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
隨著計劃生育的政策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考慮生第二個孩子,而這一舉動往往會引起第一個孩子的不安和反對,心理上可能會存在恐懼、嫉妒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所謂二胎焦慮癥。讓本來和睦的家庭進入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tài)。因為在一定時間內(nèi),二胎家庭還只是少數(shù)。所以身處這種家庭中的孩子會有疑惑:為什么我們家要有兩個孩子?也會有擔(dān)心:大人只愛弟弟妹妹不愛我了嗎?
1 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對于大孩來說,多年的獨生子女的寶貝形象,從專享全家寵溺的角色,突然之間要扮演一個叫做“哥哥姐姐”的陌生角色。年齡尚小的幼兒,面對突然變化的家庭相處模式和一個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大孩該怎樣去迎接、克服從身體到心理的挑戰(zhàn)和困難?大孩無所適從,從內(nèi)心底難以接受這樣的角色,不明白其中要肩負(fù)的責(zé)任。
自我中心地位的改變——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家庭成員都圍繞這個中心轉(zhuǎn)。這種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安逸感在之前的很長時問里在她的心里早就根深蒂固,不可改變。隨著新成員的即將到來,中心地位明顯改變。雖然都是父母的親生孩子,但年齡小的那個更需要照顧,家庭的重心一下子就轉(zhuǎn)移了。地位的急劇下降,給她帶來巨大的失落感和落寞感,產(chǎn)生一種極不穩(wěn)定的焦慮感。
被要求長大——之前家中就她一個孩子,父母包辦一切,因此對父母依賴性比較強。但新成員的到來,讓父母的家庭工作量一下子會增加了許多。而對于第一個已經(jīng)有點長大的孩子,父母會自然減少照顧的精力。原本集寵愛于一身的她,一夜間,就會被父母要求快速長大,長成不要再讓父母操心的獨立自主的乖孩子。而急速長成的,往往因為缺少了一些環(huán)節(jié)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
占有權(quán)減少——當(dāng)今社會,撫養(yǎng)孩子的成本比較高,對于多數(shù)普通家庭來說,多養(yǎng)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原來的物質(zhì)生活質(zhì)量相對要降低。一想到原來張口就能滿足的吃的、玩的就不那么輕易能得到了,而有好吃的,好玩的,也要先讓給弟弟妹妹,原有享受權(quán)利的減少,必定會讓她產(chǎn)生心理落差。
2 針對幼兒的心理問題,選擇正確的教育形勢
2.1 觀察幼兒
新年伊始,我班熹熹小朋友家也迎來了一件喜事。熹熹媽媽又生了個寶寶,全家人沉浸在喜悅中。妹妹剛生下來的時候,熹熹還開心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當(dāng)姐姐的興奮心情。可是沒過幾天,熹熹變得愛發(fā)呆,一到中午就不愿意吃飯,哭著說想回家見媽媽。一開始大家都以為熹熹是想逃避吃飯,可是無論老師和爸爸媽媽如何做思想工作熹熹的表現(xiàn)不但沒有變化,反而情緒越來越差,在園發(fā)呆的時間變多,經(jīng)常玩著玩著就抹起了眼淚。在這些反常行為發(fā)生之后,我嘗試在熹熹情緒穩(wěn)定愉悅的時候如玩游戲時,與熹熹聊天。在聊天過程中,我知道了熹熹反常行為的原因是她看到妹妹出生后,家人對妹妹的關(guān)注度高過了自己。媽媽總是抱著妹妹,爸爸面對妹妹的時候總是笑嘻嘻的,不像對自己那么嚴(yán)厲。熹熹想回家讓家人一直陪著自己就會多愛自己一點了??磥恚妹玫某錾鷮潇鋪碚f可是件令人煩惱的事情。
2.2 實踐體驗,感受責(zé)任
角色游戲是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可以幫助幼兒體驗不同角色的生活經(jīng)驗?zāi)艽龠M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角色游戲又能讓幼兒學(xué)習(xí)“換位思考”,對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都大有好處。幼兒游戲活動時間,我邀請熹熹玩娃娃家,扮演媽媽的角色。并且給她家提供了兩個寶寶。熹熹有點詫異的問我:“老師,為什么我要照顧兩個寶寶?別人只要照顧一個寶寶?!薄办潇浼沂遣皇怯心愫兔妹醚??媽媽需要同時照顧你們兩個人吧,你想和媽媽一樣挑戰(zhàn)同時照顧兩個寶寶嗎?”熹熹聽了我的建議有點不情愿的答應(yīng)了。游戲過程中,我一直引導(dǎo)熹熹要公平,抱了姐姐就要抱妹妹,喂姐姐吃飯也要喂妹妹吃飯。熹熹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忙的焦頭爛額,她抱兩個寶寶的時候必須要請人幫助,將兩個寶寶分別放在自己的手肘處抱著;哄寶寶睡覺的時候,只能一個一個的哄。游戲結(jié)束后,熹熹沮喪地對我說:“老師,我覺得照顧兩個寶寶太累了。”聽到熹熹的反饋,我摟住熹熹,柔聲問道:“熹熹,那妹妹出生后,媽媽是怎么照顧你和妹妹的呢?媽媽也是一個人照顧兩個寶寶呀?!膘潇淅Щ蟮目粗遥肓讼牒笳f道:“妹妹出生后,媽媽好像每天都很累,她又要幫我洗澡又要幫妹妹洗澡。妹妹哭的時候媽媽抱著妹妹,我就會發(fā)脾氣,媽媽只能一邊抱著妹妹,一邊抱著我,就像我剛才在娃娃家照顧兩個寶寶一樣?!蔽页脽岽蜩F問道:“那你想讓媽媽輕松點嗎?媽媽太辛苦了會生病的。你怎么做可以幫媽媽分擔(dān)呢?”熹熹抬頭看著我的眼睛,遲疑的說道:“我比妹妹大,我可以自己睡覺,自己洗澡,讓媽媽去照顧妹妹吧,這樣媽媽能輕松點?!薄霸瓉硎且驗槊妹锰×耸裁炊疾粫?,所以媽媽要一直陪著妹妹。而你長大了,能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媽媽陪伴妹妹的時間會比你的多一點。那你覺得媽媽對你的愛和對妹妹的愛是一樣多的嗎?”熹熹低下頭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通過今天的游戲,熹熹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照顧兩個寶寶的辛苦。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熹熹將游戲體驗帶入生活中,感受到媽媽照顧自己和妹妹的辛苦。雖然熹熹知道了媽媽陪伴妹妹時間多的原因,可是內(nèi)心還是不確定媽媽對自己的愛和對妹妹的愛是一樣多的。
2.3 家園共育,心靈敞開
熹熹內(nèi)心的郁結(jié)來自家庭,想要紓解她內(nèi)心的煩惱,必須讓爸爸媽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與滿滿的愛。對此,我邀請熹熹的爸爸媽媽來園進行了一次談話。交流過程中,熹熹媽媽苦惱地對我說:“老師,我們也很難做,妹妹出生后,害怕熹熹覺得有了妹妹,我們就忽略了她,都不敢當(dāng)她面抱妹妹,只在妹妹哭的時候才抱抱妹妹??墒庆潇溥€是不滿足,她只要看到我們抱妹妹就會亂發(fā)脾氣,現(xiàn)在吃飯也必須要我們喂,不肯自己吃。爸爸每次看到熹熹不好好吃飯和亂發(fā)脾氣就會打她?!睂τ诖舜握勗?,我給出的建議是一、讓熹熹和家人一起照顧妹妹,每個孩子其實都想當(dāng)英雄,有成就感,被表揚!當(dāng)很多父母因照顧新生兒,而想如何補償大孩子時,或許應(yīng)換一種思路,充分肯定大孩子“存在的價值”。一旦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感,孩子往往會做出令父母驚喜的表現(xiàn)和成績來。二、請爸爸理解熹熹焦慮情緒下的行為,可以多與幼兒增加親子相處時間,通過談話與繪本閱讀的方法幫助熹熹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當(dāng)妹妹出生后大孩往往會更加纏著父母,故意欺負(fù)嬰兒或者做其他一些壞事惹父母生氣,有些孩子甚至連生活能力都倒退了。孩子的“退行”行為背后實際上隱藏著孩子“媽媽,我感覺寂寞,不要總是看著嬰兒,你們也看看我,我愛你們”的真情實感。
3 靜待幼兒,感受綻放時刻
法國有部電影叫做《小淘氣尼古拉》,電影中,小尼古拉以為將要出生的小弟弟,會讓父母拋棄自己。于是,尼古拉糾集了一眾小伙伴,用了送花、大掃除,等種種荒謬的方法,想阻止弟弟的出現(xiàn)。結(jié)果,父母生了小妹妹,尼古拉也深深地愛上了自己“哥哥”的角色!熹熹在我和爸爸媽媽一系列教育引導(dǎo)下,漸漸對妹妹的抵觸心理減弱,感受到做姐姐的自豪感。同組的菓菓家前段時間生了個弟弟,菓菓非常喜歡弟弟,來園時總是會和小伙伴們說起自己的弟弟如何可愛,自己是如何照顧弟弟。熹熹被菓菓的情緒感染,開始和小伙伴們分享起自己妹妹的事情。她們每次聊起這個話題總是爭先恐后的搶答,說到有趣的地方捂嘴夸張的笑,別的沒有弟弟妹妹的小朋友總會露出羨慕的眼神。熹熹的改變還表現(xiàn)在主動要求媽媽早上抱著妹妹一起送自己上學(xué),并且強烈要求妹妹看自己做早操。
“兒童是花朵,教師是園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充滿信心和耐心,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它也告訴我,幼兒問題行為的處理,是一項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的“園藝系統(tǒng)”工程,而不是“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外科手術(shù)。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小紅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