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蕾 王銀河 秦梅
1.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臨床藥學,山東 濟南 250014 2.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骨科,江蘇 南京 210008 3.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護理學科,山東 濟南 250014
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的發(fā)展階段,2019年末,我國總?cè)丝跒?4億人,65歲及以上人口占12.6%[1],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我國已經(jīng)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50%左右的60歲以上老年人1年內(nèi)會發(fā)生1次以上跌倒事件[2],及跌倒后骨折發(fā)生率為12%左右[3]?!?5歲人群因傷害致死的第一位死因是跌倒發(fā)生的死亡,接近該人群因傷害死亡總數(shù)的30%[4]。而老年人跌倒引起的常見骨折為橈骨遠端骨折和髖部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是老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占所有成人骨科骨折的18%[5]。而髖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4%,但卻占老年人整體骨折護理費用的72%,中國50歲以上人群的髖部骨折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引發(fā)沉重的社會和經(jīng)濟負擔[6]。
跌倒發(fā)生骨折有兩個重要因素:平衡能力和肌力下降,Vitamin D通過提高骨強度對抗跌倒損傷暴力所致的骨折[3],Vitamin D在老年人平衡和肌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7],對預防老年人跌倒有效果。
低Vitamin D水平引起骨量丟失和骨折風險增加[8],血漿中極小比例25(OH)D就具有很高的代謝活性[9],血清25(OH)D的循環(huán)水平目前被認為是Vitamin D狀態(tài)最可靠的標志物。美國進行的前瞻性分析顯示,有2/3的成年人中25(OH)D水平較低(<30 ng / mL)[10],多數(shù)學者認為,血清25(OH)D水平<10 ng/mL為Vitamin D嚴重缺乏,10~19.6 ng/mL為Vitamin D缺乏,20~29.6 ng/mL為Vitamin D相對不足,≥30 ng/mL為Vitamin D正常狀態(tài)。為維護骨骼和肌肉健康及降低慢性病風險,我國正常人群血清25(OH)D應該達到30~40 ng/mL水平[11]。
骨密度DXA測定有時對骨折風險反映不是很準確且價格相對偏高,因此,需要尋求其他相對價低,能較為準確的識別未來有骨折風險患者的方法。
而國內(nèi)有關(guān)25(OH)D水平與老年人跌倒引起骨折關(guān)系的臨床研究不多,在橈骨遠端骨折及髖部骨折患者中25(OH)D水平尚未進行廣泛研究,目前還沒有報道25(OH)D水平在南京地區(qū)橈骨遠端骨折和髖部骨折人群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們試圖明確橈骨遠端骨折和髖部骨折患者是否有Vitamin D缺乏,以及補充活性Vitamin D是否有效升高25(OH)D水平,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事實基礎(chǔ)。
回顧性分析在南京鼓樓醫(yī)院的骨科門診骨折聯(lián)絡服務中心(FLS)獲取的病例(倫理學批號:2020-030-01),選取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所有25(OH)D測定記錄完整的病例,參照實用骨科學診斷標準[12]明確診斷橈骨遠端骨折,或者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65歲)。醫(yī)院采用25-羥基維生素D檢測試劑盒測定法(Roche Diagnostics 25-Hydroxy Vitamin D Assay Kit)測量血清25(OH)D水平[13]。
所有記錄均使用Microsoft Excel軟件輸入。25(OH)D水平的測量為兩次:受傷時和受傷后第四周。
受傷開始第一次抽血檢查后,患者接受了活性Vit D(阿法骨化醇)(0.5 μg/d)的補充治療。
使用統(tǒng)計學SPSS 20.0軟件對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骨折聯(lián)絡服務系統(tǒng)(FLS)病例中所有血清25(OH)D測定記錄完整的老年病例(≥65歲),共90例患者,65%(n=58)為女性,35%(n=32)為男性,平均年齡為74.0±8.7。 其中49名患者橈骨遠端骨折,41名患者髖部骨折。
兩組之間的基線特征是平衡的,沒有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在表1中顯示。
表1 患者的基線特征Table 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表2顯示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n=49)。其中女性患者(n=30),其具有較低的25(OH)D水平(受傷時為18.81 ng/mL,傷后4周為22.20 ng / mL),男性患者(n=19)的水平為11.20 ng/mL,4周后為19.43 ng/mL。
在表3中顯示髖部骨折患者(n=41)中受傷時血清25(OH)D水平為9.92 ng/mL,傷后4周為18.96 ng/mL,男性亞組(n=13)表現(xiàn)出嚴重的Vitamin D缺乏(7.33 ng/mL),補充Vitamin D后明顯增加(19.42 ng / mL); 女性亞組(n=28)血清25(OH)D水平受傷時為12.14 ng/mL,受傷后補充25(OH)D 4周的為17.81ng /mL。
表2 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血清25(OH)D平均水平
表3 髖部骨折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
橈骨遠端骨折[5]和髖部骨折[14]是一種常見于60 歲以上老年人的低能量性骨折,此類骨折的獨立預測因素包括骨密度降低、有跌倒史和50歲后有骨折史。雖然低骨密度與骨折有關(guān),但并不能解釋所有骨折風險。本研究中患者骨密度檢測提示患骨質(zhì)疏松的占70%左右。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南京地區(qū)老年低能量骨折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南京鼓樓醫(yī)院FLS中心收治患者基本上涵蓋南京周圍地區(qū)患者,因此基本上可以代表南京地區(qū)的水平。
該回顧性研究顯示,在南京地區(qū)老年骨折患者的Vitamin D缺乏率很高,幾乎所有男性患者都處于Vitamin D的低水平,女性Vitamin D水平反而相對稍高一些。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表2),女性均為Vitamin D輕度缺乏,而男性多為中度缺乏,個別病例達到重度缺乏。 在髖部骨折的患者中(表3),男女患者的Vitamin D水平均較低,女性多為中度Vitamin D缺乏,個別重度Vitamin D缺乏,男性患者具有中度Vitamin D缺乏以上的血清25(OH)D水平為<7ng / mL。而在進行補充Vitamin D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女性較為明顯,表明Vitamin D補充療法確實有效。髖部骨折患者補充Vitamin D后,在骨折術(shù)后早期逐漸恢復接近正常的Vitamin D水平。這在男性中尤為明顯,男性似乎對補充劑反應更敏感。
老年人是Vitamin D 缺乏癥的高危人群[15],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也表現(xiàn)出較低的血清25(OH) D 水平。范吉星等[16]提示當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小于12.41 ng /mL 時應該警惕容易發(fā)生骨折。
與橈骨遠端骨折者相比較,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具有較低的血清25(OH)D水平,為此,建議給予老年人群適當?shù)腣itamin D補充治療,對于預防骨折具有重要意義。
老年人大多數(shù)缺陷是由于陽光照射減少和Vitamin D的飲食攝入量有限造成的,這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可以通過增加日光照射時間、增加飲食攝入或外源性補充來提升血清25(OH)D水平[17]。此研究收集的病例接受陽光照射時間每天可達15 min,運動距離也有每天2 km,應該說生活習慣還算不錯。而且骨折發(fā)生季節(jié)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低能量骨折的發(fā)生,可能與季節(jié)無關(guān)。
Smith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25(OH)D水平在32~38 ng/mL時呈現(xiàn)出最明顯的骨折風險下降,而間斷大劑量的給藥方案,可能導致骨折風險的增加。
年齡較大以及基線血清25(OH)D水平較低的患者,每日Vitamin D補充對于肌肉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補充Vitamin D可以提升肌力、改善身體機能、減少跌倒、降低骨折風險,可以降低跌倒發(fā)生率[19],且這種改善效果在特定高危人群,如高齡Vitamin D水平極低的人群中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老年橈骨遠端骨折、髖部骨折患者發(fā)生低能量性骨折與Vitamin D 水平密切相關(guān),而補充Vitamin D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清25(OH)D水平。本研究觀察到的患者血清25(OH)D水平,經(jīng)過一個月補充Vitamin D,尚未完全恢復正常,說明Vitamin D的補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有效糾正缺乏。本研究病例數(shù)尚顯不足,研究內(nèi)容需要進一步充實,以獲得更為可靠詳實結(jié)果,來指導骨折患者的FLS藥物補充方案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