,無論是從教學模式上來看,還是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常常受到教材范圍與教師講授的束縛,自我完善和自我培養(yǎng)能力相對較低。加之,初中歷史教學受到教學課時的影響,教師只能挑選一些具有經典性的知識講解,但是實際歷史知識和事件是較為復雜的,想要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提升,需要跳出教材和教師的束縛。通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使學生歷史學習視野得到拓寬,使學生可以對歷史進行真正的了解和感受,使學生擁有更加開闊的歷史學習空間,進而有效提升學習質量。
2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沒有給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足夠重視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以往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給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足夠的重視。從學校層面入手,現階段部分學校沒有在教師教學體系要求中添加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以至于在宏觀方面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得不到保障,嚴重降低了教學有效性。從教師層面入手,部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至于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少會有教師從主觀意識上,結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問題,規(guī)劃教學任務,進而導致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最終影響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效果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2 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學模式有待創(chuàng)新
現階段,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嚴重影響到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部分初中歷史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利用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通過口述的形式,把歷史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枯燥無趣,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與此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引,僅僅是通過空洞的大道理,對學生進行要求,這樣是很難獲得學生的積極響應的,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導致學生抗拒學習歷史,降低教學有效性。
2.3 受到師生關系僵化的影響和限制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想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提升歷史教學有效性,需要和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做到敢說、敢想。但是,目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學生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師生之間存在隔閡,該種隔閡的存在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不敢對教師的想法進行質疑,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知識灌輸產生過度地依賴,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3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3.1 鞏固基礎教學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有很多歷史事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時空理念,進行有效教學,把知識點講解給學生,通過鞏固教學基礎,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時間串聯歷史事件,指引學生結合事件記憶歷史知識?;蛘呤牵處熆梢园鸦A性知識講授給學生,指引學生自主進行分析與梳理,通過繪制時間線,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記憶歷史知識,提升學生梳理知識點的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出各類歷史事件,結合時間節(jié)點,對相應的內容進行寫出,以便于學生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更好的掌握,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可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針對初中學生來講,想要學好歷史知識,只有具備時空觀念,才可以對重點進行抓住,進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思考,有效提升思維能力和分辨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中國共產黨誕生”時,教師從縱向入手,把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與發(fā)展介紹給學生,還需要從橫向入手,對同一時刻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qū)發(fā)生的事件進行了解,如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外蒙獨立、華盛頓會議召開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歷史事件歸入到一個大環(huán)境中,然后教師指引學生串聯分析這些歷史知識,不僅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學生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
3.2 注重教學趣味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拓展,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指引學生以小組形式對特定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與思考。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討論空間,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得到拓展,還可以使學生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與探究,進而有效提升學習有效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相關照片、視頻等資料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對紅軍當時面臨的自然條件與軍事形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緊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為什么紅軍還選擇堅持,而沒有選擇放棄?在問題的疑點下,學生們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感受長征精神,進而有效激起學生的使命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3.3 拓展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拓展教學模式,進而對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激發(fā)。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歷史相關視頻進行播放,指引學生對歷史知識和歷史意義進行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楚漢之爭”視頻播放給學生,指引學生通過視頻對項羽、劉邦的性格特征進行了解。在播放視頻過程中,學生會自主進行分析,并進行討論和分析。緊接著,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最喜歡哪個歷史人物的性格?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提升教學有效性。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未來的歷史學習和發(fā)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而阻礙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想要有效改善這一現狀,初中歷史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對歷史教學有效性進行提升,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歷史素養(yǎng)和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第一八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