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
熱酒從菊肥蟹壯的季節(jié)便開始喝起了,九、十月,大閘蟹上市,最好配的便是溫過的黃酒了。女兒紅、花雕、老酒等稱謂眾多,產(chǎn)地和品種也繁雜,但釀酒界一致高度認(rèn)可的還是紹興黃酒。如何溫這好酒?魯迅的小說《孔乙己》提供了參考,“當(dāng)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yù)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和溫清酒類似,也是用隔水加熱法,把黃酒盛在鋁制的燙壺或者瓷瓶里,放在熱水里燙過再飲?,F(xiàn)今一種普遍的認(rèn)知是,熱黃酒要加點兒姜絲和話梅以提其香,也襯蟹鮮,但如果是上乘的紹興黃酒,光熱過就極為熨帖了,無須其他附加。
整個江浙一帶都是黃酒的擁躉,蘇州元大昌酒業(yè)的負責(zé)人卞克亞是蘇州本地人,雖然店里的冬釀酒常常供不應(yīng)求,但他私下最愛的還是黃酒,尤其是紹興的太雕,入口順滑,酒體勁道又不失甜美。蘇州人愛喝小酒,不貪杯,也不必非得大張旗鼓地配大閘蟹,花生米、醬菜、鹵菜,一點點就好,菜不貪多,這酒便成了主角。黃酒的另一個迷人之處在于可以混著喝,即使不同產(chǎn)地、品種的黃酒,甜潤鮮爽的口感還是基本一致的。卞克亞曾操作過,將丹陽的封缸酒與花雕酒混合,一份封缸酒、四份花雕酒,出來的口感跟太雕相差無幾。
再往后到冬至,真正冬日限定的零拷桂花冬釀酒也上市了。與黃酒這種熟胚酒不同,冬釀酒是生胚酒,以糯米和桂花為原料,采用古法釀造,沒有熟成這個過程,容易二次發(fā)酵產(chǎn)生氣體,極不易保存?,F(xiàn)在市面上在售的封裝冬釀酒都經(jīng)過了二次過濾,香味和甜度自是不如元大昌的零拷酒。所謂零拷,是蘇州話里“散裝”的意思。元大昌堅持這種散打模式,產(chǎn)量有限,因而只在冬至前后的半月里售賣。卞克亞說,冬釀酒并不如黃酒適合溫飲,因為其本身酒精度就低,加熱后也容易破壞桂花的香氣。人們?yōu)榱粟s這個時令,還是會買來喝上一點兒,和冬日里喝熱酒一樣,酒從口入,暖由心生,喝的也是一種氛圍。
世界上最特別的那杯熱紅酒或許存在于狄更斯的小說《圣誕頌歌》里。Smoking Bishop(直譯為“冒煙主教”)是一種以Port Wine(波特酒,是葡萄牙的加強葡萄酒,產(chǎn)于葡萄牙的杜羅河谷)為基酒的熱紅酒。根據(jù)1845年出版的《現(xiàn)代烹飪分支大全》中的記載,其大致配方如下:在檸檬皮上切幾個口,把丁香按入切口里,用火燒一下檸檬皮。在平底鍋中放入分量相同的肉桂、肉豆蔻、丁香以及一塊姜,并倒入半品脫水(約280毫升);煮沸至蒸發(fā)掉一半的水。再倒入一瓶波特酒煮沸,放入燒過的檸檬皮和香料,充分?jǐn)嚢?,煮十分鐘?/p>
即使今日看來,熱紅酒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既不是紅酒,也不屬于雞尾酒范疇,只能勉強算在“混合酒”類目下,上不了大臺面。但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類似于冒煙主教這樣的熱紅酒只有“上等人”(如《圣誕頌歌》里的放債人)才能享用得起,像記賬員鮑勃這樣的普通工人階級只能買得起水果潘趣酒。通過梳理熱紅酒的發(fā)展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也存在類似的高低起伏:熱紅酒產(chǎn)生于二世紀(jì)的羅馬,起初只是將葡萄酒加熱;中世紀(jì)時才開始有香料加持,那時教會大力推廣葡萄酒,熱紅酒也得以廣泛傳播。此后它因禁酒令經(jīng)歷過一段低迷時期,直至20世紀(jì)中期,由于圣誕節(jié)日的強關(guān)聯(lián),熱紅酒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和電影《真愛至上》一樣的圣誕標(biāo)配。
如今放眼歐洲,各國都有屬于自己的熱紅酒版本,其中英國的Mulled Wine和德國的Gluhwein是最接近傳統(tǒng)的做法,使用肉桂、豆蔻、丁香等多種香料,與橙、砂糖和水一起熬出醬汁,再倒入紅酒一起烹煮,煮到半開未開時為最佳。法國版會用檸檬代替橙,北歐則通常用苦橙,并會隨葡萄酒添加白蘭地等烈酒。不同版本使用的材料固然多變,但大體還是以紅酒、橙、肉桂為基本元素,另外的共同點就是不加熱到沸點,即煮熱但不煮開,讓紅酒中的酒精與果味變得濃縮,精華就留在了那熱氣氤氳的鍋子里。
“清酒選純米,熱燗更出色”,這是日本清酒界重量級人物上原浩留給全世界清酒愛好者的經(jīng)驗之談。日文里的“ 燗”意為加熱。按上原先生的說法,一般精米步合度在70%以上的純米酒型最適合加熱飲用,純米吟釀與純米大吟釀因為精米步合度低,口味纖細,加熱反而會破壞其結(jié)構(gòu),但純米酒型單用米和米曲制造,溫?zé)岷罂杀瞥銎湎鄬喓竦木企w。
一直以來,清酒的生產(chǎn)、制造、飲用都沒繞開過“溫度”二字。過去,清酒只能在冬天釀造,因為釀造清酒必須在低溫下進行;現(xiàn)在,多虧了冷藏與溫度控制技術(shù),全年都能進行,但多數(shù)頂級的釀造廠依然堅持只在冬天釀造。相對于其他酒類,清酒最為出彩的部分是有不同的適飲溫度(還發(fā)展出一套專有名詞),且不用添加任何香料元素,溫度就是其最大加成。例如,在春日的賞櫻派對里,常見的是8℃~10℃的“花冷”;冬天的溫泉泡湯后,則適宜來上一杯50℃的“ 熱燗”。
今時今日,除清酒專門店會配備恒溫煮酒設(shè)備和溫度計外,一般居酒屋里常見的熱清酒方式是隔水加熱的“湯煎爛”,即先把鍋子內(nèi)的水煮熱,再將裝著清酒的酒壺放入水中慢慢升溫。冬日里,人都有貪圖溫度的本能,無論熱紅酒還是熱清酒,皆是為這種本能而生的。但將酒加熱的方式與東西方不同文化是同構(gòu)的。西方的熱酒大多是加香料入鍋一起煮,直接而奔放;東方的熱酒則是將酒壺放在熱水中燙一下,講究不溫不火,點到即止。
悅游 Condé Nast Traveler2020年11期