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瑜
摘?要 語文的本質是語言表達,所以,教育家們一致主張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表達為本位,讓學生進行言語實踐,提高語用能力,以彰顯語文的學科價值。為此,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從言語實踐視角,分析、提出了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希望能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 言語實踐;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7-0122-01
在語文教學中,借助言語實踐活動發(fā)掘言語的意蘊,成為衡量語文教學價值的重要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則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童話是最具童真童趣的言語形式,也是小學生的心頭大愛。那么,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如何借助言語實踐有效進行童話教學呢?
一、立足文本,讓學生掌握語言的表達方式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小學語文教學不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如何發(fā)展,都無法脫離教學大綱和教材而存在,否則,語文教學必將步入本末倒置的境地,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小學語文教學雖然內容簡單,但是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許多文本都是名家名作,都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尤其是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童話故事,更是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特點,采用了特殊的表達方式,讀起來讓人唇齒生香。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文本的文字魅力,了解故事梗概和文本大意。然后,教師要結合言語屬性和學生身心特點,理性分析文本在字詞句方面的特點,與學生言語互動,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了解言語屬性和用法。如文中寫到“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鼓著一對大眼睛”。這三句里面的“擺”字與“蹲”字、“鼓”用得非常好,教師可以抓住關鍵的字,提出問題:“擺”字與“蹲”字、“鼓”字好在哪里?可不可以用其他字去代替?然后,讓學生思考問題,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并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文本語言的精準性、形象性,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掌握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言語有獨特的感受
語文不僅具有人文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兼具語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開展言語實踐,認識語言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如在學習《一塊奶酪》時,為了讓學生對螞蟻隊長以身作則、平等待人、關愛弱者的美好品質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感受文本語言的精彩、生動之處,教師可以用“永不放棄,未雨綢繆,滿懷期待,竭盡所能”的螞蟻精神導入新課。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看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并讓學生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你平時見過螞蟻嗎?在哪里見過螞蟻?你眼中的螞蟻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嗎?為什么?找出能體現(xiàn)螞蟻隊長矛盾心理、以身作則品質的文字信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結合“只許出力,不許偷嘴。誰偷了嘴,就要受到處罰”這個重要的句子,讓學生分析螞蟻隊長的矛盾心理,并讓學生想象螞蟻隊長的神態(tài)和動作,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精彩之處,讓學生獲得快樂。
三、深入學習,開展各種課堂言語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加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熱愛之情和整體把握能力。但是,小學生的身心還不成熟,許多人對語文學習都不感興趣。要想讓學生愛上學習,養(yǎng)成言語實踐的習慣,教師必須要以課堂為主要陣地,開展各種形式的語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和互動中快樂學習,養(yǎng)成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小猴子下山》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課文,識字認字。然后,結合重要的動詞,如“掰、扛、扔、摘、捧、抱”等,讓學生表演動作,并說一下該動作動詞的特點和動作指向。接著,根據(jù)課文所講述的故事,讓學生用一個成語形成小猴子的行為和結果,如喜新厭舊、一無所獲。讓學生以“我要對小猴子說句話”為題發(fā)言,對小猴子有始無終、這山望著那山高的行為做出批評,提出建議,讓學生懂得“不管做任何事情,只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這樣在課堂上,將言語實踐落實在“讀”和“說”上,可以讓學生明白語言的使用要義,提高語用能力。
四、課外實踐,讓學生在業(yè)余時間提高能力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關聯(lián)緊密的學科。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講,他們對語言使用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要讓學生掙脫教材和教室的束縛,利用課余時間,在生活中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如在學習《楓樹上的喜鵲》一課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網絡搜集一些關于喜鵲的資料、故事,了解喜鵲的生活習性以及喜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代表意義,并讓學生觀察喜鵲的動作,寫一篇短文,或者開展“講民間故事”的活動,以鍛煉學生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課外實踐中收獲快樂,提高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只有從言語實踐視角,深入發(fā)掘童話的人文情懷,讓學生感受童話的文字之美,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童話故事的內容,才能讓學生通過精神熏陶、人文教育和言語實踐感受幸福,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邢吉貴.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效果[J].文學教育(下),2019(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